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投企业接连上市递表|长岭资本蒋晓冬:拉开一个十年周期,捕捉老年行业的灰犀牛

 AgeclubDOC 2021-06-28

AgeClub线下活动丨退博会同期活动:ABI2021第五届中国老年产业商业创新大会、专题论坛、第五期新老年商业访学团火热报名中!

编者按:

“创新创业,是一条艰难的路,也是充满无限可能的路。最初的那一星半点迹象,彷如在森林草丛中发现了一块被火烧过的印记。

踏上去,前路未可知。

若坚持的方向对了,沿着这个印记,会逐渐走出羊肠小道,一直走、一直走,路越来越宽、越走越快,蓦一抬头,可能早已踏上高速路。”

2016年蒋晓冬创立长岭资本后,聚焦在医疗健康和老龄行业投资布局,接连顺利完成三次募资。

4年募资60亿,这个成绩着实不俗。其投资的企业,也往往能够顺利获得下一轮融资;也有不少成功上市的获投企业,比如:

2020年6月29日登陆香港主板的海吉亚医疗(6078.HK)。截至目前,海吉亚上市后股价上涨近450%,成为仅次于爱尔眼科、通策口腔的中国市值排名第三的医疗服务上市公司;

今年端午小长假前后短短4天内,蒋晓冬A轮独家投资的固生堂中医和零氪科技先后交表港交所和纳斯达克,行事作风一贯颇为低调的长岭资本再次被推到聚光灯下。

据统计,2020年长岭资本完成了25笔早期及成长期的投资,总投资金额超过9亿元人民币,有超过16家公司完成了再次融资,总计融资金额超过44亿元人民币。

但蒋晓冬从来不是一个投机者。

从过往为数不多的公开发声中,不难发现他对“风口”这个词的陌生和疏离。

他不相信风,因为风时有时无、时大时小,且随时会改变方向。他相信的,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路。

2021年,长岭资本即将迈入第五个年头,将继续在医疗健康和老年赛道捕捉灰犀牛。

(本文只截取部分访谈内容。更多独家干货,长岭资本创始合伙人蒋晓冬将在AgeClub举办的第五届中国老年产业商业创新大会上分享!活动报名入口:7月13-14日,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01

做发牌者,自己定规则

4岁多的长岭资本不算是一只老牌基金。这个快速发展的“新生代”,走了一条跟大部分基金都不太一样的路。

创立长岭资本之初,蒋晓冬就想好了自己做那个“发牌”的人,在自己的领地定规则,按自己的思路走,顺应市场捕捉机会。

这是一只中国市场上鲜有的、专注“人口结构变化”这一底层逻辑和主题的创业投资基金。回看长岭资本这一路的投资项目,主要聚焦在了医疗健康和老龄行业两个方向。

有人把长岭资本判定为一只医疗基金,蒋晓冬不置可否。“我们确实投了很多医疗,但和大部分医疗基金相比,方向还是不一样的。”比如,过去三年,医疗领域对创新药的投资一直非常火热,但长岭资本从未涉及这个领域,而是把方向聚焦在了医疗服务和医疗科技。

长岭资本的另外一种“不一样”,是长期视角。以“企业所有者”的心态去长期布局,不是短期的“谈一场恋爱”,更像是稳定的“婚嫁关系”。

分析蒋晓冬投资的几家顺利迈向IPO的企业就可以看出来这种稳定—— 

去年已经上市、如今市值已超过600亿港元的海吉亚医疗;

今年6月10日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2020年营收近10亿、净利润也过亿的新中医平台进行固生堂;

今年6月14日正式向纳斯达克递交上市申请、中国医疗大数据独角兽零氪科技; 

蒋晓冬均是它们的第一个投资人和上市之前的最后一个投资人。

另外,专注早期创投的基金,也不多,不会超过5%。长岭资本便是这5%。

并非刻意追求特立独行,只是确立明确的方向一路前行,不模仿、不盲从,逐渐走出来了这条越来越宽的差异化之路。

短短几年里,长岭资本迅速从零起步,组建团队、确认方向、募集资金,然后渐入佳境、加速发展、走向成熟。2018年7月完成二期基金募资后,蒋晓冬明确投资方向,团队扩展至上海、北京两地,也更加明确了“我们是谁”“要去哪里”这两个核心。

蒋晓冬的投资逻辑是长线的,他投资的企业也都遵循长期主义逻辑。

02

用时间换空间——

到一个10年周期里考虑问题

在做投资人的最初,蒋晓冬就认定了在“老龄化”的赛道里捕捉相对确定的趋势和机会点。

四年多以来,长岭资本投了超过10家老年行业项目,金额超过5亿元。

从人口绝对数量和支付能力两个方面来看,老龄化市场未来的几十年,都是大爆发的趋势。

“如果是主要考虑短线的人,不太可能和我们走到一起。大家没缘分,因为本质上是不同类型的人,价值观首先不一样。”

蒋晓冬习惯用长期的、发展的、动态的视角考虑问题。用时间来换空间。 

他反复提及爱尔眼科的案例,“三年翻5倍,或者十年涨30倍的东西,有几个人投准过?时代的复利谁都想吃到它。

问题在于,如何吃得到?蒋晓冬身上自带的“望远镜”视角,就是其个人身上一大特色,也是其吃到时代复利的砝码。

被长岭资本投资的老年行业创业者L说起蒋晓冬:

“他像是自带了一副望远镜,说话语速快、思考深入、思路犀利,看问题也尖锐,他懂一个生意该怎么走得更稳、更快、更扎实。每1-2个月和他聊一次,他能帮我看到哪块儿没做对。

他有自己清晰的模型,对投的东西非常自信。他其实在用每一次投资填补自己的版图。

L告诉AgeClub,和蒋晓冬前后也就聊了一小时,超过千万的投资就敲定了。

在公司发展过程中,L曾想要合资一家公司,蒋晓冬给予他明确建议,态度坚决果断,“他不会对你有任何长期价值,只会拖累”。L当时不能全然理解,但听从了建议。斩断这个部分之后,公司快速发展,迅速增长了七八十倍。后面面对疫情,L在9个月没有任何收入的情况下,也顶住了压力,并成功完成新一轮融资。

蒋晓冬认为,与长岭资本最契合的,一定是长期主义。

当然了,“想长期”的人其实挺多的,“能长期”的会少一些,而“坚持长期了之后还能有好结果的”就更加凤毛麟角。

“还要去判断潜力。创业者身上的坚韧、坚持也很重要。”

03

“老年行业是一只灰犀牛”

整个VC行业的本质,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有关“丑小鸭变天鹅”的童话,能成功蜕变的都是小概率事件。

资本追逐风口的意思,大抵如此。

但这与蒋晓冬的投资逻辑并不吻合——他坚信长期主义,认为老年行业是一只灰犀牛,“天天说变化、天天说趋势,但好像没太大变化——而一旦奔跑起来,会猛如猎豹”。

他做的事情,是提前准备好,捕捉这只“灰犀牛”

蒋晓冬认为,老年行业虽在发展初期,但越来越多的新机会正在涌现。“长岭也在初期。未来的新机会,将更加有趣,更具潜力的创始人和项目将会不断涌现出来。”相较过去,行业里的创业者已经多了很多,更多优秀人才频繁入局。

过去三年,蒋晓冬见过许多不同类型的老年行业创业者,有90后的年轻人,也有50后的中老年人。他们工作背景各不相同——从头部互联网公司出来的、从传统行业出来的、草根创业的、大公司出来的——共同丰富、促进了老年行业生态系统逐渐走向成熟。

老年行业虽然目前没有如社区团购、奈雪的茶这种类型的“风”,也鲜有每季度翻几番的快速增长业务。但是,把视角拉开、拉长,趋势和市场,是很确定的。

“拿上海举例。上海老龄化比较深,10年、15年后的上海,可能每两个人里面就有一个超过60岁。去社区里逛一逛,这个事情即可管中窥豹。”

长岭资本要做的,是持续的、长期的投入,有长期发展的理念和定力,提前做好准备、布好局,与老年行业一起快速持续发展。“灰犀牛看似笨拙不太起眼,你甚至不太能注意到它。但如果等到大部分人都注意到它,其实投资已经来不及了。”

也正因此,在老年行业的投资逻辑很简单——

以发展的、长期的视角来看,任何一个细分赛道的企业,10年后它会怎么样,能否成为头部企业?值不值得在赛道里面用10年时间去布局、投资和培育它!

长岭资本看好的企业,一直是能够聚焦在“如何创造优秀的产品和服务”的。

“在老年行业,我也不认为流量本质上是个问题,优秀的产品和服务本质上才是很大的问题。”要做真正好的创新不容易,正因为不容易还做到了,才有非常大的商业价值和机会。

长岭资本研究和把握这样的价值和机会。

04

你是谁,便会看见谁

投资决策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对于投资了16年的蒋晓冬而言,这是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感觉。

面对每个企业、每个项目、每个创业者,都不一样。

蒋晓冬决定投资的主要原因,除了看项目、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综合判断,而综合判断的核心是创始人。

他当初投零氪科技的时候,创业公司都还没成立,只是创业者在原公司里面拉了一个4人小团队内部创业,刚做了一个原型产品,没收入,也没客户,基本没太多可了解的。但看准了项目方向和创业者潜质,蒋晓冬只聊了一个小时就能下决策。

“不管什么规模的企业,创业者的重要性是一样的。创业者的潜力和素质,本质上是推动一个企业长期发展、决定创业周期的唯一原动力。

我们已经投资了50多家公司,每一个创业者都不一样,没有固定的气质、外貌、模板、程式。但我们每次做的,就是尽可能努力地去准确判断,他的潜力到底有多大。”

如何想办法看到更有潜力的人呢?

蒋晓冬认为,除了运气,本质上,得把自己变得更有潜力。自己成长到哪里,就会遇到哪里的人;自己是什么段位,就会碰到什么段位的人。

“那个人可能一直都在你身边,甚至经常擦肩而过。做VC最痛苦的,是'视而不见’,是遇见了但没有感觉,更无从发掘。”

见仁见智,判断的过程里没有公式,这恰是做投资有趣的地方。

而蒋晓冬认为,你是谁就会看见谁。“本质上,人是最喜欢自己的。有时候,做投资就像是隔着红尘烟火遇到另外一个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