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招夫养夫:李爱琴的大爱人生【纪实|真挚感情】

 新用户8249cTO6 2021-06-28


作者简介

李跃峰,笔名(网名)山野俗人,陕西省大荔县人,生于196610月,酷爱文学。是江山文学网签约作家、江山之星。曾在国家各级报刊发表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多次。其中,中篇小说《梁燕妮》于2010年获得了首届全国“铜锣湾”杯“孝问苍生”孝文化征文大赛二等奖,栏目剧《咱们村的监委会》获得了2011年全国廉政短剧大赛铜奖,短篇小说《书怨》获得了2009陕西省首届“益秦”杯“与法同行”征文大赛优秀奖。著有长篇小说三部,中短篇小说数部,散文百篇,诗歌几百首。

招夫养夫:李爱琴的大爱人生

原创/李跃峰

陕西省大荔县城关镇平原村郭家组村民李爱琴14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用心照顾高位截瘫的丈夫,赡养年近八十的公公公婆婆,深得家人、亲朋以及村民的好评。但随着年岁的增长,身心的疲惫,她感到无法再继续撑下去了,就在丈夫袁新房的首肯下,给自己另外找了一个男人,帮自己分解生活的重担。

 “如果不是爱琴硬撑着,这个家早就散了。”

2014年422日中午,我来到了李爱琴所在的平原村郭家组。她家的门锁着。我打问她的情况,刚好问到了她丈夫袁新房的叔叔袁金明跟前。他把我领进了他家。他听说我是来采访李爱琴的,就一叠声地道:“爱琴是世上少有的好媳妇。如果不是她硬撑着,这个家就早都散伙了。”他一边给我打电话联系李爱琴,一边给我叙说了有关李爱琴的情况。

李爱琴和丈夫袁新房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虽然不是怎么富裕,但却幸福安康。袁新房不仅高大英俊,还会开汽车。这在十五年前的关中农村可是令姑娘们眼馋的能人啊。可是,这一切却在袁新房36岁那一年,被一次车祸彻底地毁灭了。2000年的一天,袁新房和朋友开着货车去新疆送货。在哈密的一处半坡上,货车的轮毂突然抱死。袁新房下车修理。突然,货车滑动了,从他身上压过,压断了脊椎。从此,他腰部以下彻底瘫痪,既没有了生存的能力,也没有了生育能力。还留下当时年仅十三岁和十一岁的两个儿子需要抚养,年已六十三岁和五十八岁的父亲和母亲需要赡养,以及一万余元的欠债要还。从此,全家人的生活重担就实实地压在了李爱琴一个人的身上。

“那她就没有想到过离婚?”

“没有。但她找了个男人。”

袁金明很自然地给我说起了李爱琴招夫的事情。好像这是很正常很合理似地。

“她比我女子都对我亲。”

从袁金明家出来后,我去了李爱琴的公婆临时居住的地方。

李爱琴的公公叫袁金潮,七十七岁。他和老伴一直和李爱琴住在一起。为了帮弟弟看门,最近十来天才住到了弟弟家里。

我进门的时候,袁金潮正坐在大厅的小靠背椅上用收音机听秦腔,很享受很陶醉。

当他知道我是来了解他儿媳妇李爱琴的事迹时,忙兴奋地站起来,把正在屋子里忙碌的老伴叫了出来,让她给我沏茶。

他说,李爱琴对他和老伴很好,比他亲女子还要亲。

袁新房家有十二亩地,都种了果树。主要是苹果和桃树。家里老的老小的小,病的病,没人能帮上李爱琴的忙。李爱琴既要伺候公公婆婆,瘫痪的丈夫,还要下地干活,整天都忙忙碌碌地。每年只有一万多元的收入。除了日常开销,袁新房出事时欠下的一万元钱,整整用了五年才还完。眼看日子有了好转,谁知道袁金潮却得了脑梗。婆婆的腿也因为骨膜炎行动不便。家里的负担就更重了。

公公的脑梗好转后,两个孩子也大了。大儿子很争气,也很勤快,不仅能帮着李爱琴干干农活,还学会了开车。日子慢慢好了起来。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9年一天,二十五岁的大儿子在朝邑镇打工时,却意外地死在了车里面。李爱琴失去了唯一的依靠。

但李爱琴还是坚强地支撑着,从没有因为劳累给公婆高声过一句。袁新房的脾气不好,动不动就给李爱琴发脾气。公公婆婆都害怕她会和袁新房离婚。她给婆婆说:“妈,你放心。我和新房再闹事,我都不会丢下你和我爸走人的。”

我本想再问问李爱琴招夫的事情。没想到还没等到我开口,袁金明就自己说开了。

薛国社是去年腊月进袁家家门的。他对袁新房很好,对袁金潮和老伴也很好。

2014年年初,袁金潮和老伴一前一后病了。袁金潮患了前列腺炎,老伴得了骨膜炎。为了好照顾,李爱琴让他们同时住院做了手术。

袁新房有三个姐姐。老大半身不遂,老二左手被压面机压坏了,不能替她分忧。她只好医院和家里两头跑。一面要伺候公公婆婆,一面还要伺候瘫痪在家的丈夫。要不是薛国社的到来,李爱琴肯定会被压垮的。在老两口住院期间,薛国社把李爱琴的婆婆背上背下,非常用心。

“没有她,我说不定早就死了。”

正在我和李爱琴的公公婆婆聊天的时候,李爱琴回来了。她风风火火地进了门,邀请我去她家里。

在我的想象里,她是一个很瘦小很单薄的黑瘦的满脸忧愁的女人。谁知道她竟然红光满面,高大壮硕,很喜庆的女人。

我告诉她很快就去。她就先回家了。

我和袁金潮夫妇再聊了一会儿,就告辞去了李爱琴家。临走前,他们一再挽留,让我和他们一起吃饭。这既有农民的朴实,也有对他们儿媳的赞赏。因为他们知道,我会为他们的儿媳多多宣传的。

在李爱琴家,我见到了袁新房。他虽然坐在轮椅里,但只要你不看他的下半身,只看他的上半身的话,你是不会把他当做病人的。瘫痪了十四年的人竟然微胖,而且满面红光,只是眼神里微微含有一丝的忧郁而已。足见李爱琴对袁新房照顾得有多么细心。

袁新房说:“如果没有她,我早就死了。和我一起出事的八里店的那个人,没到一年,他媳妇就熬不住了,抱着孩子嫁人了。没多久,那个人就死了。”

于是,袁新房给我叙说了李爱琴对他的伟大的爱。

李爱琴患有骨刺,生了孩子后就一直腿疼。有时候去地里干完活,就疼地没法走路了。大儿子在世的时候,有几次还用架子车把她拉回家的。一直到现在,她每天晚上都要吃大量的药片止疼。

袁新房出了车祸回到家的第一个月,插着尿管,整天趴在抠了个窟窿的床上不能动弹。李爱琴就耐心地给他喂饭,换药,擦洗身子。直到换上尿袋有了轮椅之后,李爱琴才能稍稍缓口气。但每天雷打不动的换药和擦洗身体,却坚持了整整十四年。

袁新房的脾气很爆,尤其是瘫痪之后,稍不如意就会给李爱琴大发脾气。但李爱琴从不还嘴,默默忍受着。她理解他的心情和难处。为了能让他重新站起来,在袁新房的病情稳定之后,她专门在家门口用木椽竖了一个架子,用竹片把袁新房的双腿固定住,让他把住架子的横杆锻炼身体。因为下肢没有神经,他感觉不到疼,不到一个月,他的腿就被磨破了肉,露出了骨头。她很心疼,就依然决然地让他放弃了康复锻炼。给他说:“算了。瘫了就瘫了。我会伺候你一辈子的。”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只要她一进城,回家时一定会给他夹一两个肉夹馍让他换换口味的。为了能让他散心,她把他的轮椅用绳子拴在电动车后面,带着他进县城逛街。开始他嫌丢人不愿意去,她就耐心地给他做工作。为了让他在家里不寂寞,五年前,她专门买了两张自动麻将桌,让他打麻将。不仅解决了他的寂寞,还能挣回家里日常的油盐酱醋钱。由于长期坐在轮椅上,袁新房患了肉疮,屁股上都烂地见了骨头。为了能让他坐地舒服一点,她专门给他买了气垫。她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也给了他快乐和健康。

去年八月,袁新房患了胆结石,做了手术。手术后,伤口不能愈合。尿液从伤口渗了出来,不得不在医院长住下来,接受治疗。此后的两个月是李爱琴最难熬的两个月。她一边在距家十多公里的县城医院伺候丈夫,一边还要回家照顾行动不便的公婆。李爱琴的精神彻底垮了,她觉得自己再也难以坚持下来了。不得已,她向袁新房提出了招夫养夫的想法。起初,袁新房并不同意。他怕她有了新的男人后跟着那男人跑了。但看着日渐消瘦疲惫不堪的妻子,最后,他还是点了头。

李爱琴给要招的男人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和她一起伺候丈夫,赡养公婆。只要同意这个条件就在一起过日子。不同意,就免谈。最后,她选定了和她同病相怜的六十岁的薛国社。薛国社的妻子因病去世,女儿夭折,身边有一个八十岁的老母和一个年已28岁但还没娶到媳妇的儿子。她对他很好。她对她说:“我对我房娃是啥态度,对你也是啥态度,甚至还要比对他好。”他也对她很好。除了和她一起管理果树,还帮她尽心地照顾袁新房。一家三口人和和睦睦其乐融融。

也许是李爱琴的对公婆,对丈夫的大爱感动了天地,袁新房的伤口终于愈合了。就连十四年来一直没法治愈的肉疮也渐渐好了。

在采访结束的时候,她坐在袁新房身边笑着对我说:“我给我现在的男人说,咱们好好干。伺候好两边的老人,再攒钱给两个儿子说媳妇。”

袁新房在一旁微微地笑着。看得出来,他虽然笑地有些不自然,但还是很幸福的。

她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2014年424日于草庐书屋

 

往期文章推荐:自由:婚姻的蚁穴【哲理散文】

                             李跃峰:人间真爱|寒风中的爱恋

心灵圣地,芝兰之室。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