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黎平三团村有四座鼓楼 分别建于四个朝代(图)

 木香草堂 2021-06-28

三团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黎平县洪州镇镇政府所在地南20里,原名垒寨村,海拔600米,地处三省坡西南面。

      东、南与广西三江县林略村交界,西邻阳平村,北靠六爽村。辖1个自然寨,6个村民小组,2005年有268户、1278人,苗族聚居,生活习俗与九厥苗族相同。有姚、张、龙、吴、胡5个姓氏。国土面积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1.8亩,森林覆盖率52%。设村小学1所,2005年有教师4人,在校学生22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8.98%,在校生巩固率97.69%,升学率100%。2001年完成农村电网改造。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庙边鼓楼(上)、河边鼓楼(下)紧紧相连

  本网讯 11月29日,记者到位于黎平县洪州镇三团村采访,发现村里竟有四座鼓楼,均保存完好。当地群众说,他们分别建于明、清、民国以及现代四个朝代,见证了三团村的历史变迁。



民国鼓楼(左)、去年建成的鼓楼高21层,形成很大的反差

  三团村是一个有300多户农户1700多人口的大寨子。当地乡土文化人才搜集整理的地方史志资料对四大鼓楼均有明确记录。根据记录,三团村寨上庙边的鼓楼,高九层,建于明朝思宗崇祯十七年(即1644年)。河边鼓楼高九层,建于清圣祖康熙五十四年(即1715年)。上寨鼓楼建于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即1946年),高五层。此外,当地部分群众集资56万元,在去年建成的一座鼓楼,高21层、八角形,十分气派,是当地目前最高的鼓楼。



三棋线起了槽槽

  不管是何年代建成的鼓楼,至今都保存完好。“要把鼓楼保护好,离不开火气。”说起鼓楼保存的秘诀,三团村四组长吴金秀说,长期以来,村民们几乎每天都在鼓楼下唱歌、跳舞、拉家常,每当这时,村民们都在鼓楼下生火,这样一来,鼓楼长期受到烟熏火烤,柱子、木板不会生虫,不会发霉,坚固如初,鼓楼因而得以完好保存。



三团村草苗寨一角

  鼓楼是侗族地区标志性建筑,是侗族民众聚会议事、排解纠纷、娱乐休闲等重要场所,也是侗族村寨吉祥富有、团结兴旺的象征和标志。据了解,全国现存鼓楼630余座,花桥500余部。而黎平城乡就有鼓楼320座,花桥290部,戏台340个,均占全国的50%以上,有专家称“黎平是鼓楼、花桥、戏台的博物馆。”(陆书明 王海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