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荔文学·散文·彭拥军】清明时节想外婆

 新用户8249cTO6 2021-06-28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121

清明时节想外婆 

原创/彭拥军 

作者外婆照片



外婆虽然已经离开我十三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却永远刻在我的脑海里!又逢清明,翻看照片,追忆外婆,让我不由得写下这篇文章,纪念我亲爱的外婆。 
 外婆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是低调的一生,是身教的一生,是宽厚的一生,是仁爱的一生,是睦邻的一生,是幸福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
 外婆是一个旧社会缠脚的农家妇女,而生长在农村,免不了沉重的农活、繁杂的家务,但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外婆,把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儿时记忆起,任何时候去外婆家,院子总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母亲说,外婆从不睡懒觉,每天都天不亮早早起床,打扫卫生,安排一家人的生活,一直忙到天黑。
外婆一生养育了两儿五女。生养孩子的艰辛,只要是当过父母的都知道!八、九十年代,国家搞计划生育,好多农村人甚至城里想要男孩陈旧观念的人,想方设法躲避监督人员,偷着生。那时是想生不让生。而如今,二胎开放后,好多人让生都不生,究其原因,一怕痛苦,二怕麻烦。而在四五十年代,物质无比匮乏的年代,养育那么多孩子,难度可想而知!现在人洗衣服都是洗衣机,条件好的还是全自动带烘干的洗衣机,真正是“十指不沾阳春水”。而外婆那个年代,没有这么先进,一切全靠手洗。姨妈说:外婆曾在冬天为了给老人洗衣服,曾砸开涝池的冰块,然后再洗。
外公去世得早,去世时我的小舅才几岁,外婆的难度更是难以想象!但外婆没有放弃,也没有选择重新组织家庭,而是毅然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听母亲说,我大表哥薛卫民只比我小舅小几岁,母亲说出嫁前,照顾弟弟和几个侄儿的任务就落在她的身上。几个男孩整天打闹不停,外婆既要忙地里,又要忙家务,不到天黑就累得腰酸背痛吁,时常给母亲说,让她看好孩子们,自己好歇歇。
 外婆不管是与人交往,还是教育子女,从不高声,总是轻声慢语。而他的子女,却没有一个因为她“不厉害”就不听教导,惹事生非,反倒是个个成家后也继承了她的良好素养,家庭经营得非常好,深得婆婆公公的厚爱。
 外婆教育子女,不是打骂吼叫,而是用自己的勤奋努力,以身作则地影响着儿孙重孙们。听我三姨妈讲,外婆从来没有因为她是大外婆的闺女而另眼看待,反倒是一视同仁,从没在她头上指戳下一次。外婆平常教育子女更是要多读书学习。外婆虽然识字不多,但能讲出来:好好学习多用心,要知书内有黄金。对不愿学习后来又想起学习而后悔的晚辈,她说:早知书内有黄金,高点明灯苦用心!所以大舅学有所成,干防疫工作多年,工作认真细心,深得领导同事好评。小舅虽然在家务农,但常年也保持看新闻读报纸的良好习惯,他们儿女也都功成名就,令村里人羡慕不已。 
在处理儿女婚姻大事上,外婆体现出了真正的大家风范!众所周知,农村结婚彩礼问题是造成好多婚姻不幸的根源,而外婆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表现出惊人的智慧。无论哪个女儿结婚,不给男方提一分钱彩礼的问题,更不在结婚时难为夫家。这个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思路,让父亲和我的姨夫们的家庭大为感动。要知道,多少家庭为了彩礼和结婚,四处求借,背债度日多少年。也因为这个问题造成了多少婆媳矛盾、夫妻矛盾,甚至打架离婚……而外婆没有因为女儿多“挣钱”,却获得了她的几个亲家多少年来的一致好评和感动。也成为无数人家庭学习的榜样和楷模。也因为如此,姨夫们迟早任何时候,到外婆跟前都敬爱有加、孝顺万分。资助舅舅表哥上学从不用外婆吩咐。……
  外公去世后,外婆养育一大家子人着实不易,实在无奈,决定将小姨送人。抱养的家庭怕反悔,强调以后不许相认。外婆说,我们绝不会再要回去,但却提出必须相认而且必须来往。对方看外婆很坚定,破天荒地同意了。外婆是个说一不二的人,多少年只字未提要回小姨的话,却经常让母亲去小姨那里陪同玩耍。等小姨适应和稳定后,经常来往走动。外婆去世前,特意嘱咐给母亲常去小姨那里看看。每每说到这里,母亲总是哭出声来……   
外婆从来都不与四邻五舍争高论低,经常慷慨地把儿女们给她送的好吃的分享给她的伙伴们,在村里有很好的人缘。外婆年龄大了,摔伤后行动不便卧床时,村里和她要好的老太太们怕她寂寞,总是陪她聊天。
 她虽然地处农村,历尽艰辛,却晚年却很幸福。多少农村像她一般的老太太,没走出过村镇,而外婆却跟着出息的表哥逛过省城西安;她的儿女们都孝敬有加,好吃好喝、好穿好戴不断,风光无限。十里八乡的人都羡慕不已。      
外婆生长在名不见经传的一个澄城县韦庄镇叫楼子斜的地方,却因为教子有方、养女有法,所以她的子孙、外孙甚至重孙们都个个有良好的家教素养,事业有成。  
清明时节,更让我想起了疼爱我的外婆,想起了她对我点点滴滴的一生影响!
 外婆啊!愿您在天堂安息安然!我永远怀念您!

2020.4.1

作者简介

彭拥军,笔名,信天游,男,1972年8月生,陕西澄城人。现任陕西省机电技工学校焊工实习指导教师。大荔县文昌书画院会员、大荔县诗词协会会员、大荔县作家协会会员。酷爱诗词书法、楹联写作、音乐朗诵。爱好文物,钟爱文字。逢博物馆必看,见文字必读。喜欢静静读书,常怀感恩之心,善用文字表达情感,常用手机记录生活精彩瞬间。作品曾在《陕西农垦》、陕西技工教育网、同州网、腾讯网、今日头条发表。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邢根民

顾问:马行健  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