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自主人生 第8讲、性格决定命运
2021-06-28 | 阅:  转:  |  分享 
  
第8讲、性格决定命运

有一位咨客问我,急性子是怎么回事呢?

我反问,为什么要问这事儿呢?

他说,我就性子急嘛!

我告诉他,人的性格可分为激动型、沉静型和混合型三种。急性子就是激动型,急性子的人总是把工作安排的很紧,别人做事他总是不放心,见到别人干的慢或干的不好就心急如焚,恨不得自己去做;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有紧迫的感觉,急于求成,缺乏耐心;对他人戒备及嫉妒心理较重,自我控制心理较强等特征。

他说,对呀!我就是这样的,那你说急性子与人的健康有没有关系呢?

大家知道,因为急性子遇事容易激动,做事争强好胜,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中,这就导致迷走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通过刺激胃细胞,使胃酸分泌增高,胃蠕动减弱变小,同时胃泌素分泌增加,从而使胃内酸度增加,因而构成溃疡病的危险因素增大。

这就是说,急性子容易得胃溃疡。

对呀!如果激动性没有变化,消化性溃疡患病率就居高不下。

在我们周围,常年胃痛、胃胀,吃胃药比吃饭还多的人不知有多少,胃切除者也比比皆是。

得了胃溃疡可就麻烦了,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吗?

有啊!人的行为习惯及情绪在发病因素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要进行自我性格矫正,树立乐观、豁达的心境,宽容待人,遇事沉着冷静,学习、工作、生活有松有紧,坚持这样做就可以避免消化性溃疡病。

我的爷爷是个标准的性情中人,在四十多岁时胃痛就非常严重,常常趴在炕上用枕头顶着肚子止疼,曾用各种方法治疗也不起根本性作用;但由于他为人乐观、豁达,能宽容对待任何人,包括迫害过自己的仇人,日常生活有规律,有节制,最后以九十岁高龄无疾而终。

大家都知道,在他们那个年代,曾经有过“三年困难时期”,在那个时期,人们不得不以野菜、树叶、树皮等“代食品”填充肚皮。

有一次,家里刚做好饭,其实就是一锅野菜汤,爷爷从窗户看到外面有一对男女正在地里抛草根吃,爷爷就让家里人把那他们叫回家,一问是从甘肃逃难来后大套投亲的一对夫妻,他们已经三天没吃到东西了,爷爷就让家人把饭先给这对夫妻吃,并对家里人说,我们少吃一顿,守家在地的,下一顿再吃,而他们不吃这顿饭就有饿死的可能。这对夫妻非常感激地对爷爷说,我们今生今世都会记得你们,爷爷说,记不记得没关系,我们这顿不吃,还有下顿呢!而你们这顿吃饱了,下顿还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才能吃上呢!

当年,历次政治运动,爷爷的资本和私有不断的受到冲击;后来,运动不断升级,爷爷受到小人的迫害,心身都遭到了极大的伤害。

雨过天晴后,当年遭受迫害者都在平反昭雪,爷爷的小舅子、女婿等众亲人都来要为爷爷讨个公道,爷爷说,当年那是大势所趋,并不是个别小人所为,我能活到今天就已经很幸运了,还要怎么样?

今天也是大势所趋,更不用我们自己有意所为,平不平反只是一个形式,自己的事情只有自己知道,与别人没有多大关系,更没必要为了一己之利跟他们争来斗去。

这就是爷爷的人格,这就是爷爷的人品和为人处事标准。

大家知道,性情急躁能诱发中风。性子急是一种极其外向的心理特征。急性子根源于个人的性格、气质和某些特定的社会环境。急性人易患脑梗塞,有脑出血的危险。

为什么急性子会诱发中风呢?

因为急性子的人长期处于图急图快的紧张状态中,使体内的交感神经高度反应,导致血管过度紧张、中小动脉痉挛、血压增高,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等不正常的现象发生,从而有利于发生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引起中风。

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疾病。那急性子人怎么才能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呢?改变性格很难呀!

改变别人很难,但改变自己容易;改变性格很难,但改变方式容易,这些方式包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以及为人处事方式。

其实,能健康的生活,就等于拥有了璀璨而幸福的明天。保持精神愉快,人就能自我主宰,遇事沉着冷静,甚至在逆境中也能心平气和地对待。

从自己的行动上寻求精神愉快,从自己的追求上获得精神愉快,要敢于承认自己的短处,不要有十全十美的追求。

要向爷爷那样,不为别人折磨我而苦恼,更不为想报仇雪恨而自我消耗。

跳出烦恼怪圈,是急性子的人格矫正的关键。

要学会存异求同,不因生活琐事而怄气或大发雷霆;要学会原谅别人,宽容仇人,这样就会把烦恼抛到九霄云外,解除忧烦和苦闷。

固执屏障一定要冲破,这是急性子的人性格矫正的重点。琐事困扰必须摆脱,这是急性子的人性格矫正的难点。

然后呢?

然后你就可以轻松的学习、工作、生活。

为什么要轻松呢?

因为轻松可以使我们的心身得到调节,使我们的精神饱满,身体活跃。因为轻松是对学习、工作与生活价值的完全理解,是心身所体会到的一种舒适感觉。

有了轻松的感觉,不但生活、工作、学习的压力可以消减,而且还能从欣赏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意义中获得喜悦。

本来学习和工作会使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有滋味,更有意义;但是,勤奋工作、刻苦学习者如果不懂得休息,不会调剂,就会造成紧张和焦虑,就会有碍于学习成绩,有碍于事业顺利,对心身健康更是有害而无益。

那我们很多时候为什么会紧张呢?

人的紧张主要是情绪的紧张。

那情绪为什么会紧张呢?

情绪紧张,是因为悲观的处世态度和消极的思想。遇事总往坏处想,老是担忧会出问题,那么,你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

反之,凡事追求完美,不允许自己有半点错误和失败,则焦虑和紧张也会时常伴随着你。

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到底该怎么办呢?该怎么做才能使情绪不紧张呢?

若能放下心中的企求和执着,以开放自然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人生就轻松、快乐。消除焦虑和紧张,放下工作不是正常现象,也并非什么都不想,是要方法得当,在生活中做到才正常。

工作时间不宜过长,过长影响健康。把工作分成几个阶段进行,中间稍作休息调整心身,懒腰伸一伸,起来走动走动,这样可以维持心身轻松,使工作、学习的效率倍增。

对学习、工作急于求成,就会与紧张难解难分,这样不但学习、工作没有长进,对健康也有损。

平常说话和走路保持轻松,不要过高的嗓门,稳步走行。

要会聊天,多问少说,保持兴趣与聆听,使自己觉得有趣轻松。

身体疲倦时运用脑筋,用脑疲倦时身体运动。

在心理危机的时候,可以自助。理智要尽早恢复,要坚信能够自救,并努力保持到最后。

这怎么才能做到呢?

首先要镇定,并告诉自心:我要理性,困难肯定能够战胜。

其次要客观地分析矛盾,积极地解决矛盾,一旦理性产生,消极的情绪就会减轻。

然后是要找到问题的症结,只要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你面对的困难就能突破。

有时候要突破的障碍是外界的,他人的,有时候要突破的可能是自己的非理性思考。

明确了目标,行动才更有效。

献花(0)
+1
(本文系李全春图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