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建中‖我的书院我的家

 陕南野山菌文集 2021-06-28

       一、生活中的家和文学中的家

       中国有句古语,叫叶落归根。孔夫子总结得好,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1959是我的本命年。六十花甲子,七十可以食肉。按这个规律推算,我知道我的生命之树,大体上到了落叶知秋的季节。

      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开始并不清楚;梦想多多,哪些是实哪些是虚,时光老人会告诉您。

      人到六十,该退休就毫不犹豫地退休;人到晚年,应回归自然就坚定不移地回归自然。我在六十生日前的一个岁,就做好了准备,轻装简行,携手老伴,去做自由的旅行。

       六十岁,退休了就如一片落叶。犹如一岁时是一粒种子,种子被风吹大地,落在哪里,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走过,见过,感受过,发现叶子落地的时间和地点,也不是能以个人的意志而转移。

      于是越来越想家。一生有个无数的家,最思念的还是那个有老祖先在的地方,即根本所在。我们都称其为老家。祖父母所在,父母亲所在地方就是老家。有老家在,就有根在。有父母在,就有老家在。

      离退休的日子越来越近,我思念老家的心就越来越迫切。85岁老母亲对我的呼唤,犹如儿时的呼唤,越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梦中抑或白天。真切复真切地听着母亲在呼唤我和我的妻或我的女儿,却不见人。待神清气爽,才知是对母亲,对老家的有如儿童般的依恋。

       我给组织负责人讲,我为国家尽忠四十年,党叫干啥就干啥,政府调哪就去哪,从不敢怠慢和偷懒。现在我要按时退休,尽快回老家为母亲尽孝十年(愿我母亲能健康长寿,起码活到九十五岁)。

       我要回家,回到有祖母坟茔的地方,回到我父亲安息的地方,回到老母亲百年后长寝的地方。

       记得余光中先生有首诗:

          小时候,

         思念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您在哪头,

         我在这头。

         后来啊,

         思念是一张船票,

         您在哪头

         我在这头。

         再后来,

         思念是一座坟墓,

         您在里头,

         我在外头。

       不,虽然我的祖母,我的父亲已在里头,可我伯母亲还健在,还有无尽的思念在同一个世界,在同一个时代,在同一个老家。我不能让"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存在。

       我们三秦是出伟人的地方。一位名叫于有任的老人家在生命的弥留之际写下了不朽的绝唱:

         葬吾于高山兮,

         首向大陆,

         大陆之不可见兮,

         只有泪流!

       我虽记得不准确,但消化了的精神血液是流淌在我身上的。让我改写的话,我会这样改:

         远在他乡兮,

         思念老家。

         回家的路畅通兮,

         不可迟疑!

          想见丹水兮,

          喜鹊叽叽。

          母亲在盼望,

          吾儿早归!

      关于生活中的老家和文学中的老家,对于中华民族及其子孙来讲,它是一个永恒的和经典的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

      我的老家就是商洛,就是丹凤,就是竹林关,就是我的丹竹书院。我的一切思念聚集到一点,就是惦念尽孝我的妈妈。

因为,在丹凤竹林关,在丹竹书院和我的母亲身上,最能让我体会“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真实的滋味。

       二、真实的梦和虚幻的梦

       人是要有梦想的。而且人生不同阶段的梦想有不同的目标。

      自立是一个梦想,自强是一个梦想,成功是一个梦想,分享是一个梦想,而且是呈递增状态和上升状态的。有时候会曲中有折、折中有曲,有时候喜悲参半、悲喜交集,有时候会纳福于祸、避祸于福。国学就是研究和告诫国民,如何做人,做大写的人,做真善善美的人,做一生都有意义有价值的人。我讲国学,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只讲四维理论:人活着怎样才算人?怎样的人不算人?是人、非人用什么衡量?怎样让人全面发展?我认为,儒学是教人怎样做好人的学说,佛学是教人不要做坏人的学说,道学是教人学会分辨好与坏的学说,马学则是教人历史地辨证地看待人的学说。我们爱文学的朋友,不经过一定阶段的历练,是体会不到这些的。年青时,为赋新诗强说愁,恩啊爱啊,喜啊愁啊,大多是一时的情感抒发。真正到有十分体验的时候,就不是"为赋新诗强说愁",而是"满把辛酸泪,字字皆辛苦"的自然流露了。

        我青年时代,大约是16岁,24岁高中毕业和大学毕业回过两次竹林关,感觉竹林关很美。写过《竹林关小记》,还写过长赋《丹水之歌》(仿骚体》。到了中年,再回竹林关,发现有太多太多需要改变的现实,比如居住环境的改善,比如生活风俗,比如街道整治,比如人文素质,想写都写不出来。好不容易写了一个长篇《房子的故事》,时间长了,连手稿都找不见了。这次回来,有文友们们的介绍推荐,有亲身的感受,比如各位文友对我归来的热情接纳,比如桃花谷的建设,比如新居民街的新景,比如丹江桥、银花河桥及一河两岸的美景,还有张新中、刘兴汉、王永红、邢谓林、曹长江等一大批文友笔下的人和事,都是能够读得进,入得了心,受到美的愉悦的享受。文学梦想与梦想的实现,有生活深化、消化和融化的过程。

     梦想成真的过程离不开对人生规律的把握,国学可以帮我们想给更深,写得更透,给人的启发更大。渭林写得那个去世老人、农民诗人,小红笔下的那个把自已嫁给小说的女人,几篇的印象特别深。读了想再读,有回味无穷的感觉。

        三、造自已的房子铸就自己梦。

       居则求安。

      我在外奋斗了六十年,加上祖辈、父辈的奋斗史,大约有一百八十年。这一百八十年的最大梦想就是有自已可以避风雨求安稳的房子。我是饱尝过无房住和租房住之苦的。造座自已的房子,上祭祖先,下育儿孙。是我的,也不独是我一个的,最大梦想。我大学毕业,第一个担当,就是为父母弟妹建三间砖木结构的房。1982-1992我的最大成就,就是老家建了这么一座普通的房子。文兄贾平凹说,造座房子住梦。我的房子建起来三十一年,我、我母亲、我弟妹总共住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一年,基本上是为他人住的,有父亲生前好友,有求学的学生,还有搞农产品的。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写了一文叫《与时代同行》,发表在文化部刊物《文化月刊》2018年4月份。讲我因为有了“艺兰斋"“丹竹工作室"“丹凤楼"和“丹竹书院",为我圆了三大梦:一是作家梦,二是教授梦,三是学者梦。到目前为止,该实现的目标都实现了。下一个青春来了,我把丹竹書院北院设在三十一年建的老屋里。虽然陈旧破烂又不像个现代书院,但在我心里,有梦想就有书院,栖身、养生,交友、写作,聊天、作画,以德立人,以文载道,以文会友,不亦乐乎。

      我会以"公诚勤朴"的校训为院训,广交天下书友、文友、香友、茶友,与大家交流并且分享人生与文等话题。

作者简介:刘建中,陕西省丹凤县竹林关镇人,字丹竹,号兰斋居士,一号丹竹居士。1978年进入西北大学中文专业学习,毕业后在商洛工作十年。1992年定居东莞。西北大学中文学士学位,广东省委党校经济专业研究生。出版《兰斋小语》《兰斋香语〉《东莞文化建设研究》《寻访莞香》《莞香文化导论》等专著、编著20余种。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文学顾问:孙见喜   木南   东篱    远洲

主编:丹凤晒晒

责编:方子蝶    张芬哲    白月光   曹苌茳

校对:邻家小妹

自媒体支持:淮安文学坊     无言年华

                 温暖相见        家在商洛

                 大乾州           新新文学

                 力荐悦读        松风阁语

     作者往期作品阅读:

刘建中‖致丹竹书院诸友(外一首)  

刘建中‖五月二十二回家手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