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礼民‖故土槐花香

 陕南野山菌文集 2021-06-28

        一树槐花开,十里满城香。槐,别名国槐、槐树、刺槐、家槐等。槐树,树形高大优美,喜光而稍耐阴,木质金黄坚硬,羽状复叶美观,花分白色和淡黄色。现在公园里,还培育了一种淡红色的槐树。花开时呈串珠形,芳香纯正浓郁。景观行道园林首选树种,优质蜜源植物。采花清洗,即可烹调美食。如槐花焖饭,蒸槐花,也可槐花炒鸡蛋包饺子,色香味美,纯天然绿色食品。槐花、槐叶、荚果“槐米”、槐枝、槐根全身药用价值极高,又美名“金药材”。

        槐,在古代亦誉为三公宰辅之位的象征。槐鼎,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泛指执政大臣;槐卿,指三宫九卿;槐宸,指皇帝的宫殿;槐岳,喻为朝庭高官等诸多槐官称谓。唐代,常以槐指代科举晋考,喻为仕途光明吉兆之意。头一年科考喻为槐秋,举子赴考称为踏槐,考试的月份为槐黄。槐树,在民间也是一种迁民怀祖的寄托,一种祥瑞和凝聚的象征。就像山西洪洞大槐树,成了人们从明朝开始,由山西迁徙到全国各省,民间各地百姓寻根祭祖的地方。

        槐树,成了一种念想。故乡房前屋后的槐树,枝叶繁密,绿荫如盖,粗壮苍劲,高耸入天。直经最大的约有四五十公分,好几棵树龄都有六十多年。每到四、五、六月份,槐花开时,香溢满院,沁人心脾。树枝上,绿叶下,绽开的槐花,就像一串串盛开的玉珠在轻风中摇动。飞舞的蜜蜂,扇动着奋进的翅膀,带着丰收的花粉,嗡嗡的奏响劳动者智慧的赞歌。

       看到槐树,就想起了父母亲,想念外公舅家。母亲的娘家在棣花街雷家坡。那个年代,川道一带,人多地少,加上常年天灾地涝,人们饿肚子,衣不遮体,弄不好还被抓去当了壮丁。山里,沟沟岔岔,人少坡多。开荒一席地,就能多收半碗粮。生态自然环境,无疑成了当时人们生存的安全天然屏障。那个时期,像母亲年龄大小前后的川道女人,能翻山越岭,涉水过河,嫁到深山野洼,就是一个女人一生最好的落角。也是当时人们闹饥荒,避动乱的唯一选择。

        小时候,听父亲常唠嗑说,现在的五间瓦房,在盖起那些年里,一家人受尽了不少罪孽。每逢天下连日雨,房后坡地就被雨水泡成稀汤,一次次的流淌下来,涌满后墙根,威胁着土房安全。白天不停地清理,晚上还得点马灯,大人小孩齐上阵,用铁铣改水,用笼子担泥,硬是把一趟趟稀泥,一担担地挑到房两边空地上,堆成了小山丘。有时,白天还好好的,晚上起夜时,双脚一下炕,就踏进了从石缝根钻进屋里的泥水中。六零年,外公就从丹江河边挖了好几棵带刺的槐树苗,舅舅帮着父亲栽在房后坡上。槐树易活,根系发达,几年过去,槐树成林,固土护坡,初见成效。就这样,我的出生,幸运地从一个四月盛开的槐花林中开始了。遗憾的是记忆中没有留下帮父亲治理水土流失,挖送槐树苗,己过逝的老外公。

        父亲,一生中,用高大硬朗的身躯,坚强的意志,呵护着我们姊妹六个一路健康成长,护理着房前屋后的槐树茁壮成材。烙印中,每逢集市,父亲便用背笼,把粮食背到二三里以外的棣花老街卖了,给我们买几个油饼,吃起来甜如蜂蜜。印象中,母亲的慈祥,是一辈子不曾说过高声话,发过半点脾气。一年四季,裹着一拃长的两只小脚,除了下地干活外,还把米瓮油罐,堂屋院落,家里家外,打理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就是我小时候的家,成长中的家。一个简洁温馨的家,一个与槐树蜜蜂为伴的家。

       几十年,一晃而过。远去的,是父母亲逝去的背影。看到的,是一个个粗壮健长的槐树。虽然,故乡的房子现在已墙斜瓦落,杂草丛生,但根基还在,故事还在延续。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进步,我们六零后这一代人,己从槐树林中走了出来,生活在繁华似锦的城镇。心灵深处,还一直散发着故土槐花的芳香。守土有责,护槐有方,看护好这一片槐树林,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这是我们每一个年轻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 作者简介:吕礼民,陕西丹凤棣花人。网名,秦风楚韵,自由职业,文学爱好者,业余时间喜欢与诗为伴,与散文接缘,喜欢用手机留拍生活中最美好的瞬间。

  •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 文学顾问:孙见喜   木南   东篱    丹竹

  • 主编:丹凤晒晒

  • 责编:方子蝶    张芬哲    白月光   曹苌茳

  • 校对:邻家小妹    七月未笺

  • 自媒体支持:淮安文学坊    无言年华

  •                  温暖相见        家在商洛

  •                  大乾州           新新文学

  •                 力荐悦读         松风阁语

作者往期作品阅读: 

吕礼民‖传奇大峪沟

吕礼民‖土炕趣事

吕礼民‖江城.月亮(配图诗)

吕礼民‖大商洛,处处美景处处诗(四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