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自主人生 第17讲、合作之道
2021-06-28 | 阅:  转:  |  分享 
  
第17讲、合作之道

有一位咨客向我咨询说,工作中,需要与人配合,生活中,需要与家人和谐,怎么才能搞好人际关系呢?我总觉得人际关系很微妙,很难搞好,有没有什么妙招?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互利的,要想很好地生活,要想成就事业,更需要学会分工合作。在我们的工作中,人与人之间既有竞争,竞争也是在相互推动,也有合作的幸运,共同利益之下,合作更有可能成功。

那自己应该怎么做呢?

要客观地评价自我,在群体中给自我找一个恰当的“位置”坐,且自我感觉不错,心态就能平和。只要拥有一颗平常心,踏实做事情,友善待人,就会满意工作环境,感受也会有变化发生。

谁都愿意接纳好处,故要给别人一个鲜明的态度:我愿跟大家合作,不想和大家争夺。

平时应多考虑:我能给别人带来什么便利。在共事之初更应注意。

刚到新单位,在人际关系方面,需要注意什么呢?

新到一个单位,初来乍到,热情和期望又高,你的表现越好,在别人眼里就越难免要出现抢他们饭碗的预兆。当周围的人感受到你给他们带来的威胁时,自然就会产生防范心理,就会有意无意地要贬低你。所以,你越是心急,大家就越是戒备和提防你,越是难以接纳你。这无可厚非。接纳合作者,排斥争夺者,这是人的一种防范本能,这是人的天性。

我说怎么我工作这么努力,也作出了突出的成绩,同事怎么还是异样的眼光看你,不仅不配合你,还远离你,和你保持一定的距离,甚至被后还要诋毁你。不能表现自我,那就从众呗!随大流。

从众心理,有利有弊。这种认知或行动上趋向于跟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和许多事情一样,具有两面性,关键在于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并如何运用。

那就保持沉默,守住自己的专业,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同事、领导面前,再谦虚一点?

沉默往往给人一种沉稳、谦虚、忠诚之感,而善于倾听给人留下的好印象有时胜过善侃。若有自己擅长的方面,要抓住时机表现,让别人认识到你的价值,同时给别人以支持,这样我们在群体中就会有自己恰当的位置。

为什么要支持别人呢?

你有能力,才可能去支持别人,这不仅显示了自己的实力,也等于扩大了自己的势力。

那怎么支持别人呢?用什么方法来支持别人最好呢?在人际交往中,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

在人际交往中,好奇是永远的驱动力。

好奇?怎么理解呢?又怎么应用呢?

就是对别人要感兴趣,对别人所表现的状态,对别人所说的话,所做的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要感兴趣;并虚心的请教,用心的聆听,诚恳的欣赏。

这可不容易做到啊!现在我才真正理解了老人说的“活人容易,应世难”啊!

其实,只要你以一颗平常、合作、宽容的心来面对生活,你就会发现:人生之路固然很难、坎坷,但却永远充满希望。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我们心中有了希望的阳光。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一个人,你与什么人在一起对你很重要。那怎么鉴别对方的人品、修养呢?

与人接触相处,切忌以初次印象将诸如善与恶、雅与俗、豁达与偏狭等品质、性格、修养方面的评价作出,要听其言,观其行,透过它的言行,了解他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减少偏见与误解,增加自己与别人之间的理解和真情。故我们常常要用心灵重新寻找一面映照他人的明镜。

在人际交往中,有些人会不会以貌取人呢?

生活中,即使你长得“对不起观众”,也不要紧,更不必为自己的容貌担心。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心理美容,不依靠美容精品,靠心灵——心灵美好,能够改变丑陋的外貌。容颜是否改变的反映,不靠普通的玻璃镜,请看所有熟悉你的人的眼睛。当别人都用欣赏的、敬佩的目光看你的时候,你不仅感觉不到丑陋,且会觉得自己很优秀。

要重找明镜一面,让善良的、博学的、正直的、高雅的、文明的、潇洒的、多才多艺的、能言善辩的“本来面目”显现。

可是,现在人心不古,世道不公啊!

请相信这样一个事实,社会与他的成员,特别是他的优秀成员之间的关系总是息息相通的。

那人心不古,该怎么对付?

为公千古,为私一时。

穿白衣的不一定是天使。

同样是人,有的人是天使,有的人是魔鬼。

在别人生病时,对他不好是法律管不了的一级谋杀罪。

不能轻易将自己的肠胃交给别人。

小心使得万年船。

褒贬是灵豆。

这几句话要记住。

人,任何时候都别奢望社会或别人给你点什么,因为它如果给你是处于对你的同情、帮助,如果它不给你也是应该的,因为它没有给你的义务。

人际交往中,什么最重要呢?

礼仪最重要,因为没有礼规制约的个人,欲望是无度的,没有礼俗规范的社会是不和谐的。礼的重要作用是其它思想教育方法所不能代替的。要用礼仪的方式将生活中必须遵守的东西规范化、习俗化,使之成为我们自然而然的习惯,成为我们生命逻辑的部分,使我们保持进步而和谐的世风。

那个人一般需要注意什么礼仪呢?

在拜访别人之前,应约定一个时间,以便对方安排接客准备。去时,尽可能不要带婴儿和陌生人,以免给人添麻烦。

作客的时间,要以不妨碍对方为原则,一般不要选在吃饭时间,不要在午间休息或晚间临睡前。

如事先约好了时间,到达最好略微提前一些,以守信用。若遇意外事情,不能如约前去,而又无法事先告知,事后一定要向对方说明情况,表示歉意。

到了亲友的住处,要先轻轻叩门,在得到“请进”的招呼以后,才进屋。如遇下雨,所带雨具,应放在室外。如主人正在处理紧要的事情,要主动提出改日再去拜访,或稍谈片刻尽快告辞。

遇有新客人来,主人给你介绍时,应站起来与对方握手,或说一声“您好”。

对于新来的客人,要主动说谈,不要沉默不言,不理不睬。

在亲友家里,无论站着或者坐着,要姿势端正,很有精神。要尊重主人家的风俗习惯。比如在北方,用门帘隔开的卧室是女眷所在,未经允许不可随便进去;南方人床上挂着帐子,也不可随便乱掀。有时还应注意主人的民族习惯,如到回族朋友家做客,千万不可带猪肉进门。

当亲友向你敬茶时要起立用双手接,并说“谢谢”。在亲友家进餐,要注意文雅,不可狼吞虎咽,饮酒过量。吃饭后放碗筷,应起身致意他人“慢吃,失陪”。

如是不大熟悉的朋友,拜访的时间有二十分钟到一小时已足够。如对方的兴致很好,可再多呆些时间,但是不要呆的太久。

人与人交往,语言沟通很重要,那与对方说话有哪些礼仪需要加以注意呢?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

请人批评说“请教”,求人原谅“包含”。

请人帮忙说“劳驾”,求给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说“恭喜”。

求人解答说“指教”,请人指点说“赐教”。

托人办事说“拜托”,赞人见解说“高见”。

看望别人说“拜访”,宾客来到说“光临”。

中途先走说“失陪”,等候客人说“恭后”。

请人勿送说“留步”,欢迎购买说“光顾”。

归还原物说“奉还”。

礼仪的讲究真多啊!

礼多人不怪吗!我父亲就是一个礼多人不怪的典型。他无论与什么人交往,无论对方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他都是那么谦和,骑车相遇,他要主动下车问候,步行相遇,他要先开口赔笑问候。同桌吃饭的时候,他总是让别人先动筷子,他最后才慢慢动手拿筷子。进门的时候,他总是把别人让在前头走;出门的时候,他总是走在最前面带路。给别人递烟、端水,他总是双手。

认识他的人,无人不说,那真是个好人!

他赢得了好人的美名!



献花(0)
+1
(本文系李全春图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