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创办的医疗集团开启“买买买”模式!

 风清云淡r190qt 2021-06-27

在一批进军/转型医疗的A股上市公司开启疯狂抛售医疗资产的另一边,《看医界》关注到,在港股上市的一些医生创办的医疗集团,却开启了“买买买”模式。

作者|林希

来源|看医界(ID:vistamed)

医生创办的医疗集团买地、买医院

在一批进军/转型医疗的A股上市公司开启疯狂抛售医疗资产的另一边,《看医界》关注到,在港股上市的两家内陆医疗集团,却开启了“买买买”模式。

2月1日,被称为“精神病院第一股”的温州康宁医院发布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临海慈宁医院有限公司近日与临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签约,正式收购一幅位于浙江省临海市的地块的土地使用权,总代价为人民币2535万元。

公告称,公司计划将该地块用于建设一家三级精神专科医院以作为台州地区的中心医院,新建住院楼、康复楼、行政楼及辅助配套设施等。该项目建成后可新增1,008张住院床位。

据悉,该地块位于浙江省临海市,隶属于台州市管辖,当地经济发展快速,但精神卫生医疗资源相对紧缺、人口老龄化严重,相关医疗服务能力均处于超负荷状态。故此,该项目的实施在临海市及周边辐射地区不论是现有还是未来都存在广阔的市场前景。

而在1月底,港股上市医疗集团海吉亚医疗也发布了一份收购意向书,表示公司与一名潜在卖方订立不具法律约束力的意向书,据此,公司或其指定附属公司将有条件收购目标医院99%的股权。

据介绍,目标医院为位于华南地区地级市的民营营利性三级综合医院。截至意向书签署之日,潜在卖方持有目标医院99%的股权,而目标医院剩余1%的股权由另一第三方持有。

意向书还公告了收购理由及裨益,目标医院位于华南地区的地级市,人口众多,对肿瘤医疗服务有很高的需求,这与集团的扩张战略相一致。公司认为目标医院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因其现于所在城市具有强大影响力及领先的声誉。

两家医疗集团均为医生创办

除了大手笔买地、买医院,据《看医界》了解,两家医疗集团的共通之处,还有一点:创始人都是医生,两者都是中国医生下海创业的成功案例典范。

据了解,海吉亚医疗创始人朱义文曾是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5医院的全职主任医师,专注于放疗治疗逾20年。

2009年11月,朱义文以对价名义向三名独立第三方收购了上海伽玛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95%股权,该公司目前是海吉亚的全资子公司,也是海吉亚在国内的运营主体。

据悉,收购伽玛星科技时,这家公司深陷债务危机,对外负债高达1.45亿元、资产净值为负数。但身为肿瘤专家的朱义文嗅觉敏锐,看到了民营医疗在肿瘤赛道上的发展前景。

被收购后,伽玛星科技在2010年快速向市场推出了放疗中心服务,向医院提供放疗相关咨询服务、授权使用立体定向放疗设备和提供立体定向放疗设备的相关维护和技术支持服务。

但朱义文的志向并非于此,在放疗领域站稳脚跟后,2011年朱义文向民营肿瘤医院进军,托管了第一家民营非营利性医院,2013年又自行建立了首家民营营利性医院。截至目前,海吉亚医疗旗下拥有10家以肿瘤科为核心的医院,其中7家为自有医院、3家托管医院。

此外,海吉亚目前还向位于中国九个省的15家医院合作伙伴就其放疗中心提供服务。

而纵观康宁医院的发展历程,其从小诊所起步,到发展成为是内陆最大的私家精神科上市医疗集团,同样是一例医生创业者的蜕变样本。

据了解,1987年,温州卫校毕业的管伟立在温州精神病医院担任临床医生,然后在该院遇到了年轻护士王莲月。两人恋爱结婚后,管伟立辞职创办了小型精神科诊所,积累一定经验后,夫妻俩于1997年携手创办了康宁医院。

康宁医院从温州起步,从50张床位开始运营,如今已成为全国唯一一家非公性质的“三级甲等”的精神病专科医院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单位,以及温州医科大学非直管附属医院,旗下运营管理全国各地25家医疗机构。

医生创业正受资本热捧

实际上,近年来,随着医疗政策的逐步放开,医生走向市场的热情高涨,并逐渐成为医疗服务创业的主力军,而这一现象,也正在资本市场上得到体现。

以眼科为例,据了解,爱尔眼科创始人虽不是医生,但其医生合伙人计划和股权激励,是其达到千亿市值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港股上市的希玛眼科,其创始人林顺潮医生,是亚太眼科界领军人之一。

目前已经提交招股书申请上市的眼科赛道中,何氏眼科、普瑞眼科、朝聚眼科创始人均为医生出身,或是有过从医经历。

骨科赛道中,2020年12月底,邦尔骨科同中信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并于在浙江证监局备案,拟创业板挂牌上市。2021年1月,邦尔骨科医院集团宣布完成近3亿元的D轮融资。据《看医界》了解,邦尔骨科创始人程栋,也为骨科医生出身,目前仍在临床一线工作。

而在由看医界传媒举办的2019上海医交会上,大会组委会颁出了“2019年度十大医生创业家”,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医生,是天然的自由执业者,在中国医疗改革的大潮推动下,一批医生开始主动走向市场寻路医改,正在成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他们,是一批拥有仁心仁术,并具有市场意识的弄潮儿;他们,是一批勇于学习企业经营管理技能的创业者;他们,正带领着越来越多的医者,用优质的服务换回合理、有尊严的收入,实现医生市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最大化;他们的创业家精神,正激励越来越多的中国医生走向市场!”

2020年上海医交会上,知名血管外科专家、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医生表示,过去医生创业的诉求比较简单,开一家诊所、一家医院就是医生的人生梦想。但是从目前看来,尤其是在资本加持之下,医生的梦想就是可以连锁化。“既然你可以把一个诊所经营好,那经营诊所的经验、团队、体系能不能放大到另外的地区?这就是连锁的基础。”

张强认为,未来医生创办连锁医疗机构会成为一个比较常见的业态。(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