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凤晒晒‖跌宕的人生,俊逸的书品——记商洛书法家武侃槽老师

 陕南野山菌文集 2021-06-28

2018年,真的是很神奇的一年,我认识了好多商洛书画界名人。他们或者艺海纵横驰骋,或者墨山寻幽探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机缘巧合,我和武侃槽老师见过两次面。一次是在丹凤万香湾书画联谊会上,一次是在丹凤书画界第一才女张佩英老师家。这两次见面,都是匆匆,惊鸿一瞥。他留下墨宝后,嘴角含笑,点头示意,并不多说话。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我想为他写点什么,却总是无从下笔。

这次在他的“武岳书舍”小聚,看着四周悬挂的书法作品,以及桌案上堆放的大量的临摹作品,对他算是有了较多的了解。

武侃槽老师是商州人,马上进入天命之年。他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先是参军,长期的摸爬滚打,练就了刚健的体魄,风雨严寒,塑造了威武不屈的魂灵。退伍后,到了工厂,每天在炼铁的熔炉旁烘烤着,默默地上下班,过着千人一面的生活。不知不觉,就到了退休的年龄。在2014年,他根据自己的喜好,有了学一门艺术的想法。

他学习书法,不为名利,只为在红尘里有一个寄托。有一个安放灵魂的地方。一般人也就是玩玩,让墨香熏陶一下,他不。他钻了进去,并且在墨海里遨游自如。通过楷书的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出帖,进而练习行书。在艺术的道路上,负重前行着。

好多同龄人得知他在家练字,嘲笑他的迟笨。他对那些人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只要一个人心无杂念,朝既定的目标前行,一定会有不俗表现的。”经过五年的磨砺,他成为陕西省书协会员,陕西省长安书画研究院院士。作品多次获奖,并且被海内外人士收藏。他临摹书贴,有时候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纸张练废了一大堆,直到家里人喊吃饭才放下笔来。

在长期的临帖中,他仔细地揣摩着古人的用笔特点,文字的布局变化,气韵流畅度等,推开书法宝库之门的那一刻,他钦佩,感动,流连忘返。

他主攻行楷。以字养性,墨海舞步。在长期临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诸遂良的《慈恩寺圣教序》中,对于运笔的方圆兼施,首尾之间的顿挫流畅等有了不同地品悟。通过大量的繁琐的身践力行,他的书法作品有了自己特色:俊逸厚朴,舒缓有致。如风中老松,寻骨访筋;如涧边幽兰,摇曳有姿。

他认为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一定要展示自己的风骨。要有自己的特点。具体到作品里,就是每一个字都要有筋骨肉,该断则断,该联则联,不能墨守成规。王羲之作品的飘逸,雄奇,瑰丽,诸遂良的外柔内刚,笔致圆通等特点,都可以有所遵循,融入。针对现代书法界的“丑书”现象,他是深恶痛绝的,认为是创新有余,走了野路。

人们常讲这样一句话,文如其人,书如其人。

在我认识的商洛书画界名人中,洛南的马英武先生,人称“马张怂”,是说其性格的狂放不羁。表现在书法作品里,就有奔放,潇洒自如的特点。闫英杰先生,人称篆书活字典,其笔墨的飘逸温和,都是武老师所倾慕的。他拜两位为师,每次有了像样的作品,就会专程去洛南一趟求其指点,不耻下问,谦谦若君子。他经常对朋友说,没有洛南的“二英”(马英武,闫英杰),自己就失去了方向感。是他们不断地指点自己,鼓励自己,才使得艺术之路上“迷雾里有光亮,险滩中有导航。”

丹凤晒晒:陕西商洛人,70后,网络写手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文学顾问:孙见喜   木南   东篱    远洲

主编:丹凤晒晒

责编:方子蝶    张芬哲    白月光   曹苌茳

校对:邻家小妹

自媒体支持:淮安文学坊      无言年华

                  家在商洛     大乾州

                  新新文学     力荐悦读

                  松风阁语     温暖相见

作者往期作品阅读:

丹凤晒晒‖一章刻闲情,赤心伴晨昏——记形意篆刻家周春明

丹凤晒晒‖洛河双英之篆刻家闫英杰(扪虱夜话之二)

冠山风景异,翰墨飘香远——5.23万香湾商洛书画展侧记

丹凤晒晒‖马英武初印象

丹凤晒晒‖火火的春联,浓浓的情——丹凤宣传“共筑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竹林关站掠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