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高考时代,我们要做好这些事情——

 江湖留传说 2021-06-28
填报志愿当从“心”出发
■ 刘天放
25日,我省2021年普通高考放榜,并公布普通高校招生各批次录取最低分数线。高考志愿填报从6月27日开始,分两个时段进行。(见《梅州日报》6月26日1版)
填报志愿的依据,当然取决于高考的分数,分数即实力。而选好学校后,进而是选择专业。专业的选择更多基于考生的个人兴趣,是选择目前的“热门”专业,如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还是恪守初衷,以兴趣爱好选择,或随波逐流,抑或是按照家长老师的建议选择,都需要考生有一个深度思考。
填报志愿是另一场特殊“考试”。面对五花八门的“冷门”与“热门”专业,考生要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好自己中意、理想的大学和专业,否则,就有可能耽误自己,还浪费国家有限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必须承认,我国高校目前在专业设置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专业设置并没有完全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同频共振,甚至有些专业显得陈旧过时。这也是教育部近年来不断调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的根本原因,一些本科专业点甚至被撤销。而且,高校专业中,有些为了赶时髦匆匆上马,徒有其表,而有些由于专业师资和硬件设施短缺,实际上达不到要求,这就需要考生事先有一个充分了解。
当然,多数高校的办学条件还是很不错的,能够满足考生个人以及国家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考试成绩、兴趣爱好、专业能力等做好长远规划,不仅要以专业的“冷热门”为依据,更要以自身的追求去选择,以最大化发挥自身的兴趣、特长,为未来发展着想,如此才能把专业选择得足够惬意。填好了志愿,才能更好地实现下一个人生目标。
填报志愿当从“心”出发。无论怎样填报志愿,应该牢记的是,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理想,也要兼顾国家利益和发展大局。因为个人的理想,只有靠国家的发达兴旺才能变为现实,这也是站在更高处检视自己。只有使自身的专业发展与国家联系在一起,才有更深刻的意义,也即是说,填报志愿当“填”出人生的高度和境界。
 

图片


“后高考经济”应培养良好消费观
■ 江德斌
高考结束,意味着千万考生经历了十几年的苦读后,迎来一个难得的空窗期,不用再成天学习、刷题,可以好好放松一回了。而身处消费时代,考生可以选择的余地很大,旅游出行、电子产品、医学美容、考驾照、学编程等都被安排上了,潇洒消费之际,花费也不少,动辄就是数千元,甚至数万元的支出。商家知晓家长愿意花钱,亦推波助澜,盯上这块大蛋糕,推出各种促销活动。
“后高考经济”是消费时代的体现。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家长都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而相比庞大的家庭教育支出,“后高考经济”属于一次性消费,整体占比并不大,很多家庭也早就做好了预算,等到高考完毕后,就带孩子开启了消费之旅。不过,毕竟“后高考经济”消费会在短期内增加一大笔费用,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同,消费支出压力也不一样,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理性消费为宜。
面对“后高考经济”,家长也可借机给孩子上堂消费课,培养正确的消费观。通过共同制定消费计划,安排消费支出,让孩子了解家庭的经济水平,学习量力而行的消费模式,不要奢侈攀比、盲目跟风等,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把握好消费的“度”。如此,在孩子进入大学后,就要独立掌握金钱,从而提前学会规划消费,避免过度消费、借钱消费,谨防不慎背上债务。
同时,家长还要将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消费陷阱,告知给孩子,帮助他们提高辨识能力。毕竟考生长期在校园学习,与社会生活隔离过久,对社会情况知之甚少,缺乏辨识消费欺诈、电信诈骗等能力,一旦脱离父母进入大学后,就容易被骗。
概而言之,“后高考经济”不能止于消费,还要将消费当作学习和实践的契机,让孩子掌握相关消费常识、理财知识、防诈骗等,以降低孩子误入歧途、被欺骗的概率,让孩子能够真正独立生活。
 

图片


禁炒作“高考状元”不容玩“文字游戏”
■ 徐林生
日前,教育部发出通知,严禁相关媒体、培训机构、中学发布“高考状元”等信息。
今年教育部的禁“炒”令更加明确具体。如:列明禁止有关媒体、培训机构、中学和个人,拿“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进行炒作,可谓用心良苦。
不过,你有“张良计”,他有“过墙梯”。高考放榜后,一些媒体或中学仗着“艺高人胆大”,玩起“文字游戏”,变相炒作“高考状元”。如:第一时间采访某地某中学考生,赞扬该考生如何努力学习、取得优异成绩,但“巧妙”回避教育部文件罗列的禁止用语,而以“高考优秀生”“考得比较好的两个人”等词语代之,明显在打“擦边球”;又如:贴出高考喜报,详细列出某中学和某班高考生总人数以及“一本”“二本”等高考参数的“分子”和“分母”,连小学生都能轻松算出“高考升学率”是多少……
炒作“高考状元”之风由来已 久,已成为应试教育的“助推剂”和社会焦虑的“放大器”,其危害不言而喻。虽然教育部门不断要求禁止炒作,但总有些媒体年年趋之若鹜,用娴熟套路,做足功课,高考刚放榜,立马推出所谓“独家新闻”,借机炒作,赚足眼球。此外,部分自媒体也“花式”参与,特别是有些短视频刻意炫耀某些高分考生信息,不管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失,显然已涉嫌不当炒作,同样违反了教育部相关禁令。
玩“文字游戏”变相炒作“高考状元”,看似“棋高一着”,他人抓不着辫子,进而收获流量,实则枉顾社会责任,损害政府规章严肃性。而“此地无银三百两”式炒作小伎俩,更是有辱公众智商,令人反感。故此,教育主管部门有必要“补强”禁令,进一步细化举措,甚至出台惩罚性规定,让变相炒作者无空可钻,且有所敬畏,知所进退,营造天下无“炒”的和谐社会氛围。
 
【漫话】


高考后整形热
高考结束后,不少医院迎来“整形热”,有些医院眼科门诊量比平时增长近六成。其中,咨询近视手术治疗的患者大都为高考生。医生提醒,近视手术的禁忌需提前了解。有媒体采访江苏省中医院整形外科门诊了解到,高考结束后不久,该科就出现了考生扎堆做双眼皮、隆鼻手术的现象。
 
【微评】
老师为毕业生设家宴
近日,四川宜宾,罗老师在家里举办家宴,宴请全班的高三学生到家里吃饭聚餐,现场的气氛十分的暖心。罗老师称,想考完试让大家放松一下,珍惜这份师生情!
点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珍惜师生情为毕业生设家宴,想必学生是非常感动的,相信学生也会倍加珍惜这份情意,带着老师的这份关爱,更加从容地迈进大学校园。——子絮

毛笔书写录取通知书
今年,陕西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又吸引了网友的眼球。至今,陕西师大已坚持十余年组织全校老教授和书法名家用毛笔书写录取通知书,让广大学子在入校前,便收获一份饱含中华文化之情的“成人礼”。
点评:录取通知书对考生无疑是珍贵的历史文档,有着保存的价值。而用毛笔填写录取通知书,更如网友所说,是“最好的开学第一课”,能让学生增加对书法艺术的了解,明白自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子絮


网编:林晓萍
图片来自掌上梅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