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天体观说了啥:别把古人看扁了,盖天说 宣夜说 浑天说远比你高明

 悟无误 2021-06-28

【注】《古代天体观说了啥》(原载湖南人民社2015年《启世箴言——我说周易(乙)》。盖天说、宣夜说、浑天说的千古误传纠偏,原载1996年湖南文艺社《易图新辩·地动观的意义》)

古代天体观说了啥

人类早期,天文观直接影响到天帝崇拜和神学走向。西方地心说,使“上帝”得到天体理论支撑一千多年;中国是无神论,这与很早就了解天体乃自然而然,不无关系。

现代天文学,是西学东渐带来的。公元二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90168)创立了地心宇宙体系。历时1300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71543)临终才出版《天体运行论》,公告太阳中心说,历经开普勒(15711630)、伽利略(15641642)、牛顿(16421727),日心说得以完善,终于被公认。其间,教会焚死布鲁诺,监禁伽利略。

今天,但凡初中生皆知地心说、日心说,或许还知两者并不适宜宇宙。日心说仅适用于最狭义的太阳系,地心说仅适用于人以地球为定点观天。

         中国古代天文观,始终没有走上西方的究本之路,而是开辟了自己的实用之旅。“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便是典型。

“盖天说”与圭表测日影有联系,现存最早之书载见于《周髀算经》。该著成书于公元前一世纪左右。

“宣夜说”辗转载记,是东汉郄萌“记先师相传”。

晚出的“浑天说”不迟于两汉之交,落下闳(156-前87)之前已经立说,张衡(78139)造浑天仪。孙吴王蕃《浑天论》:“古旧浑象以二分为一度,张衡更制,以四分为一度。”《太平御览》引桓谭《新论》:“扬雄好天文,问于黄门作浑天老工(落下闳)以浑天说”,闳曰“我少能作其事,但随尺寸法度,殊不晓达其意”。扬雄《法言》:或人问浑天仪于雄,雄曰“落下闳营之”。落下人闳是工匠,只是按图施工,并不解其中味。

“盖天说”“宣夜说”“浑天说”,皆未直接从本体论来说解天体运行,而立足视动来喻说可见宇宙的视觉关系。其认识十分正确,但后学因不懂类象思维,而不明底究,滥加诠释,乃至附着各种神话,迄今如斯。

盖天说。《周髀算经》:“欲知北极枢,旋周四极”,“天像盖笠,地法覆盘”,“天圆地方……笠以写天”,并绘七衡图。据盖天图二分二至的太阳位置:春分在娄宿,夏至在东井,秋分在角宿,冬至在牵牛,适合时代在春秋中期至战国初期,即与孔子时代相当“天像盖笠,地法覆盘”,形象阐明两点:一是天与地的关系,天盖地,即地在天中;二是天与地的性状,人在地上任一地点,看天如圆形,观地是圆面,所谓“像盖笠”、“法覆盘”也。“天圆地方”则是天地视觉的形象说法,天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无方无向,周而复始。因其“圆”运动,地有日升月落,北极居上,而成不变之方向。人居地上,不定方向,出行焉归?后学未解底究,作天圆地方之图谬传至今。“欲知北极枢,旋周四极”,是知晓北天极无定星,需根周日旋转测定。

据考,战国初已使用赤道坐标系测定恒星,李约瑟说西方是“十六世纪下半叶第谷…天文观测的时期”。

“天圆地方”一直被认为是天圆形、地方形之说。但这种结论很容易归谬:

已知:⑴昼夜、朔望,太阳月亮的明暗变化是匀速渐变;圭杆晷景的周日、周岁阴影变化是匀速移动;⑵光线是直线照射

设:天圆形,地方形

令:天任意旋转,或地任意旋转,或天地皆任意旋转

证:晨昏的明暗交替,会发生怎样变化?

结论:A.明暗瞬变,则与视觉不合;

      B.阴阳渐变,故地方形不成立。

定理:球体,不论自身或光源怎样移动,球面明暗是渐变的。

《左传》昭公21年载:昭公问祸福,样慎答:“二至二分,日有食之,不为灾,日月之行也。分,同道也;至,相过也。”古人深知,天道乃圆运动。

宣夜说。“天无质,仰而瞻之,高远无极,眼瞀精极,苍苍然也。譬旁望远道黄山而皆青,俯察千仞之谷而黝黑。夫,青非真色,黑非有体也。日月星象浮空中,行止皆积气焉,故七曜或住或游,逆顺伏见无常,进退不同,由无所根系,故各异也。故,辰极长居其所,北斗不与众星没焉,七曜皆东行,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迟疾任性,若缀附天体,不得尔也。”(《晋书·天文志》)

宣夜说,表明了这样几个认识:天体非体,天空无色,天大无边,星体无根,星移各异,气盈天中,行星东移,北天居中,太阳一周为岁,阴历有年差,观星乃视觉,星移速度与视觉距离相关。显然,无一不正确。

浑天说。《浑天仪注》:“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天转为毂之运,周施无端,其形浑浑,故曰浑天也。”又说星移“近天则迟,远天则速”。

浑天说,阐明了如下观念:天为球体(视感觉无法实证,宇宙飞船时代实证),地为球体;天包裹地;天空充满气和水;天体、地球浮游天空;天体运行是圆运动,且周而复始,永不止歇;天(天体、宇宙)无固定性状。

其实,战国慎到(约前395-约前315)提出过天球概念,惠施(前390-前317)提出过地球概念,张衡不过把两者合一,比若鸡蛋。鸡蛋说尤为具象,后人不善解读具象,画蛇添足,活生生弄出个海浮地球模式。蛋黄、蛋清、蛋壳,是鸡蛋三层关系。地球如蛋黄,天穹如蛋壳,天宇如蛋清,十分准确形象。水在天为云气,把蛋清变成海水,岂不地球在水中?此乃典型的不懂古人的类象寓理。

其实,知晓日蚀月蚀乃地球阴影所致,就可知两个常识:地是球体;日地月有直线交点。进而把握星空背景的变化,便能观测出视觉范围的天体运行及其规律,亦可预报大的星象变化。《尚书·胤征》载,夏中康时,“季秋月朔”发生日蚀,羲和醉酒“尸厥官,罔闻知”,未及时预报,被“杀无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