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钢笔画教学课堂(二)

 云锦281 2021-06-28

新钢笔画是我国的新画种,当下如何让更多人去知道它了解它,那我们就得认真去学习与研究。因为绘画学习上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讲好讲透,为此我们特推出新钢笔画教学课堂,让更多对线条艺术绘画感兴趣的朋友,来此分享我们中国钢笔画联盟的办学成果。现在就新钢笔画创作网络教学高研班上老师讲课内容作出部分介绍,昨天已推出孙群教授的教学课堂上的部分内容,今天我们接着已将其授课讲义继续刊发。来这里的目的是与大家一起分享与交流。只有理解、认识后,才会喜爱上一种新的绘画形式,这是需要时间需要一个过程的,我们将耐心介绍,会坚持不懈。

李渝基老师

2021-6-27

以下孙群老师的授课又开始了

形神--以形写神、以形写空

形与神是中国书画美学上一对重要的范畴,形与神的关系是美学中反复探究的一个理论性问题。长期以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注重形体的刻画,认为事物的造型决定它的神韵 ,另一种观点重神轻形,这也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思想。文人画理论认为,神对于形来说占主导地位。《庄子》一书说:“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基于这种观点,文人画重气韵,轻造型,如苏东坡曾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这导致了后期文人画特别关注笔墨的韵味,而忽视形体的结构。

我认为以上两种观点都有道理。高境界的绘画应该表现出物象精神方面的特质,但它又只能通过具体的形象来体现。所以应该形神兼备。在当代钢笔画创作中,既要注重事物的形态特征,又需表现出内在的神气与韵味。

法国画家米勒说:“艺术的目的不在模写,而在传神”,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说:“艺术要把每一个形象的看得见的外表上的每一点都化成眼睛或灵魂的住所,使它把心灵显现出来”。但西方艺术所指的“神”主要指一种纯主观的东西,既“心理”“性格”“神情”“思想”等主观性的东西,而中国文人画最高的神韵即是超越主观,偏向宇宙本体形而上之道,这也是我在钢笔画中想要表达的。

我的精细钢笔画作品即保持西洋写实绘画的特点,又在精神上追求中国文人画的意境,虽然画的是写实绘画,但希望于写实中表现深远、空灵的意趣,清代美学家刘熙栽认为,用笔当“力实而气空,然求空必于求实”,以形写神,以形写空是我钢笔画的宗旨之一。

新钢笔画教学课堂(二)
新钢笔画教学课堂(二)

古意——追求永恒性

元代画家赵子昂认为“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贵古意并不是提倡复古,而是追求一种宇宙永恒的内在精神,是追求平淡的“老境”,一种古拙的境界,老子说的“大巧若拙”,其实就是这种天真、纯朴的境界。

中国艺术历来好古,经常用古莽、古雅、古淡、苍古、浑古、荒古等来描述绘画作品。贵古意是对永恒感的追求,是妙悟永恒在绘画中的体现。在古意里,超越了时空,远离吵嚷的世界,一片寂静与安祥。古树、古寺、古物,将人的心理引向遥远的宇宙空间,此时,当下与远古相互吻合,创造出当下就是永恒,永恒既是当下的幻觉心理,这才是“古意”的深层含义。

通过对“古”的崇尚,以达到对时间与空间的超越,类似佛教禅宗的“觉后空空无大千”之境,将心灵由俗世移向太空深处。我作画过程中尽量体会这种心境,线条虚实结合,作品有着朦胧、迷离之感,如元代大画家倪云林所说“淡泊中含大古意”,袁牧说他的园林“铙有古意”,正体现了这种意境。把“古意”引入钢笔画,使钢笔画脱离以往的陈旧观念,成为了具备独立艺术精神表现力的画种。

新钢笔画教学课堂(二)

空灵——淡泊的境界

空灵是中国画的最高精神境界,为许多画家所神往。老子认为,道就是无,就是空、《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空”不是死寂,“空”中有无限的深意。苏东坡的诗“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较好地体现了这种心境。

绘画既然是描绘景物,又如何表现空境呢?这就需要深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历代中国画都有不少作品具有空灵淡泊的意境,而且水墨画也相当适合表现这种意趣。但钢笔画是西画,并且线条变化远不如水墨丰富,如何以有限的笔触体现中国画的空灵之境,的确是崭新的研究课题。

我早期的作品还沿用西洋钢笔画的线条,比较机械,变化较少,通过几年的探索,如今学习书画中的一些用笔与绘画理念,画面也较以前更松动和空灵了。钢笔画追求古意与空灵,会有平淡、幽深、柔和、内敛的特色,脱离西洋钢笔画的旧貌,提升了作品的精神内涵。

新钢笔画教学课堂(二)
新钢笔画教学课堂(二)
新钢笔画教学课堂(二)
新钢笔画教学课堂(二)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