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立217年,人均年收入仅800美元,海地民众为何穷得只能吃土?

 历史侦查处 2021-06-27

“吃土”,网络流行词,指穷到没钱吃饭只能吃土充饥,后来引申到网络购物时,强调购物的疯狂程度,吐槽自己的经济出现问题的网络词汇。

“吃土”一词尽管是网民们的自嘲,但相信绝大多数说要“吃土”的人,真不会跑去抓几抔土吃。然而,所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世界上真有这么一个国家的民众,他们的主餐还实打实的就是“土”!这个国家就是海地!

海地,加勒比海北部的一个岛国,印第安语意为“多山的地方”,境内75%的是山地,仅沿海和沿河有狭窄平原。

全国国土面积尽管仅有2.78万平方公里,但海地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海地东接多米尼加共和国,南临加勒比海,北濒大西洋,西与古巴和牙买加隔海相望,向北,扼守风向海峡,向南,控制牙买加海峡,把守着整个加勒比海的“北大门”。

不仅如此,海地矿产资源丰富,金、银、铜、铁等储量可观,光是已探明的铝矾土就有1200万吨。这对于总人口只有1200万,国土面积只有2.78万平方公里的海地来说,实在是笔不菲的宝藏,除此以外,海地处于位于东北信风带,常年盛行来自海洋的湿润的东北的信风,在该国北部受地形抬升形成了丰沛的降雨,因此,海地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风景秀丽。

突出的战略地缘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加之宜人的气候和景色,按道理讲,独立于1804年的海地,应该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国家了,而非人均年收入仅有800美元,民众穷得只能靠吃土与死神作斗争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独立了217年的海地人民,人均年收入仅有800美元,而且全国很多人只能穷得吃土呢?海地所在的海地岛,是哥伦布于1492年在美洲最早发现的海岛之一,1502年,海地岛成为了西班牙在美洲的第一个殖民地,此后该岛还被称为“西班牙岛”,战略地位之重要,从名字便能看出来。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初期,海地岛上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由于西班牙殖民者对岛上的印第安人疯狂的压榨和屠杀,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的数量开始锐减,此后,伴随着殖民者带来的天花等疾病的肆虐,海地岛上本就近乎绝迹的印第安人最终全部消失。

海地岛上的印第安人大灭绝使得原本生机勃勃的海岛几乎变成了一座荒岛,而与此同时,西班牙人的重心也转移到了美洲大陆,对于西班牙殖民者来说,海地岛不过是临时跳板。因此,当海地岛上的劳力锐减后,西班牙人认为海地岛再没什么利用的价值了,于是便开始逐渐放弃了海地岛,英国、法国和荷兰等国以农民、商人、猎人为主的新移民也涌入海地岛西部。

后来伴随着新移民的涌入,法国开始在海地岛的西部占据主动地位,西班牙人也默认了法国人存在的事实。不过此时的法国依旧没有完全掌控住海地岛西部,直到英法七年战争之后,法国丧失了大片北美殖民地,法国殖民者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将海地岛西部地区纳入重点经营的范围。

可是此时的海地岛印第安人都已经灭绝了,岛上严重缺乏劳动力,原本充满生机的一座岛屿,现在都快变成了一座“死岛”。要让海地岛重新开发利用起来就必须要补充足够的劳动力,于是,法国人干起了他们的老本行-----贩卖黑奴。

贩卖黑奴对于法国殖民者来讲,简直就是轻车熟路的事情,在法国殖民当局的操作下,很快,原本原住民绝迹的海地岛不久又变得充满了生机。

不过,此时的海地岛的绝大多数人口,由原来的印第安人变成了黑人,也就是从这个时候,黑人取代了印第安人成为了海地岛上的新主人。但此时的黑人严格意义上还称不上海地岛的主人,因为他们此时只是任由法国殖民者残酷压榨和剥削的“工具人”。

在法国殖民者的眼中,黑人不过只是一群会说话的工具,他们的任务就是不分白天黑夜地给白人农场主拼命地干活。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当黑奴遭到令人发指的血腥压榨和残酷剥削后,终日辛勤劳作的黑人就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得不到保障,饿死、病死、累死等死亡率奇高,黑人奴隶与白人农场主的矛盾已经到一触即发的态势。

终于,黑人的机会来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内部陷入了一片混乱,对海外殖民地的控制力也急剧下降。海地岛上的黑奴抓住机会,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反法大起义。在杜桑·卢维杜尔,也就是后来海地共和国国父的主导下,黑人齐心协力将法国殖民者的势力逐出了海地岛,并召开制宪会议,摆脱法国人的统治。

海地人民的重大胜利,让拿破仑如坐针毡,为此,拿破仑派出三万精锐卷土重来,击败了杜桑·卢维杜尔的军队,杜桑·卢维杜尔本人也被捕惨死于狱中。尽管海地人民的领导人杜桑·卢维杜尔不幸牺牲,但海地岛上的起义军化整为零开始打起了游击,四处袭扰法军,给法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同时,法兰西内部又再次爆发了内讧,驻守海地岛的法军后勤补给出现了严重困难,加之疫病流行、法军水土不服,最终法国人不得不承认海地获得独立的事实。海地获得独立后,领导海地独立的让-雅克·德萨林将军宣布成立海地共和国,残存在海地岛以西的白人纷纷逃跑到了海地岛以东的地区,海地因此基本变成了一个黑人国家。

海地共和国创立后不久,德萨林将军却又抛弃了共和制,自封为“雅克一世”,雅克一世建立的军人专制政府后,此后便开始以军事手段干预国家的正常生产建设。雅克一世罔的做法很快激起了南部地区的强烈反对。海地南部发生了剧烈的动乱,对于南方的反抗,雅克一世实施蛮横的武力镇压,结果使得海地南北矛盾陷入了严重的激化。

雅克一世在位两年便被刺杀,原本就尚未建立稳固统治的国家再次分裂,政局开始陷入动荡。此后的海地政局动荡不已,短短几十年间海地共更换了22位统治者,国家陷入长期的动荡之中。直到二战之后,海地也没有建立起稳定的政治局面,军事政变似乎成了海地政治的家常便饭。政局的不稳,首先冲击的就是国内本就脆弱的种植业。

波诡云谲的海地政治,使得海地独立以后经济作物的产量不仅没有得到增长,反而连续逐年出现下降。一直到二战后,海地的种植园经济也没有恢复到18世纪的水平。政局的极度动荡,带来的另一个副作用便是,海地的治安极度恶化,大量的海外资本不敢进入当地市场,外国游客也担忧人身安全而不敢赴海地旅游,这样的恶性循环下来,致使海地的旅游业遭到重创,工业体系无法正常发展下去,甚至,直到1960年,海地才建立起了第一个火力发电厂。然而,海地遭遇的麻烦还远不止如此。

正当海地内部焦头烂额之际,美国将邪恶的魔爪开始伸向了这个黑人国家。1915年,美国出兵占领海地,为了控制海地,美国把持海地关税,不断向海地倾销商品,然后再低价获取原料,把海地打造成了自己的原料供应基地。这样一来,整个海地的经济全部被美国人全部掌控。

但美国人仍旧不满足,为了谋求对海地的绝对控制,美国政府在海地扶持亲美政治势力,服务于美国的利益,而伴随着亲美势力的上台,美国居然攫取了近乎零关税的税率,美国的农产品肆无忌惮地涌入海地市场,使得原本脆弱不堪的海地农业被摧毁殆尽,数十万海地农民沦为流浪汉,国家经济进一步被摧残,自主发展的能力被进一步削弱。

因此,海地看似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但实则与当年的晚清政府无异,甚至在诸多方面还不如晚清。动荡的政局,制约了国家的自主发展,而生态环境的恶化,又让海地陷入了无尽的深渊。自从殖民地时期,殖民者为了扩大种植园的面积,罔顾生态,大量砍伐树木。而到了现在,由于海地政局长期混乱,基础工业的建设滞后,没有实现产业升级,以致错过了现代化和工业化,海地人主要的燃料来源还是树木,破坏森林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

森林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又严重地影响了海地的农业,农业歉收,又加剧了海地的贫困。而另一方面伴随着人口的爆炸性增长,更使得海地的情况雪上加霜。地独立以后,黑人成为自由人,生存条件大为改善,对人口增加起了促进作用。

截至2017年,海地的总人口已经达到1200万,而同时期的邻国多米尼加,国土面积是海地的两倍之多,人口却不到1000万。因此,尽管海地独立距今有217年,但人均年收入却只有800美元,而政治的动荡、经济的危机以及生态的恶化这三个“魔咒”,宛如一把高悬于海地人民头顶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使得海地绝大部分民众都陷入了贫苦,不得不靠吃土度日。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海地很多民众穷得吃土,但海地人吃土却比较考究。

在海地,吃土是要付钱的,当地人把深层的高原土挖出来后,经过一系列粗暴的过滤工艺去除杂质,然后混入盐和食用油做成“土饼”,暴晒后就可以食用了。如果条件好点,还可以混入一些黄油、玉米、土豆、香蕉、木薯等一桶“土饼”价格2美元,折合成人民币约14元左右,相当于一块土饼只要人民币3毛钱。尽管土饼的价格非常低廉,但土饼的味道却并不好。

据说,全海地最好吃的土在中部高原,可无论土饼掺入何种佐料,土饼依旧“土味”十足,吃起来味同嚼蜡,实在难以消化,况且,土中自带大量的寄生虫和病菌,因此,海地每年就有74‰的儿童死于吃土。

海地贫苦民众吃土,除了不得已的现实经济原因,当地黑人也有着吃土的传统习俗。其实黑人吃土的现象并不鲜见,尤其在非洲国家当中就有不少。

比如喀麦隆人喜欢吃用白色的泥土制作的土饼,而坦桑尼亚人喜欢吃用红色的泥土制作出来的土条。究其吃土的原因,起初也确实是因为非洲大陆很多人吃不上饭,不得不刨土吃,但后来随着吃土成为部分黑人的饮食文化,这种现象就被流传了下来。

综上所述,独立217年,人均年收入仅800美元的海地民众穷得只能吃土,既有现实因素的使然,也有传统文化的制约,故此方出现不可思议的吃土奇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