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

 悟疗田振有 2021-06-28

村医分享

绪  论

第一章阴阳五行

第二章 藏  象

第三章  气血津液

第四章  经络

第五章 病因与发病

第六章  病  机

第七章 防治原则


绪  论

一. 选择题:    

  1. 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 先秦、秦、汉,战国至两汉时期;√

B. 两晋、隋、唐  C. 宋、金、元 

D. 明清    E. 近代 

   2. “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  

A. 张元素   B. 刘完素√ C. 张从正            D. 朱震亨   E. 李杲 

   3. 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医家是:

A. 张元素   B. 刘河间  C. 张子和    

 D. 朱震亨朱丹溪√  E. 李杲 

   4. 提出“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 张从正   B. 陈无择√  C. 张仲景        D. 巢元方    E. 孙思邈  

5,巢元方(550—630年),隋代医家。《诸病源候论》五十卷,分67门,1720论,是中国第一部专论疾病病因和证候的专书。

刘完素,又名刘河间,阐明六气过甚皆能化火的理论,故治法上多用寒凉药“寒凉派”的代表。

张介宾,字景岳,反对寒冷药,提出"阳非有余"、"真阴不足",强调温补肾阳、滋补肾阴在养生、防治病中的意义。

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传河间之学,创造性地阐明了相火的常变规律,认为相火有"生生不息"功能,"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而相火妄动,即属邪火,能煎熬真阴,从而得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结论。治疗上倡导"滋阴降火",后人称其为"滋阴派",代表作为《格致余论》。

  二. 多项选择题:

   1. 标志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代表性著作有:

 A. 《黄帝内经》✔   B. 《难经》✔    C. 《伤寒杂病论》✔  D. 《针灸甲乙经》    E. 《千金要方》   

   2. 属于“金元四大家”的是:

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

 A. 张元素   B. 刘完素  C. 吴又可       D. 朱震亨    E. 李杲  

第一章阴阳五行

一、选择题:    

   1. 昼夜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 上午  B. 上半夜  C. 中午             D. 下午     E. 下半夜 ★

   2. “阴病治阳”适用于:

 A. 阴损及阳     B. 阳损及阴   C. 阴盛则阳病        D. 阳虚则阴盛★       E. 阴盛则寒 

   3.“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 阴阳对立制约   B. 阴阳交感相错    C.阴阳互根互用★      D. 阴阳相互消长    E. 阴阳相互转化 

   4. 按五行生克关系,肝为脾之:

 A. 母   B. 子  C. 所胜        D. 所不胜★  E. 所克 

   5. 属于子玻郯母的是 :

 A. 肺玻郯肾  B. 肝玻郯肾(子病犯母) C. 心玻郯肾        D. 脾玻郯肾            E. 肝玻郯脾 

   6.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肺的所不胜是:

 A. 肝   B. 肾  C. 心★    D. 脾   E. 胃 

   7. 情志与五行配属,思属于:

A. 木  B. 土★    C. 金      D. 水   E. 火 

   8. 下列各项中属于“实则泻其子”的是:

 A. 肝实泻肾   B. 肺实泻脾     C. 肝实泻肺         D. 肝实泻心★        E. 心实泻肝 

  二、多项选择题:

   1.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

  A. 阴阳交感     B. 阴阳对立        C. 阴阳互根           D. 阴阳消长         E. 阴阳转化 

   2. 可用阴阳互根理论来解释的有:

  A. 阴损及阳   B. 阴中求阳

  C. 阳损及阴        D. 阴病治阳             E. 阳病治阴   

   3. 下列可归属于“金”的有:

  A. 爪 B. 皮毛  C. 发    D. 鼻  E. 大肠     

   4. 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有

  A. 益火补土   B. 补肺滋肾              C. 滋水涵木         D. 佐金平木            E. 补脾益肺  

   5.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有:

  A. 益火培土     B. 壮水制火             C. 佐金平木          D. 抑木扶土                 E. 补脾益肺   

  三、判断题:    

   1. 阴阳属性的相对性,就是因为阴阳具有无限可分性。  

   2. 阴阳消长是导致阴阳转化的前提条件。   

   3. 阳中求阴和阳病治阴都是治疗阴虚则热病变的治法。  

   4. 五行相生即五行之间相互资生关系。 

   5. “实则泻其子”是指脏实病变泻其子脏的治疗原则。  


第二章 藏  象

一、单项选择题 

   1. 既属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的脏器是:

  A. 膀胱 B. 三焦 C. 胆                                D. 脑    E. 女子胞 

   2. 气血生化之源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3. 称为全身阴阳之根本的脏是:

   A. 心  B. 肝  C.脾    D. 肾   E. 肺 

   4. 在体液代谢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5. 当人安静时,血主要归藏于: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6. 肾在液为:

A. 泪   B. 涎   C. 汗    D. 唾 E. 涕 

   7. 心对血液的主要作用是:

  A. 化生血液  B. 推动血行               C. 固摄血液        D. 贮藏血液            E. 调节血量 

   8. “朝百脉”是何脏的功能: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9. 下列属于肾的生理功能的是:

  A. 主气   B. 纳气  C. 生气                  ..   D. 调气   E. 养气 

   10. 肺的生理特征是:

   A. 喜和降   B. 喜清肃   C. 喜燥恶湿           D. 喜润恶燥   E. 喜条达 

   11. 肾其华在:

  A. 面   B. 唇  C. 毛    D. 发  E. 爪 

   12. 称为“后天之本”的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13. 脾的所有生理功能中,最基本的是:

 A. 主运化   B. 主升清      C. 主统血            D. 主四肢   E. 主肌肉 

   14. 在肝主疏泄的各种生理作用中最根本的是:

 A. 调节情志 B. 调节脾胃升降               C. 调畅气机     D. 调节胆汁分泌               E. 调节女子月经和男子排精 

   15. 肺的通调水道功能主要依赖于:

 A. 肺主气   B. 肺主皮毛    C. 肺司呼吸      D. 肺主治节   E. 肺主宣降 

   16. 内脏下垂与下列哪个脏腑功能失常有关:

A.肝   B. 心   C. 脾   D.肺  E. 肾

   17. 称为“娇脏”的是:

A.肝   B. 心   C. 脾   D.肺  E. 肾

   18. “主升清”的脏是:

A.肝   B. 心   C. 脾   D.肺  E. 肾

   19.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学基础是:

  A. 气能生血   B. 人以水谷为本            C. 脾主升清      D.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                E. 脾为后天之本 

   20. 下列最能概括肝的生理特点的是:

 A. 喜条达恶抑郁 B. 主动、主升              C. 体阴而用阳        D. 为藏血之库          E. 为罢极之本 

   21. 命门之火实际上是指:

 A. 心阳  B. 肝阳   C. 脾阳       D. 肾阳   E. 肺阳 

   22. 大怒主要影响机体的:

 A. 呼吸功能   B. 疏泄功能                 C. 藏精功能         D. 气化功能               E. 运化功能 

   23. 情志抑郁与下列哪个生理功能失调关系最密切:

 A. 心神不足  B. 髓海空虚                        C. 肝失疏泄     D. 肝火上炎                   E. 肺气虚损 

   24. 下列哪一种不属于“五液”:

 A. 尿  B. 涎   C. 涕     D. 泪 E. 唾 

   25. 《内经》所说的命门是指:

 A. 右肾  B. 两肾   C. 肾间动气             D. 目   E. 两肾之间 

   26. 下列哪一项是指心:  

A. 罢极之本  B. 气之本     C. 封藏之本       D. 生之本     E. 仓廪之本 

   27. “膻中”是指下列中哪一项:

 A. 肺  B. 心  C. 心包    D. 腹腔  E. 脑 

   28. 称“相傅之官”的是:

A.肝   B. 心   C. 脾   D.肺  E. 肾

   29. “诸湿肿满”,皆属于:

A.肝   B. 心   C. 脾   D.肺  E. 肾

   30. “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指的是:

 A. 命门   B. 肾  C. 心    D. 脑   E. 膻中 

   31.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心者,血之本  B. 肺者,罢极之本    C. 肝者,气之本    D. 肾者,封藏之本   E. 脾者,生之本 

   32. 在下列五脏所藏中错误的是:

  A. 心藏神   B. 肝藏魂      C. 肺藏魄            D. 脾藏意   E. 肾藏智 

   33. 全身“水液”运行的通道是:

  A. 肺  B. 脾    C. 肾     D. 三焦  E. 膀胱 

   34. “原气之别使”是指:

  A. 肾  B. 十二经脉   C. 奇经八脉            D. 三焦   E. 血脉 

   35. 胃气一般是指:

  A. 胃的受纳功能  B. 胃的腐熟功能     C. 脾的运化功能   D. 脾胃功能的合称    E. 水谷精微之气 

   36. 称为“水谷气血之海”的是:

  A. 脾     B. 大肠    C. 小肠    D. 三焦     E. 胃 

   37. “泌别清浊”是属于:

 A. 胃的生理功能  B. 小肠的生理功能   C. 大肠的生理功能  D. 膀胱的生理功能   E. 肾的生理功能 

   38. “决渎之官”是指

 A. 肾    B. 膀胱  C. 肺    D. 三焦   E. 脾 

   39. “中正之官”是指

A.肝   B. 心   C. 脾   D.肺  E. 肾

   40. 有“化物”功能的是  

A. 膀胱     B. 小肠    C. 大肠              D. 三焦     E. 脾 

   41. “传导之官”是指  

A. 膀胱   B. 小肠    C. 大肠                         D. 三焦  E. 脾 

   42. “中精之府”是指

 A. 心包   B. 胃  C. 胆     D. 三焦 E. 脾 

   43. “州都之官”是指

 A. 胃  B. 膀胱   C. 小肠      D. 大肠  E. 肾 

   44. “五脏之本”是指:

A.肝   B. 心   C. 脾   D.胃    E. 肾

   45. 精血同源是指哪两脏的关系?

A. 心与肾   B. 脾与肾   C. 肝与肾         D. 肺与肾  E. 肝与脾 

   46. 调节全身气机主要是哪两脏?

 A. 心与肾  B. 脾与肾   C. 肝与脾            D. 肝与肺  E. 肝与心 

   47. 两脏关系表现为阴阳水火既济的是:

 A. 心与肾   B. 肝与肾   C. 脾与肾         D. 心与肺   E. 心与肝 

   48. 与血的生成、运行有关的两脏是: 

 A. 心与肾  B. 肺与肾    C. 肝与脾           D. 肝与肺  E. 脾与肾 

   49. 连结肺司呼吸和心主血脉功能的中心环节是:

 A. 元气   B. 营气    C. 宗气                D. 卫气   E. 肾气 

   50. 两脏之阴常相互资生的是:

A. 心与肝 B. 肺与心  C. 脾与肾            D. 肝与肾    E. 肺与肾 

   51. 舌赤糜烂,小便短赤多属:

A. 心火亢盛 B. 小肠实热  C. 肝胆火旺      D. 心火下移小肠  E. 膀胱湿热 

   52. 腹胀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水肿者,多属:

A. 脾胃虚寒  B. 脾肾阳虚  C. 肝脾不调         D. 脾气虚  E. 肾阳虚 

   53. 与大肠相表里的脏是:

A.肝    B. 心  C. 脾    D.肺   E.肾

   54. “肝肾同源”的理论依据是:

  A. 同居下焦    B. 精血互化             C. 同寄相火             D. 水能生木        E. 同源于水谷精气 

   55. 与“气虚”关系最大的两个脏腑是:

  A. 心与肺  B. 肺与脾   C. 脾与胃            D. 肝与肺     E. 肺与肾 

   56. 在脾与胃的关系中最根本的是:

  A.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   

 B. 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   

 C. 脾主升,胃主降

 D. 脾为阴土,胃为阳土  

 E. 脾为胃行其津液 

二、双项选择题 

   1. 有防止出血功能的脏是:

A.肝   B. 心   C. 脾   D.肺  E. 肾   

   2. 下列属于心的生理功能的是:

 A. 推动血在脉中运行  B. 调节情志     C. 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D. 朝百脉  E. 调节血量  

   3. 下列官窍中与肾有关的是:

 A. 目   B. 鼻  C. 口     D. 耳 E. 二阴       

   4. 心称为:

 A. 元神之府     B. 清净之府                 C. 五脏六腑之大主       D. 君主之官           E. 精明之府    

   5. 和呼吸运动有关的脏是:

     A.肝   B. 心   C. 脾   D.肺  E. 肾

   6. 下列与脾有关的是:

 A. 运化水谷       B. 调节胆汁分泌         C. 调畅气机       D. 运化水液                 E. 贮藏血液       

   7. 肺的各种生理功能是否能正常进行,主要取决于下列哪两项?

A. 肺气的宣发   B. 肺司呼吸   C. 肺朝百脉      D. 肺气的肃降   E. 肺主治节    

   8. 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在情志方面的主要改变是下列哪两项?

A. 易怒  B. 易惊     C. 悲忧    D. 抑郁不乐  E. 恐惧        

   9. 肾中精气的主要生理效应是?

A. 促进机体生长发育  B. 促进气血的化生C. 调节机体的代谢和一切生理活动     D. 为心神提供物质基础                              E. 增加机体抗病能力  

   10. 下列属于肝的主要生理功能的是?

A. 贮藏血液  B. 统摄血液  C. 化生血液  D. 调节血量  E. 运行血液   

   11. 《内经》中称胆为:

A. 州都之官   B. 中精之府   C. 孤府        D. 中正之官   E. 受盛之官     

   12. 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 运化水液  B. 通行气血  C. 通调水道        D. 通行元气  E. 运行水液     

   13. 以下哪两项是针对膀胱而言的:

A. 决渎之官   B. 水道出焉 C. 州都之官  D. 变化出焉   E. 津液藏焉      

   14. 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 分清别浊    B. 吸收水谷精微           C. 形成粪便      D. 进一步消化饮食物       E. 排泄糟粕   

   15. 在调节气机升降方面密切联系的两脏是:

A.肝   B. 心   C. 脾   D.肺   E. 肾    

   16. “水火既济”是指哪两脏关系?

A.肝   B. 心   C. 脾   D.肺  E. 肾      

   17. 协调男子排精,女子月经的是哪两脏?

A.肝   B. 心   C. 脾   D.肺  E. 肾  

   18. 下列哪两对内脏与气机升降密切相关?

 A. 心与脾   B. 肝与肾  C. 脾与胃            D. 肺与肝   E. 肾与心     

   19. 在呼吸与血液循环方面相互促进的两脏是:

A.肝   B. 心   C. 脾   D.肺  E. 肾  

   20. 下列哪两对内脏在津液输布代谢方面有密切联系?

A. 心与脾   B. 心与肾  C. 肺与肾          D. 肝与脾   E. 肺与脾     

   21. “藏统失司”导致出血,主要指哪两脏功能失调?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三、多项选择题 

   1. 下列脏腑中属奇恒之腑的是:

 A. 三焦     B. 胆     C. 脑                D. 女子胞    E. 髓     

   2. 脾的运化功能主要指脾对饮食营养的:

 A. 消化    B. 吸收     C. 转输              D. 传导   E. 排泄    

   3. 推动血行的生理功能是:

 A. 心主血脉    B. 肝主疏泄                C. 肾主气化          D. 肺朝百脉             E. 脾主统血  

   4. 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可观察哪几方面?

  A. 面色   B. 脉搏   C. 意识                     D. 舌色   E. 心胸部感觉  

   5. 肺气的宣发可表现于哪些生理作用:

 A. 呼出浊气   B. 宣散卫气                  C. 布散津液于体表      D. 将血液敷布全身   E. 生成宗气   

   6. 观察肾中精气盛衰的标志是:

  A. 齿  B. 骨   C. 发     D. 脉   E. 面色 

   7. 下列属于肾的生理作用的是?

 A. 调节全身水液代谢  B. 促进生长发育   C. 调节全身阴阳     D. 协助肺的呼吸    E. 促进生殖机能     

   8. 下列与脾有关的是?

 A. 在志为悲    B. 在液为涎                      C. 在窍为口          D. 其华在唇             E. 在体为筋     

   9. 津液的输布依靠?

 A. 肝的疏泄     B. 肾的气化   C. 肺的宣降           D. 脾的运化    E. 三焦通利   

   10. 下列属于肝的主要生理功能的是?

  A. 调节全身水液代谢   B. 调节全身血量    C. 运化水湿  D. 调畅全身气机    E. 调节一切心理活动    

   11. 肺主治节的生理功能具体表现为哪几方面:

  A. 调节呼吸    B. 调节气机   C. 调节津液输布代谢      D. 调节全身阴阳   E. 辅助心脏行血    

   12. 下列哪几项是胃的生理功能:

 A. 主受纳    B. 主通降    C. 主运化      D. 主腐熟     E. 主化物    

   13. 胃又称:

  A. 太仓     B. 受盛之官    C. 水谷之海          D. 五脏之本     E. 水谷气血之海     

   14. 膀胱的贮尿排尿功能失常,可见:

     A. 尿频    B. 尿余沥     C. 尿不畅          D. 遗尿     E. 尿失禁     

   15. 影响大肠传化作用的有:

 A. 肺气的下降    B. 胃的降浊    C. 肾的气化          D. 小肠泌别清浊   E. 三焦的气化    

   16. 小肠的生理功能是?

     A. 吸收水谷精微    B. 吸收水液   C. 对饮食物进一步消化

     D. 将食物残渣下送大肠   E. 输布水谷精微于全身 

   17. 下列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 心包    B. 三焦    C. 胆           D. 脉     E. 脑 

   18. 下列与女子胞功能有密切关系的脏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19. 脑称为?

  A. 元神之府    B. 神明之府    C. 髓海           D. 中精之府    E. 五脏六腑之大主  

   20. 脏与脏之间在血的方面有密切联系的有:

 A. 心与脾     B. 肝与脾    C. 心与肝         D. 脾与肾     E. 肝与肺        

   21. 肝的疏泄对其他脏腑生理功能具有促进作用的是:

 A. 脾的升清    B. 胃的降浊     C. 胆汁的分泌        D. 肾的气化    E. 心的藏神      

   22. 下列不属于表里关系的脏腑是:

   A. 脾与胃   B. 肝与胆    C. 心与心包络           D. 肾与三焦    E. 肺与小肠     

第三章  气血津液

一、单项选择题 

   1. 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

     A. 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B. 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C. 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D.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E. 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2. 肺在气生成过程中的作用为:

     A. 吸入自然界的清气   B. 呼出体内的浊气    C. 参与宗气的生成

     D. 行脏腑之气      E. 参与新陈代谢 

   3. 防止血液溢于脉外为气的:

     A. 推动作用    B. 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 固摄作用        E. 气化作用 

   4. 生命的基本特征为: 

     A. 气化运动    B. 气机升降    C. 气血充盈       D. 脏腑功能正常     E. 经络功能正常   

   5. 化生血液的最基本物质是:

     A. 水谷精微    B. 津液     C. 精         D. 营气     E. 元气 

   6. 脾胃虚弱可以导致血液的病理变化为:

     A. 血虚    B. 血瘀    C. 血寒          D. 血热   E. 血脱 

   7. 肝在血液代谢中的主要作用是:

     A. 贮藏血液    B. 调节血量   C. 调畅气机         D. 直接生血     E. 肝木疏土 

   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津液:

     A. 胃液     B. 肠液      C. 涕液         D. 泪液      E. 血液 

   9. 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为:

     A. 体液     B. 阴液     C. 津液         D. 津      E. 液 

   10. 下列哪一脏腑与津液生成无直接关系:

     A. 脾     B. 胃      C. 心         D. 小肠     E. 大肠 

   11. 下列哪一脏腑与津液的输布无直接关系:

     A. 脾     B. 肺      C. 肝          D. 肾     E. 心 

   12. 气能生血的含义为:

     A. 生血的动力  B. 生血的原料   C. 生血的动力和原料       D. 气能生津   E. 气能生精 

   13. 直接推动血液循行的气为:

     A. 心气    B. 肺气      C. 卫气           D. 元气    E. 营气 

   14. 理气活血以治血瘀的理论依据为:

     A. 气能生血   B. 气能行血    C. 气能摄血         D. 血能载气    E. 血可化气 

   15. 气能生津的机理为:

     A. 气为生津的物质基础             B. 气为生津的动力

     C. 气为生津的物质基础和动力        D. 气能化精       E. 气能生血 

二、双项选择题 

   1. 主要由水谷精微所化生的气为:

     A. 元气   B. 宗气     C. 营气           D. 卫气     E. 脏腑之气    

   2. 维持人体正常血液循行和水液代谢的重要环节为气的:

  A. 推动作用   B. 温煦作用    C. 防御作用           D. 固摄作用    E. 气化作用    

   3. 防止出血而维持血行正常者为:

     A. 脾    B. 肺   C. 心         D. 肾   E. 肝        

   4. 调节血量、防止出血,而保证血行正常者为:

     A. 脾    B. 心    C. 肝           D. 肺    E. 肾       

   5. 肾在血液化生中的作用为:

   A. 化生元气,促进生血    B. 肾精化而为血   C. 肾阳的温煦     D. 肾阴的滋   E. 命门的温润 

   6. 气能行血的机制为:

     A. 推动血行的动力    B. 促进脏腑功能活动   C. 气的固摄作用

     D. 气的营养作用     E. 气的温煦作用    

   7. 剧烈吐下可以导致:

     A. 气脱    B. 伤津    C. 血脱           D. 精亏     E. 血虚    

三、多项选择题 

   1. 人体气的分类依据为:

     A. 主要组成成分  B. 分布部位   C. 功能特点          D. 三焦部位     E. 气化作用   

   2. 参与人体气的生成的主要脏腑为: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3. 化生血液的物质基础为:

     A. 水谷精微   B. 营气     C. 津液          D. 精     E. 卫气    

   4. 调节血液循行的脏腑为?

     A. 心     B. 肺     C. 脾           D. 肝      E. 肾      

   5. 下列哪几项是脾胃在津液生成中的作用:

     A. 化生水谷精微    B. 吸收水分   C. 转输津液           D. 游溢精气     E. 升清降浊   

   6. 下列哪几项是津滋润机体的部位:

     A. 脏腑     B. 肌肤    C. 脑           D. 髓     E. 孔窍    

   7. 下列哪几项属津液范畴?

     A. 人体正常体液  B. 人体正常分泌物  C. 人体的血液         D. 精液    E. 泪液        

   8. 下列哪些脏腑与津液输布密切相关?

     A. 肺     B. 脾    C. 肾        D. 肝            E. 三焦       

   9. 大失血可引起的病理变化有?

     A. 血脱    B. 气脱   C. 气血双脱          D. 气随血脱    E. 精伤             

第四章  经络

一. 选择题:    

   1. 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是

 A. 十二经别   B. 十二经筋    C. 十二皮部        D. 十二经脉     E. 十五别络 

   2. 分布于上肢内侧面的经脉,其前、中、后的顺序是:

      A. 太阴、少阴、厥阴       B. 少阴、厥阴、太阴    C. 太阴、厥阴、少阴

     D. 厥阴、少阴、太阴     E. 少阴、太阴、厥阴 

   3. 络脾,属胃的经脉是:

 A. 足少阳    B. 手少阳     C. 足阳明            D. 手阳明    E. 足太阴

   4. 按照十二经脉气血的流注次序,手少阳经上接:

     A. 足太阴经    B. 足厥阴经    C. 手厥阴经           D. 足少阴经    E. 足太阳经 

   5. 按照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心经下接:

    A. 肺经    B. 肾经    C. 膀胱经           D. 小肠经     E. 脾经 

   6. 十二经脉中,手足阴经交接于:

     A. 上肢     B. 下肢     C. 头面         D. 胸中    E. 腹部 

   7. 心包经在四肢的循行部位是:

 A. 上肢内侧前缘  B. 上肢外侧前缘   C. 上肢内侧中线        D. 上肢外侧中线   E. 上肢内侧后缘 

   8. 足少阴肾经在下肢的循行部位是:

 A. 内侧前缘    B. 外侧前缘      C. 内侧中线          D. 外侧中线    E. 内侧后缘 

   9. 小肠经的经脉是:

 A. 手太阳    B. 足太阳      C. 手阳明         D. 足阳明    E. 手少阳 

   10. 循行于腰背部正中线的是:

     A. 冲脉    B. 任脉      C. 督脉          D. 肾经    E. 膀胱经

   11. 称之为“十二经脉之海”的经脉是:

     A. 督脉    B. 任脉     C. 肝经          D. 冲脉    E. 阴维脉

   12. “一源而三歧”的三条经脉是:

     A. 督脉、任脉、带脉    B. 任脉、冲脉、带脉     C. 冲脉、督脉、任脉

     D. 督脉、冲脉、带脉    E. 督脉、任脉、阴维脉

   13. 具有“主下肢运动”和“司眼睑开合”功能的经脉是:

     A. 督脉、任脉       B. 冲脉、任脉     C. 阴跷脉、阳跷脉

     D. 阴维脉、阳维脉     E. 肝经、肾经

   14. 十二经脉的别络的分出是从:

  A. 四肢肘膝以上   B. 四肢肘膝以下   C. 体腔脏腑深部         D. 体腔脏腑浅部  E. 头面部

  二. 双项选择题:

   1. 人体经络系统中主要组成部分是:

     A. 经脉    B. 络脉   C. 经筋         D. 皮部    E. 脏腑   

   2. 经络系统中,构成首尾相接,如环无端的气血循环路线是:

 A. 十二经脉    B. 冲脉任脉   C. 冲脉督脉       D. 任脉督脉     E. 冲脉带脉    

   3. 下列经脉中,相为表里的是:

 A. 足少阴     B. 足少阳    C. 足厥阴          D. 足阳明    E. 手少阳     

   4. 按照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与手太阴经上下相接的两条经脉是:

  A. 足太阴经    B. 手厥阴经    C. 足厥阴经        D. 手阳明经   E. 足阳明经  

   5. 十二经脉中,交接于无名指端的两条经脉是:

  A. 心经     B. 肺经    C. 心包经          D. 小肠经     E. 三焦经  

   6. 称“头为诸阳之会”是因为交会于头部的经脉是:

  A. 手三阴经   B. 手三阳经   C. 足三阴经          D. 足三阳经    E. 十五别络   

   7. 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叉换位的两条经脉是:

    A. 肾经    B. 脾经   C. 胃经           D. 肝经    E. 胆经  

   8. 十二经脉中,以“太阴”命名的经脉是:

     A. 肝经    B. 肺经    C. 心经        D. 肾经    E. 脾经 

   9. 下列属于带脉的基本功能是:

 A. 维系诸阴诸阳    B. 调节阳经气血    C. 约束纵行诸脉      D. 调节阴经气血    E. 主司妇女带下  

   10. 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两经在体内和肢体的联系作用的是:

  A. 奇经   B. 经筋   C. 经别          D. 别络   E. 皮部  

  三. 多项选择题:

   1. 按照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足太阳经行于:

   A. 面颊     B. 额部    C. 头侧部         D. 头顶部    E. 头后部   

   2. 按照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足阳明经行于躯干部的:

  A. 胸部   B. 背部    C. 腹部         D. 肩胛部    E. 侧面   

   3. 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阴经和阳经交接于:

 A. 头面    B. 上肢    C. 胸中          D. 下肢    E. 腹部  

   4. 十二经脉分布于下肢内外两侧中线的经脉有:

 A. 太阴    B. 厥阴    C. 少阴         D. 少阳    E. 太阳  

   5. 十二经脉中,到达舌的经脉有:

 A. 心经     B. 肝经    C. 脾经         D. 肺经     E. 肾经    

   6. 下列属于肝经的循行部位有:

 A. 足大趾外侧端   B. 下肢内侧后缘    C. 阴器        D. 少腹     E. 胁肋  

   7. 下列循行于下肢内侧面的经脉有:

 A. 脾经   B. 胃经    C. 肝经        D. 肾经    E. 胆经  

   8. 任脉的基本功能是:

A. 调节阳经气血    B. 维系诸阴诸阳    C. 主胞胎      D. 约束纵行诸脉     E. 调节阴经气血  

第五章 病因与发病

一. 选择题:    

   1. 六淫中具有升散上冲特性的是:

  A. 风暑火     B. 风寒燥    C. 风暑湿         D. 风燥暑     E. 风燥湿 

   2. 下列属于湿性趋下的是:

 A. 妇女带下   B. 咳嗽  C. 小便清长         D. 大便秘结  E. 汗出恶风 

   3. 下列不属于水湿痰饮致病特点的是:

 A. 致病广泛 变化多端   B. 病势缠绵 病程较长  C. 易扰乱神明     D. 伤津耗气   E. 多见滑腻舌苔

   4. 毒蛇咬伤,伤口表现以麻木为主,无明显红肿热痛,属于:

 A. 风毒     B. 火毒    C. 风火毒       D. 血循毒    E. 混合毒 

   5. 钩虫的形成多由:

     A. 饮食不洁   B. 手足皮肤直接接触了粪土   C. 食生的或未经煮熟的猪牛肉

     D. 脾胃虚弱   E. 饮食不节 

   6.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系指:

 A. 邪气损正     B. 正气抗邪    C. 邪正俱衰         D. 正虚致邪犯    E. 正胜邪负 

   7. 下列除何项外,均属于正气的范畴:

     A. 肾中精气的抗邪能力     B. 元气的抗病作用    C. 卫气的卫外功能

     D. 机体“阴阳自和”的能力   E. 保健抗衰老的药物

   8. 同一邪气感受于人群中不同的个体,有的人发病,有的人却不病,此说明发病与否主要取决于:

  A. 邪气的性质   B. 正气的旺衰      C. 正胜邪负       D. 邪胜正负    E. 邪气的轻重 

   9. 某一疠气致病并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在此情形下,下列何项起着主导的作用:

     A. 正胜邪负    B. 正气虚衰      C. 正邪两者        D. 邪气致病    E. 正气旺盛

   10. 下列除何项外,均属于邪气损正的范畴:

     A. 造成机体形质的损伤    B. 导致机体阴阳失调    C. 改变个体体质特征

     D. 促使疾病不药而愈     E. 导致机体体用失谐

  二. 双项选择题:

   1. 耗气伤津的病邪有:

     A. 暑邪     B. 热邪     C. 湿邪            D. 风邪     E. 寒邪  

   2. 风为百病之长是指:

     A. 风邪致病极为广泛       B. 风性数变        C. 寒、湿、暑、燥、火多依附于风侵犯人体

     D. 风为阳邪           E. 风性善行     

   3. 气虚血瘀的机理是:

     A. 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                B. 气滞血瘀     C. 气虚生血不足

     D. 气虚无力统摄血液,血溢脉外为瘀           E. 气随血脱  

   4. 下列哪些症状符合水湿痰饮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的特点:

     A. 梅核气   B. 便秘   C. 头痛     D. 面赤    E. 癫痫突然昏倒、四肢抽搐等  

   5. 雷击伤包括以下哪两方面:

     A. 雷击伤    B. 局部金刃   C. 电灼伤         D. 虫咬伤    E. 冻伤      

   6. 以下哪些症状属于疯狗咬伤后的狂犬病症状:

     A. 恐水、恐风      B. 吐血     C. 头晕       D. 牙关紧闭、抽搐   E. 唇舌指甲青紫   

   7. 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从一定的意义上讲,也就是下列哪两方面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

   A. 自然环境        B. 社会环境    C. 邪气损正    D. 情志因素     E. 正气抗邪  

   8. 发病与下列哪两项密切相关:

     A. 邪气偏胜    B. 邪气偏衰   C. 正气旺盛       D. 正气不足    E. 阴阳失和     

  三. 多项选择题:

   1. 六淫中易伤津液的病邪有:

     A. 风    B. 暑    C. 热          D. 湿     E. 燥     

   2. 六淫中易伤阳气的病邪有:

     A. 寒      B. 湿     C. 燥        D. 风邪     E. 火    

   3. 正气抗邪的作用体现在下列哪些方面:

     A. 抵御外邪的入侵        B. 驱邪外出     C. 削弱或消除病理影响

     D. 改变个体体质特征       E. 促使疾病不药而自愈 …    

   4. 外界环境系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它包括下列哪些方面:

     A. 时令气候    B. 地域因素    C. 体质特点            D. 居处环境    E. 工作环境   

第六章  病  机

一、 单项选择 

   1. 病机理论,源于:

    A. 《难经》     B. 《诸病源候论》   C. 《内经》D. 《血证论》     E. 《杂病源流犀烛》 

   2. “病机十九条”奠定了下列哪项病机的理论基础:

     A. 外感病机与痰饮病机   B. 脏腑病机与六气病机   C. 气血病机与津液病机

     D. 六经病机与三焦病机   E. 卫气营血病机与内伤七情病机 

   3. 所谓实,主要指邪气亢盛,而此时机体的正气,则是:

     A. 正气未衰,抗邪有力        B. 正气已衰,但不严重

     C. 正气受损,但尚有抗病能力     D. 正气不足,无力抗邪           E. 正气虚损,兼挟实邪

   4. “大实有羸状”的病机是:

     A. 实中夹虚     B. 虚中夹实     C. 实转为虚          D. 虚转为实     E. 真实假虚 

   5. “至虚有盛候”的病机是

     A. 实中夹虚    B. 虚中夹实     C. 因虚致实          D. 由实转虚     E. 真虚假实 

   6. 热结胃肠之真实假虚证,下列见症,何为假象:

     A. 大便秘结    B. 尿黄而少     C. 潮热        D. 精神萎顿    E. 谵语 

   7. 脾虚失运,气不化水,水湿停聚而见水肿,则属于:

     A. 由实转虚     B. 真虚假实      C. 虚中夹实       D. 实中夹虚     E. 真实假虚 

   8. 对“六郁”病机有创见性阐释的是:

     A. 《医贯》     B. 《景岳全书》   C. 《格致余论》      D. 《丹溪心法》   E. 《内科撮要》 

   9. 疾病的基本病机,主要是指:

     A. 经络的功能失调     B. 脏腑的功能失调     C. 卫气营血的功能失调

     D. 阴阳、气血的功能失调  E. 内生五邪的病理变化 

   10. 邪正盛衰,决定着:

     A. 病证的寒热   B. 病位的表里    C. 气血的盛衰D. 病证的虚实    E. 脏腑的盛衰

   11. 中医临床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

     A. 气血的盛衰变化     B. 气机升降的失调与变化  C. 阴与阳的盛衰变化

     D. 正气与邪气的盛衰变化  E. 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变化

   12. “实”的病机最根本的是:

     A. 邪气亢盛,正气未衰   B. 脏腑功能亢进紊乱    C. 气血瘀滞     D. 水液贮留     E. 痰浊壅盛

   13. 从邪正斗争状况来预测疾病的转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邪盛正衰则病进     B. 正盛邪衰则病退     C. 邪盛正未衰则病变为实

     D. 正虚邪衰则病危     E. 正气衰竭,邪气独盛则死亡

   14. 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的病机转变是:

     A. 由实转虚   B. 虚实夹杂    C. 真虚假实         D. 真实假虚  E. 因虚致实

   15. “至虚有盛候”的病机,主要是:

     A. 正气不足,邪气亢盛,而见实象       B. 脏腑虚极,运化无力,外现实象

     C. 素体衰弱,外邪侵袭,而见实象       D. 脏腑失调,饮食积聚,而见实象 

     E. 内生五邪而外现实象

   16. “大实有羸状”的病机,主要是:

     A. 脏腑气血失调,功能减退而见虚象      B. 邪气亢盛,正气衰败而见虚象

     C. 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而见虚象  D. 邪热炽盛,煎熬津液而见虚象

     E. 疾病初期,兼见虚证而见虚象

   17. 在下列形成“阳偏胜”的病机中,最主要的是:

     A. 感受阳邪,从阳化热   B. 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火   C. 气郁化火

     D. 瘀热在里        E. 痰食积滞,郁而化热

   18. 在下列阴阳失调病机中,最易出现虚阳外越的是:

     A. 阴损及阳   B. 阳损及阴     C. 阴盛格阳           D. 阳盛格阴   E. 阴虚阳亢

   19. 阴偏衰的病机是指:

     A. 阳气亢盛,阴气相对不足          B. 阳热病邪侵袭而伤阴

     C. 阴气和精血津液不足,机能虚性亢奋     D. 精血津液亏乏,阳不敛阴 

     E. 阳热盛极,格阴于外

   20. 阳偏衰的病机是指:

     A. 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         B. 脏腑机能减退

     C. 阴寒伤阳,阴盛阳虚            D. 阳气虚损,导致精血津液不足 

     E. 阴寒积聚、阳气受抑而不升

   21. 病人持续高烧,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其病机应是:

     A. 重阳必阴   B. 寒极生热   C. 阳胜则热,从阴化寒         D. 阳损及阴   E. 阳长阴消

   22. 病人先有阴虚内热病证,以后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溏泄,其病机应是:

     A. 阴损及阳   B. 阳损及阴    C. 阴盛格阳          D. 阳盛格阴    E. 阴阳亡失

   23.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病机的理论依据是:

  A. 气随津液而丢失  B. 津气两虚    C. 津亏无以载气    D. 津液精血不足   E. 津亏失养,机能减退

   24. 《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

   A. 气不摄血   B. 气机逆乱    C. 血随气脱       D. 血随气逆    E. 血随气结

   25. 形成血虚病机的原因,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

     A. 失血过多,血脉空虚      B. 脾虚气弱,生化无源     C. 劳力过度而耗伤

     D. 久病不愈,慢性消耗      E. 思虑无穷而暗耗

   26. 气陷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

     A. 内脏下垂    B. 腰腹胀满重坠     C. 里急后重    D. 子宫脱垂    E. 久利脱肛

   27. 血热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

  A. 身热以夜间为甚   B. 舌质红绛  C. 心烦或躁扰发狂     D. 衄血或吐血,血色鲜红   E. 崩漏色淡

   28. 血瘀病理状态的形成,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

     A. 气滞     B. 气虚     C. 血热         D. 津液干涸    E. 津液停滞

   29. 何种气血关系失调,可出现人体某部瘫痪不用,甚至萎缩:

     A. 气滞血瘀    B. 气虚血瘀    C. 气不摄血        D. 气随血脱     E. 气血两虚

   30. 形成津液不足病理状态的原因,下列哪一项是不确切的:

     A. 燥热之邪灼伤             B. 五志过极化火耗伤      C. 忧愁思虑而暗耗

     D. 多汗、多尿,吐泻太过         E. 过用辛燥药物化火耗伤

   31. 津液的排泄障碍,主要在于哪几脏的气化功能减退:

     A. 肺脾肝    B. 肺脾肾    C. 脾肾心         D. 心肾肝    E. 肝肾脾

   32. 从一定意义上说,伤津主要是失水,而最易引起伤津的则是:

     A. 高热煎灼    B. 慢性病耗伤   C. 吐泻所伤        D. 汗出所伤    E. 久病体虚,生成不足

  二、 双项选择题

   1. 下列属于基本病机的是:

  A. 气血失常    B. 脏腑功能失调   C. 三焦失常    D. 卫气营血失常   E. 阴阳失调   

   2. 真实假虚之热结胃肠病理状态,下述病理表现何为假象:

 A. 大便秘结   B. 精神萎顿    C. 腹满硬痛拒按      D. 四肢逆冷    E. 潮热谵语    

   3. 阴虚病变,五脏皆可发生,在临床上以哪两脏阴虚病变为多见:

     A. 心肺    B. 肺肾     C. 肝肾          D. 肺胃    E. 脾肾     

   4. 阳虚病变,五脏皆可发生,在临床上以哪两脏腑阳虚为多见:

     A. 心      B. 肺      C. 脾         D. 肝      E. 肾  

   5. 形成阴阳格拒的机理,主要是由于:

     A. 阴阳中的一方偏盛至极           B. 阴阳双方均为偏盛        C. 阴阳双方均是偏衰

     D. 阴阳中的一方极度虚弱           E. 阴阳之中一方偏盛,另一方偏衰…    

   6. 气不摄血病理状态的产生,多由于哪两脏虚损所致:

     A. 脾气虚损    B. 心气不足   C. 肝气不足        D. 肾气虚损    E. 肺气虚损    

   7. 在人体津液代谢调节过程中,对于津液的清浊升降运动起主导作用的是哪几个脏腑:

     A. 心肝   B. 肺肾    C. 心肾     D. 脾肾    E. 肝肾    

   8. 气逆病变,临床除多见于胃气上逆外,还可多见于哪两脏腑病变:

     A. 心     B. 肺     C. 脾        D. 胆    E. 肝  

   9. 津液的输布与排泄障碍,主要可产生哪些病理改变:

     A. 湿浊困阻    B. 水停气阻    C. 痰饮凝聚     D. 津亏血瘀    E. 津枯血燥  

  三、 多项选择题

   1. 实性病机可概括为:“实者,邪气实也,或

     A. 外闭于经络”    B. 内结于脏腑”   C. 气壅而不行”     D. 血流而凝滞”    E. 伤正气”  

   2. 所谓虚,指正气不足,主要表现有:

     A. 精气虚损功能衰弱       B. 津血亏少功能衰弱       C. 脏腑功能减退

     D. 经络功能减退         E. 抗病能力低下   

   3. 阳偏胜病理状态的形成,主要有哪几方面:

     A. 感受温热之邪              B. 感受阴寒,从阳化热         C. 五志过极而化火

     D. 气滞血瘀,郁久化热           E. 食积郁久化热  

   4. 引起阳偏胜的机理,主要在于:

     A. 阳邪入侵,内合人身之阳           B. 阴虚不能制阳而阳亢           C. 气郁而化火

     D. 五志化火,耗伤阴血             E. 温热病变,伤津耗液  

   5. 阴偏胜病理状态,主要表现有:

     A. 阴气偏盛         B. 机能障碍或减退    C. 阴盛则寒

     D. 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    E. 阳虚而阴盛 …………………………    

   6. 导致阴阳互损病理变化的根本是指:

     A. 肾阴亏少         B. 脾阴亏少       C. 肾阳虚损

     D. 脾阳虚损         E. 心阳虚损 ……………………………    

   7. 阳盛格阴的病理机制指:

     A. 邪热盛极         B. 湿郁化燥伤阴     C. 阳气被郁,不达四肢

     D. 邪热深伏于里       E. 里热兼外感寒邪 ……………………    

   8. 阴盛格阳的病理机制指:

     A. 阳气极度虚弱       B. 阳不制阴,阴盛于内  C. 衰极之阳浮越于外

     D. 阴阳失其维系       E. 阴盛伤阳,阳气大虚  ……………    

   9. 气的失常病机,主要包括:

     A.气生化不足     B.气耗损过多   C. 气的某些功能不足     D.气运动失常或紊乱  E.血瘀而致气滞  

   10. 引起津液亏少的原因,主要有:

     A. 外感热邪,灼伤津液      B. 内热蕴盛,耗伤津液     C. 阴虚内热,耗伤津液

     D. 大量出血,津液亏损      E. 遗精滑泄,失津耗液   …………    

   11. 津液输布和排泄障碍,可产生哪些病理改变:

     A. 湿浊困阻    B. 痰饮凝聚    C. 水液贮留          D. 津枯血燥    E. 津亏血瘀  

   12. 导致津液输布障碍的原因,主要有:

  A. 肺失宣降    B. 脾失运化转输   C. 肝失疏泄,气机不畅      D. 三焦失于通调     E. 肾失封藏固摄  

   13. 《金匮要略心典》所说:“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病机是:

   A. 水停气阻    B. 气随液泄    C. 气随血脱        D. 气随津泄    E. 气不摄健  

第七章 防治原则

一. 选择题:    

   1. 就病变过程中矛盾主次关系言之,其标本划分,下列中何项为错:

     A. 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B. 症状为本,病因为标           C. 先病为本,后病为标

     D. 原发病为本,继发病标       E. 脏腑病为本,肌表经络病为标 

   2. 素体气虚,反复感冒,治之以益气解表,以标本先后缓急治则思想言之,属于:

 A. 标急则先治其标   B. 本急则先治其本  C. 标缓则先治其本     D. 本缓则先治其标   E. 标本兼治 

   3. “阳病治阴”之“治阴”,系指:

  A. 温散阴寒   B. 发表散寒   C. 滋阴制阳      D. 扶阳消阴   E. 阴阳并补 

   4.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主要适用于下列何项病机变化的病证:

  A. 阴偏盛    B. 阴偏衰     C. 阳偏衰       D. 阴虚致阳亢   E. 阳虚致阴盛 

   5. 气虚证治以补气,一般认为当以何脏腑为其重点:

     A. 肺与大肠   B. 心与小肠   C. 脾与胃        D. 肝与胆    E. 肾与膀胱 

   6. 根据脏性喜恶的理论,对于脾虚湿阻之证,适宜的治法是:

     A. 甘寒生津     B. 降逆和胃     C. 清热利湿       D. 甘温燥湿    E. 滋阴养血 

   7. 下列除何项外,均可属于腑病疗脏的范畴:

     A. 膀胱虚寒治以温肾扶阳        B. 三焦虚寒治以温肾扶阳     C. 小肠虚寒治以温补脾阳 

     D. 胃病虚寒治以温补脾阳        E. 心火上炎治以通利小肠

   8. 在寒冷的季节里应慎用寒性药物,此用药戒律称为:

     A. 热因热用    B. 寒因寒用      C. 寒者热之        D. 用寒远寒    E. 用热远热 

  二. 双项选择题:

   1. 从病性与药性的寒热性质言之,常用的反治法为:

     A. 寒者热之   B. 热者寒之     C. 寒因寒用         D. 热因热用   E. 用寒远寒      

   2. 阴阳互济的补虚方法,包括:

     A. 阳病治阴    B. 阴病治阳    C. 阴阳并补       D. 阴中求阳      E. 阳中求阴          

   3. 扶阳药为主,同时佐用滋阴药,这种运用形式适用于下列中哪两种病理变化类型:

     A. 阳偏衰    B. 阴偏衰   C. 阴偏盛     D. 阳损及阴     E. 阴损及阳        

   4. 损其有余,兼顾其不足,适用于下列哪两种病理变化类型:

     A. 阳损及阴     B. 阴损及阳     C. 阳胜则阴病      D. 阴胜则阳病    E. 阴阳偏胜       

   5. 气虚致血瘀者,最适宜的调理方法是:

     A. 养血为主     B. 活血化瘀为主    C. 佐以活血化瘀        D. 补气为主     E. 佐以补气       

   6. 下列治法中哪两种视为顺应肺的生理特性的治法:

     A. 补气升提   B. 甘温燥湿    C. 甘寒生津           D. 降气宽胸    E. 宣肺散邪        

  三. 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哪些可归属于正治法的范畴:

     A. 寒者热之    B. 热者寒之    C. 用寒远寒      D. 热因热用    E. 以补开塞     

   2. 下列哪些是在祛邪治则指导下制订的治疗方法:

     A. 发汗    B. 涌吐    C. 攻下         D. 祛痰    E. 清热利湿      

   3. 下列哪些属于阳偏衰的治疗方法:

     A. 扶阳益火    B. 阴中求阳     C. 阴病治阳      D. 益气回阳    E.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