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附子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河南豫东中医馆 2021-06-27
附子乃大辛大热之品,为温通命门之要药,其性能升能降,内通外达,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等作用,常用于肾阳虚、脾阳虚、心阳虚等诸阳虚证。临床中应用广泛,均取得良好疗效。本文主要讨论应用附子治疗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以及多汗症。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为手术、化疗及放疗。在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由于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缺乏选择性,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正常细胞,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骨髓机能受到抑制,其中化疗所造成的白细胞减少是临床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化疗疗程的顺利完成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在李清华主任指导下,运用附子减轻化疗后不良反应,取得较好疗效。现举例如下。 
  化疗后骨髓抑制 
  患者,女,30岁,乳腺癌术后1个月,给予DA方案化疗1周期,化疗第2天,患者自觉头昏、乏力、纳差、心悸、气短、腰膝酸软、舌淡或淡红、脉细。查血常规示:WBC 2.75×109/L,NEUT# 1.6×109/L,中医辨证属于脾肾阳虚,化疗继续进行,给予中药汤剂应用,处方如下:制附子12g,山萸肉20g,女贞子20g,黄芪30g,补骨脂15g,白芍30g,鸡血藤15g,太子参15g,当归15g。日1剂,水煎分2次服,化疗结束后复查血常规:WBC 0.99×109/L,NEUT# 0.57×109/L,Ⅳ°骨髓抑制,24小时后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μg/日皮下注射,2天后白细胞升至>4.0×109/L,考虑患者化疗骨髓抑制较重,在后几次化疗过程中,化疗开始时即开始服用中药,骨髓抑制明显减轻。 
  按:化疗后骨髓抑制属中医学“虚劳”范畴,治疗当以益气养血、温阳补肾为主[1]。制附子、山茱萸肉、补骨脂、女贞子温阳补肾,填精补髓;黄芪、太子参补中益气;白芍、当归滋阴养血生血;鸡血藤养血调经,且药理研究表明,鸡血藤提取物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祖细胞的增殖有刺激活性[2]。诸药合用可使细胞免疫功能显著提高,并能诱生干扰素,抑制淋巴细胞,从而防治严重的骨髓抑制,使化疗得以顺利完成。实验研究表明,附子注射液可使绵羊红细胞致敏的小白鼠血清中抗体滴度及脾抗体形成细胞数明显增加,使正常豚鼠T淋巴细胞E-花环形成数和补体含量明显增加,亦可使正常家兔T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升高[3,4]。 
  化疗后多汗症 
  患者,男,62岁,患者咳嗽、声音嘶哑2个月余,行肺部CT及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明确诊断:小细胞肺癌。EP方案化疗2周期后,声音嘶哑及咳嗽明显减轻,患者昼夜汗出均多,表现为头面、胸背出汗较多,夜间汗出更甚,活动或进食时加重,伴有畏寒怕风,面白神倦,舌质淡或淡红,舌体胖嫩,苔薄,脉沉细或弱。辨证属心肾阳虚,处方:附子12g,生黄芪30g,肉桂6g,五味子6g,山萸肉12g,人参10g,龙骨20g,牡蛎20g,3剂,水煎服,日1剂。患者汗出明显减少,原方继续服用,嘱其后4次化疗时同时服用此方加减,患者多汗症未再发。 
  按:《内经》云:“阳加于阴,谓之汗”。《医门八法》亦云:“凡无热而汗者,阳虚也,阳虚气虚,表不固也”。说明阳气之于汗证的重要意义。阳气虚衰,失于固摄,诸阳主表,人以卫气固其表,阳气虚则腠理不固,津液外泄而汗出。之所以出现阳虚盗汗,是因患者卫阳虚弱,不能卫外。入睡时卫阳入于阴分,使表阳更虚,不能固密肌表,津液外泄,故出现盗汗,醒后卫气复出于表,阴阳内外协调,故醒后汗止[5]。李中梓《医宗必读》:“汗者心之液也,而肾主五液,故汗症未有不由心肾虚而得者。”多以参附龙牡汤加黄芪、五味子温阳固表[6,7]。 
  声音嘶哑 
  患者,男,55岁,干部,确诊小细胞肺癌1年余,化疗12个周期及放疗后突然出现声音嘶哑。考虑肿瘤压迫喉返神经所致,鉴于患者化疗刚结束,给予中药治疗。患者声音嘶哑,时有咳嗽,痰中带少量血丝,畏寒怕风,舌质淡或淡红,苔薄黄,脉涩。中医诊断:急喉音,证属阳气虚弱,风寒袭肺。治以疏风散寒温阳、宣肺理气开音。处方如下:麻黄12g,附子12g,细辛3g,柴胡12g,黄芩12g,麦冬10g,桔梗6g,射干12g,薄荷6g,清半夏18g,甘草6g。3剂,水煎服,日1剂。患者声音嘶哑明显减轻。 
  按:患者多次化疗损伤人体阳气,复感寒邪,致风寒束表,肺气郁闭,失于宣降,而足少阴肾经挟舌本、散舌下,咽喉部是经络循行所过之处,故寒邪从太阳经直接传人少阴经而成太少两感证。方用麻黄解在表之寒邪,使肺气得宣,附子温少阴之里,以补阳气之不足,细辛开窍,通彻表里,内散少阴寒邪,外解大阳之表,配合桔梗、射干开提肺气,利咽开音。 
  《本草汇言》:“凡属阳虚阴极之候,肺肾无热证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附子扶阳,治证在“寒”,无论虚寒、实寒、内寒、外寒、上寒、中寒、下寒皆有用之可能。“无论一切上中下诸病,不同男女老幼,但见舌青,满口津液,脉息无神,其人安静,唇口淡白,口不渴,即渴而喜热饮,二便自利者,即外现身大热,身疼头痛,目肿,口疮,一切诸症,一概不究,用药专在这先天立根真种子上治之,百发百中”。(清郑钦安《医理真传》)阳衰阴盛诸症用附子应属常识,若能在热病高热、神昏、烦躁、脉数时使用附子则为高手。肿瘤患者经过化疗、放疗,多易导致阳虚,在临床工作中,需详细辨证,属阳气不足者,大胆应用附子每获奇效。 
  参考文献 
  1 张淑芳,刘毅.益气温阳中药治疗化疗所致骨髓抑制18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9):619. 
  2 王东晓,陈孟莉,任浩洋,等.鸡血藤活性成分对造血祖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J].药物与临床,2002,17(2):13. 
  3 阴健,郭力弓.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391. 
  4 金治萃,冉德真,杨煌荣,等.附子注射液对免疫的影响[J].中草药,1983,14(9):29. 
  5 石磊.汗证辨治体会[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0(10):81. 
  6 高振华.温阳法治疗肿瘤合并症的临床体会[J].中医研究,2008,21(2):51-53. 
  7 陆婷婷,赵国平.温阳药附子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配伍应用规律探讨术[J].广东医学,2009,30(5):8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