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敏‖母亲的河

 陕南野山菌文集 2021-06-28

      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到了,女儿带着一大束素馨花回家,母亲问她"今天这是做啥?"女儿回答:"今天是母亲节,这是特意送给您的花"。"哦,这下明白了,你看看,我这日子过得还真是糊涂"。女儿的母亲恍然顿悟。

      耳听我家这母女俩温馨的对话,看着写字台玻板下母亲含笑的彩色大照片,心中不禁感触万千。一年以前暑气渐消的初秋,巳年满九十八周岁虚岁九十九的高龄的母亲,悄然在凌晨的睡梦中离开了我们。子欲孝而亲不待,原本我们准备在百年之期,风风光光地给身体尚健硕的母亲做大寿,这也是许多老街邻居盼望已久,要一沾老寿星喜气的事。可惜时运不济,我们失去了这个机会。

      母亲的一个姐姐和两个弟弟均早已去世,唯独她挺硬朗地存活人间。只在扫盲班呆过几天,识字不多的她常说"我都不知道要活这么一大把年纪 "。儿时常听母亲在给我们做鞋或煮饭时哼的歌,听得最多的是“春季里到来绿满窗,大姑娘窗下绣鸳鸯,忽然一阵无情风,打得鸳鸯各一方”巜天涯歌女》这样的歌曲。年轻时父亲为了生计常年奔波在外不在家,身为从旧时代过来的家庭妇女,对夫君的思念沉浸在她哼唱的一首首歌曲里。

      心灵手巧的母亲,用她瘦削的肩,扛起生活的重压,含辛茹苦抚养儿女,做得一手好饭菜,常常在昏黄的灯光下,熬更守夜编织毛衣、线裤或做鞋 。从小穿着母亲做工精美的布鞋长大,千层底,青布面,那鞋背正中镶嵌有透气孔眼,左右拼接有弹性松紧布,穿在脚上舒适透气的鞋,俗称松紧布鞋。纯手工缝制的鞋,扎鞋底是最辛苦的一道工序 ,母亲将採回的野麻剥皮去杆,经漂洗晾晒后搓成麻线,将千针万线密密扎在厚实的鞋底上。穿透鞋底的钢针,通常依靠戴在右手食指的环形“顶针”强行顶压发力,为扎针轻松省力,她不时将钢针在带有油质的头发上抹擦。因为母亲会做鞋,常有远近的街邻来家中求取鞋样(剔鞋样),只见母亲从衣橱里拿出一本大而厚的书,书页里夹满了大小不等的剪纸材料,根据求者需要将鞋样逐一奉送。吃着母亲做的可口饭菜,穿着母亲精心编织御寒的毛衣线裤和缝制的行走步鞋,我度过了难忘的青春岁月。

      十多年前的一天,年已八十高龄注重仪表爱美的母亲,将一张她自认为满意的6·5X7·5寸的半身彩色封塑的照片,郑重地交到我手里,她说以后离开人世时不想变得那么苍老难看,就将此照片作为她的遗像。并嘱咐她走后一切从简少些麻烦,迅速火化将骨灰装坛扔进江河。听母亲吩咐完毕,我将照片装进像框小心保存。

      母亲去世后的第二年清明期间,我们姐弟几人将母亲与先她三十二年前历尽坎坷早逝的父亲合墓安葬。在那看山看水视野开阔高高的山岗上,燃香化帛祈祷时,母亲的遗照可随纸帛焚化或继续保存 ,我选择了后者保存。

      唯一的母亲永远离开了失去大家只有小家的孩子们,2020年的七夕节,是母亲100周年诞辰日,每当我看书或是静心写作时,看见安放在写字台桌面玻板下母亲含笑的遗像,睹物思人,一段段温馨的往事,如缓缓流淌的河流,令人难忘的亲情和暖意注入心田。母亲就是一条河,我们在河里放舟,一帆风顺自有她博大胸怀的庇佑和包容。心中难以泯灭的一道流动风景线,我最最思念的母亲的河。

作者简介:郑敏,重庆市人,网名每每一文。上世纪八十年代始,迄今有多篇(首)文学作品散见于本市及国内各种纸媒和网媒。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文学顾问:孙见喜   木南   东篱    丹竹

主编:丹凤晒晒

责编:方子蝶    张芬哲    白月光   曹苌茳

校对:邻家小妹    七月未笺

自媒体支持:淮安文学坊    无言年华

                 温暖相见        家在商洛

                 大乾州           新新文学

                力荐悦读         松风阁语

作者往期作品阅读:

郑敏‖走向春天(诗歌)

郑敏‖相信我,明天依然美好

郑敏‖红岩魂,燃烧的梅

郑敏‖犟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