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

 徐爽的图书馆 2021-06-28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教科版六年级下次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即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血药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本科通过两个实验,让学生知道米粉里含有淀粉,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发生变化,生成的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这属于化学变化。

二、教学目标

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淀粉与碘酒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蓝紫色的新物质,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会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的方法获得结论,并能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米饭、淀粉与碘酒发生化学变化产生蓝紫色新物质。

四、教学难点

思考米饭出现淡淡甜味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

谈论法、演示法

六、教学准备

米饭、淀粉、碘酒、滴管、药匙、盘、喷瓶、适量淀粉溶液、烧杯、粉笔灰、常见食物若干、记录表、简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兴趣引入

这是一封密信,你能看懂内容吗?喷碘酒后显示,读一读。学习了这节课,大家就能知道其中的奥妙,也能这样来当特工、写密信了,想学吗?

(二)会变味的米饭

1.品尝米饭:

我们先来做一件既简单又难的事——品尝米饭。我想先采访一下同学们,请说说你印象中米饭的有什么味道。但这次吃饭可非同寻常,我有几个任务。(课件出示)

仔细品尝,注意米饭在不同时间的味道变化:

(1)刚品尝时的味道。

(2)咀嚼一分钟后的味道(等有甜味了再吞下去)。

(3)小组猜测变味的原因?

(4)作好记录(作业本第16页)。

师:大家明白要求了吗?每人都来品尝一下吧!小组内可以一边品尝一边交流感觉,并完成记录表。那就六人小组开始用餐吧!

记录表一(作业本第16页):  “品尝米饭”

刚品尝时的味道

咀嚼一分钟后的味道

我们猜测变味的原因?




注:小组内认真讨论,及时作好记录。

2.交流展示:哪组愿意先来说说品尝后的感受?

         唾液

(学生交流时板书:  米 饭   淡而无味→ 略微的甜)

3.思考:①米饭是甜的吗?

     ②米饭在嘴里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③使米饭变甜的可能因素有哪些呢?

     ④怎么设计实验探究呢?

其实,米饭变甜是因为米饭中含有一种叫“淀粉”的物质。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米饭变甜的原因”(课文第30页)。

   米饭是甜的吗?

把糖放进嘴里,能立即尝到甜味,时间长了,反而觉得不怎么甜了。

如果米饭是甜的,也应该一开始就尝到甜味,但它得经过一段时间的咀嚼,才出现甜味,而且还慢慢地甜起来。

原来,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所以原本并不甜的米饭,渐渐地出现了甜味儿。

4.复习提升:这种“甜味”是米饭经过咀嚼后产生的一种新物质麦芽糖产生的。     唾液

  (板书:  淀粉 → 麦芽糖)

读了资料后你认为米饭在口腔里的变化是什么变化呢?

(三)米饭、淀粉和碘酒

1.认识淀粉

(1)导语:淀粉又名生粉,是家庭厨房的一种烹调用品,你看到过淀粉吗?(评价: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下面我们将通过手、眼、鼻等器官近距离地来认识一下淀粉。想想说说淀粉有哪些特征?

(2)学生观察:

观察淀粉要求:

    ①取一小勺放于玻璃器皿中。

    ②运用“看、摸、闻”等方法近距离观察淀粉,说说它的特征。

(3)小结板书:白色、粉末状、无气味、滑滑的物质。

(4)课外知识:关于淀粉,老师还有一些信息想让同学们来了解。请自由地阅读一下。

淀粉小知识

淀粉又名生粉,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特别在种子(如大米、麦、玉米)和块根(如甘薯、芋头)中含量丰富。

淀粉是家庭厨房常用的烹调用品,是经加工而成的粉末状物质,色泽洁白,气味纯正,被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广泛应用。

淀粉是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咀嚼米饭时感到有些甜味,这是因为唾液中的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了糖----麦芽糖。

2.认识碘酒

认识碘酒:读了上面的资料,我们明白了淀粉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能既快又方便地来验证淀粉的存在呢?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鉴别淀粉有一样秘密武器——碘酒,这种东西在医院里经常能见到它的踪影。它是一种棕色的液体,具有一定的刺激性,还有杀菌消毒的作用。下面我们就像科学家那样来鉴别一下淀粉吧:       (板书碘酒:棕色液体、刺激性、杀菌消毒)

3.淀粉与碘酒实验

(1)学生实验

淀粉与碘酒的反应:

①取二滴碘酒滴在淀粉上面,仔细观察,淀粉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思考这种变化属于什么变化?

(2)交流:①看看它们混合后,淀粉发生了什么变化?(淀粉的颜色变成了蓝紫色,产生了蓝紫色的物质) (板书:混合后产生蓝紫色的新物质)②这种变化属于什么变化?

(3)插入环节:老师这里也有几份白色粉末状的物质,你能猜测它们是什么物质吗?我们可以怎么来证明呢?(教师一份一份的出示白色粉末状物质,让生上实物展示台来演示实验,从与碘酒混合后出不出现蓝紫色来判断它们是不是淀粉。这时候教师才告知其分别是“滑石粉”和“粉笔灰”。)

(4)实验小结: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4.米饭与碘酒的反应

(1)导语:刚才书上说米饭里含有淀粉,那将碘酒滴在米饭上会产生什么现象呢?实践试一试,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2)与前面“淀粉与碘酒”的实验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我还发现颜色有深浅,有时候是蓝黑色,因为淀粉的含量有多少)

(3)实验小结:米饭、淀粉遇到碘酒产生蓝紫色的新物质,它们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四)寻找淀粉的踪迹

1导语:我们有了可以鉴别淀粉的法宝——碘酒,咱们就可以用碘酒来鉴别许多食物里是否有淀粉的存在。下面我们就来找找一些常见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吧。今天要鉴别的食物有8中,分别是………(屏幕出示各类食物照片)

2.实验要求:

(1) 实验前先预测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2) 实验中要安静、快速、正确。

(3) 合作完成并填好记录表。

(4) 争取上台展示的机会。

3.实验预测:根据照片,小组中先来讨论预测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预测要有科学的思考,可以从哪些食物是米饭制成的或者与米饭类似的来判断是否含有淀粉。

4.实验:完成记录表。

“寻找食物中淀粉的踪迹”

食物名称

面条

萝卜

花菜

饼干

猪肉

土豆

年糕

白糖

预   测









检测结果









我们的发现

含有淀粉的食物有                                 

不含淀粉的食物有                                 

完成作业本第16页的活动记录2

注:含有的画“△”,不含的画“○”。

5.汇报交流:学生上台投影汇报,并猜测哪些类别的食物含有淀粉

6.小    结:提出生活中含淀粉的食物主要有四大类(课件出示含淀粉的主要物质)

谷类、面类:米饭、米粉、汤圆、年糕、麦片、面包、馒头、包子、水饺皮、

    馄饨皮、面条、烙饼、玉米、蛋糕、饼干……

根茎类蔬菜:马铃薯、芋头、地瓜,南瓜、莲藕、山药、番薯……

豆 类蔬菜:碗豆、绿豆、红豆……

水果类食物:香蕉、苹果、枣、桃子……

(五)制作神秘的信件

1.分析原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猜测神秘信件显示出蓝紫色的秘密应该是什么呢?

淀粉与碘酒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蓝紫色的新物质

2.神秘信件:这种特性往往被用在“制作神秘信件”中。那么如何制作的呢?(屏幕出示制作步骤)课外利用家里的材料也去制作一封无字信件,能不?

制作神秘信件步骤:

(1)取一白色信纸。

(2)调制好淀粉液,并搅拌均匀。

(3)用毛笔蘸着淀粉液把内容写在信纸上。

(4)等信纸上字迹干后,无字信件就完成了。

七、板书设计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唾液

米 饭: 淡而无味  →  略微的甜

唾液

淀粉 → 麦芽糖

淀 粉: 白色、粉末状、无气味、滑滑的物质

碘 酒: 棕色液体、刺激性、杀菌消毒

八、作业设计

(一)课堂作业

作业本第16页课堂练习的5道判断题

(二)课外作业  

尝试制作神秘信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