配色: 字号:
自主管理 第39讲、放心就慧增
2021-06-27 | 阅:  转:  |  分享 
  
第39讲、放心就慧增

有位咨客说:不知为什么,我总是烦恼,烦恼是怎么回事,烦恼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才能做到不烦恼呢?

烦恼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流行病,它给我们的生活设下了一道又一道的障碍。其实,烦恼是客观因素对人的精神搅扰时产生的一种消极的心境。

烦恼从何而来,烦恼常产生在以下几种状态:

波动状态:人的心境犹如湖面上的水,稍遇微风,便会产生波动,当外界的刺激引起心灵上的兴奋,或者需要做出抉择时,心境就不会平静。

人的行为是思考的结果,平静的心态才能使思考走上正道。

倾斜状态:人对外界事物,总会保持不同的距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如此,或亲或疏,或远或近。人往往在心灵上确立了一个支点,来认识和保持与外部事物之间的平衡。然而,一旦外部事物发生严重的、逆转性的变化,人在心灵上确立支点就会随之移动,从而陷入一种倾斜状态的心境中。

我们的心灵,应该是一座坚固的大堤,时刻准备接受严峻的考验。

对抗状态:有的人头脑里总有两个人,一个人说“是”,另一个人说“否”,他们总是针锋相对。有时候这个占上风,有时候那个占上风。当旗鼓相当的时候,双方便战得难解难分。这种矛盾的心境,是烦恼最适宜的养老基地。

恶人的心灵不会对抗,他们干了坏事心安理得。而有是非道德感的人,才会产生心灵的对抗状态,并会因此出现苦恼。

封闭状态:有人天性开朗,有人天性孤僻;有人天性随和,有人天性古怪。心灵像一间房屋,有时打开窗户,有时却紧闭窗户。在那些封闭的屋内,结有厚厚的锈蚀和尘埃。孤独的心灵就像一只夜蝙蝠,总是躲在幽暗处。那里是被欢乐遗忘的角落,是苦恼与烦闷的王国。

闭锁的心灵,犹如受控的热核反应,凝聚着巨大的杀伤力——摧残自己的身体和心理。

我为什么要封闭自己?不就是为了避免受到伤害吗!

避免伤害是人的本能,借助心中无形的防线来保护自己是戒备和防范;而正是在封闭和“隔离”中,自己也就逐渐不被别人理解和认识了。

用封闭、回避、拒绝等方式处世,禁锢的只有自己,而不是其他任何人,最终因“隔离”、“禁锢”而感到苦恼,心陷囹圄的也只有自身。这一切都源于自我那胆怯、惟恐受伤害的心。

我就是担心,其实我也不愿意接受自己这种心境,别人怎么就那么放心呢?我怎么就做不到呢?

自己担心的东西或许每个人都有一些,你难以接受的自我,其实可能就是一个真实的内心剖白。自己和大家在很多方面是一样的,即便自我有些独特性,也不会是绝无仅有的。

如果自我的问题是群体的问题,是成长中的问题,是每个人都存在的问题,就会觉得没那么恐惧。

如果能尝试着表达自己,拉近自己和别人的距离,就会感受到另一番新意。

人心向善是人性的主流,人天生渴望与人相处。实际上,一切都不难,只有一步之遥,只要行动,我们的心就会拥有晴朗和宁静。

那么,你究竟担心什么呢?

我担心的多了,我担心困难,我担心自己没有灵感。

不要担心困难,大喜大悲都能出灵感。在消极或积极的情感刺激下,尽管大脑皮层兴奋和工作范围不同,但都能激发大脑的创造力,强烈的情感刺激能够影响创作的过程。

虽然积极和消极的情感刺激能够使热出现不同的感觉,大脑皮层兴奋的部位也不同,但对大脑创造力的影响基本相似。一方面,它们都能促使大脑选择单位的速度和数量增大;另一方面,情感的暴发也影响人的一个灵感向下一个灵感过度。

我一担心就容易生气,怎么才能不生气呢?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如果一个人生气十分钟,其所耗费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米的赛跑。人生气时,很难保持心理平衡,同时体内还会分泌出带有毒素的物质,对健康十分不利。

不担心,消极就会变为积极,就不会生气,就会有平稳的情绪,有利于身体和心理。

我觉得很难将自己读懂,是否需要求助于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就是把你的表拿走后,再告诉你几点钟。自我只要用心反省,经常反观自身,就能将自己读懂。

献花(0)
+1
(本文系李全春图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