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见喜‖家传碑帖记

 陕南野山菌文集 2021-06-28

           
祖父孙绪新(新海),生于1899年,卒于1974年,享年75岁。商州孙氏一脉,自清嘉庆年间由富平县孙家庄(今属阎良)迁来,至吾辈已整十代。祖父幼时读过私塾,粗通文墨,长于珠算。青年时在洛南县景村坐铺子,为山西程老板的贸易货栈执掌账房。当时的景村,是南北的货物集散之地,商贸繁荣,各地客商多在此设立商号,犹以晋商为多。山西这位程“掌柜的”大约属于儒商,祖父受其影响,能“说朝代”,中国某朝某皇帝坐了多少年,吾少时夏夜纳凉时,常听他说得津津有味;再是他传下的两件文化物,一是一支红色洞箫,吾幼小时常见这支箫挂在上房炕头的墙上,祖父虽然不会吹奏却十分珍爱,吾有时偷着取下把玩,祖母偶尔用它撑挑物件,祖父的朋友瞎子江河或跛子步士串门来也偶尔吹上一支半曲,但后来这箫不知什么原因裂成几瓣,再后来就不知所终,吾至今思之心愧;另一件就是这本碑帖,此物吾疑为曾祖父的遗存,因为曾祖父曾在清末民初的县衙执掌水火棍,参与民刑案件的侦破和审理,又喜欢结交文人,故他收藏字画颇多,据大伯讲,吾爷辈兄弟四人分家时,分字画是其重要的一项,他记得他那边就分了七八件条幅。虽然这些字画都毁于历史的风尘,但这件碑帖却携带着祖上的文化信息传了下来。民国初年,曾祖父还曾应聘延任几年,后民国政府机构逐渐建全,他返里主持乡事,人称孙老者,他说公道、办公益,主持修大堰、把庙堂改为新学,又出面接待各类过路军队,他的原则是“兵不进村”、但可以组织村民在官路搭棚设摊提供便饭茶水,于是乡间有事就请孙老者出面,他由此而成为颇有名望的乡贤。


祖父一度当过货郎,他挑着杂货担出山曾到过西府凤翔一带,常讲他首饮西凤酒而大醉的故事。他的货箱及抽屉至今还放在老家山庄的楼上。祖父善橱事,村里人家但有红白大事,总请他去担任大橱;祖父还会糊顶棚,常见有人请去给婚房裱糊装饰。他的口头语是:“见姻缘说合,见冤家说散”,这大约成了我们孙家的“家训”。父亲孙水鱼,高小毕业,本欲学医,怎奈当时的抗日大背景,被家人送去参军,军是国民党暂编第四军中将军长谢辅三的部队,但在商县西郊受训时不幸染虐疾病重不支,回家修养。谢军长的部队1945 年春在河南卢氏前线守土到8月日本投降。五十年代初,父亲一度担任民兵连长,某年夏收时节,有巨大野猪窜入村中被父亲一枪毙命,一时传为盛谈。漫长岁月里,父亲为养活我们兄妹四人受尽人间疾苦,至今思之心碎。


这册碑帖,由《唐狄梁公碑》和《闲邪公家傅》合订而成,均为赵孟頫所书,前者为行楷,后者为正楷。因原件糟朽,故用工程设备、高级相纸复制两件,一由吾弟孙健君收存,一由次女孙琪收存。孙氏家族,惟此二人传承书法艺术实践,吾弟曾任商洛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次女出身书法硕士、现任西安交大博物馆研究员,专职从事书法研究与创作。这册碑帖虽为复制,却也凝聚着孙氏先祖的文化基因,万望后代子孙宝爱而珍传之。

2020年9月16日西安双仁府 

(作者笔迹)

作者:孙见喜

孙见喜,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原太白文艺出版社编审,西安工业大学及咸阳师范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评论家协会理事,陕西国学研究会副主席,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国学院院长,陕西孔子学会顾问,陕西真元文学社顾问,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艺术总监。出版有各类著作十几部,代表作品:长篇纪实文学《贾平凹之谜》,长篇小说《山匪》,小说集《望月婆罗门》,散文集《小河涨水》《浔阳夜月》《孙见喜散文精选》,评论集《<浮躁>评点本》《孙见喜评论集》,三卷本传记《贾平凹前传》等。《山匪》荣获2009年陕西省首届“柳青文学奖”。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文学顾问:孙见喜   木南   东篱   丹竹

诵读顾问:海俊

主编:丹凤晒晒

责编:方子蝶   张芬哲  白月光  曹苌茳

校对:邻家小妹   七月未笺

自媒体支持:淮安文学坊   大乾州

                   无言年华      松风阁语

                   温暖相见      家在商洛

                   陕西文谭      往事余味

投稿:3071085012@   或者15591980848

稿费:即赞赏(10元以下不予发放)

作者往期作品阅读:

孙见喜‖庐山箫事

孙见喜先生所题牌匾一辑

孙见喜‖阿勒泰的黄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