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远秀贤淑的母亲

 昵称45109175 2021-06-28


与父亲的伟岸相比,母亲是柔美的。
 
如果说父爱如山,那么母爱似水;如果说父亲在我眼里永远是高大的背影,那么母亲在我心中始终是柔和的形象……
 
我母亲就是那种典型的中国传统式贤妻良母。正如她的名字“远淑”一样,远秀如沉香,贤淑似璞玉。
 

今年,母亲已是九十有三的老人了,至今与九十有六的父亲风雨同舟七十五载,白头偕老,相敬如宾;与儿女和睦相处,子孙满堂,其乐融融。时至今日,母亲依然身体瘦弱,健康无恙,精神矍铄,乐观开朗,声音清亮,虽记忆衰退,甚至有时犯糊涂,但对家长里短,儿孙琐事仍念念不忘,唠叨不已,操心不断。
 


母亲与父亲是川南那个小县的同乡,当时父母的两个家庭算是县城的“豪门”:一个是官家,一个是商家,同住在沱江边最繁华的东街,是街坊邻居,且门当户对。出生在商界大户人家的母亲,是朱门绣户的千金大小姐,自幼安富尊荣,衣食无忧,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毕业于会计专门学校,是那个年代的知识女性。母亲中等身材,容貌姣好,是那种温香艳玉、慧中秀外的大家闺秀;兼有四川女子性情爽直、待人热情的秉性。
 


在那个年代,婚姻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父母的婚姻不可能不入俗套,但毕竟他们是街坊邻居,门当户对,既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情愫,又有自由恋爱、相互倾慕的情节,于是,顺理成章,在母亲芳龄二八的碧玉年华嫁给了当年在北平上大学的父亲。
 
母亲曾多次激情回忆,当年她与父亲没有按世俗的方式举行传统婚礼,她也未乘花轿,而是到临近的盐都自贡旅行结婚,显得非常时髦,反映了两个知识青年向往自由,崇尚民主,追求幸福的愿望。
 


而后的七、八年,父母天各一方,分居南北。父亲在北平继续求学,寻找人生的光明之路;母亲则代父亲在家乡恪守孝道,一边侍奉公婆,育女养家,一边教书育人,自食其力。那几年,是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家境窘迫,家道衰败,社会环境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母亲的生活也出现与先前天壤之别的境遇。尽管如此,母亲以一个贤妻良母的责任心和坚强不屈的自信心,坚持了下来;参与维持家务的同时,继续担任教师工作,直到父亲所在的部队南下返回武汉,母亲才“孔雀东南飞,一步一回头”,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生她养她的家乡,在江城与父亲团聚,结束了劳燕分飞的艰难日子。
 


然而,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父母刚刚安顿好,正规划着安定生活,憧憬着未来日子的时候,没想到由于父亲在旧大学里的那段历史被污名化,而不得不离开如日中天的部队教研事业,转业到地方工作。
 
面对父亲前途命运的变故和意志消沉的日子,母亲不离不弃,陪伴左右,安慰、鼓励、支持父亲重新开始新的事业与生活……就这样,母亲在武汉硚口小学从教刚满一年,便妇随夫从放弃了武汉大城市繁华与优越的生活,来到了当时只有不足万人的古城荆州。
 


六十多年来,母亲落户在荆州,扎根在异乡。生儿育女,含辛茹苦;相夫教子,吃苦耐劳;教书育人,桃李芬芳。
 
这些年,母亲的命运与父亲的造化是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在历次运动中,父亲的艰难,就是母亲的艰辛;在每个生活阶段里,父亲的成就,都是母亲的成本。

 
至今,我依稀记得,文革武斗期间,父亲住校,自顾不暇,很少回家,母亲则带着我们四个孩子,为了躲避武斗流弹的威胁,白天大门不敢出,晚上挤在床底下,吃住困难,一连数日,惶恐不安,度日如年……
 
至今,我清楚记得,文革后期,母亲患有严重的肾病,为了让我和寄养在家的外甥、外甥女能够吃上一盘辣椒炒肉,改善我们的生活,不惜带病坚持到学校农场参加支农劳动来换回这盘特殊的补贴……
 
至今,我真切记得,母亲退休的这三十多年,先后有三个孙儿、孙女为了就近住学,也为了便于爷爷助学,在爷爷、奶奶家“全托”,这当然要给母亲增添太多的负担,除了孙儿、孙女的后勤保障需要母亲动手,几个小孩的思想动态也要母亲操心。母亲总是起早贪黑,经常夜以继日,把孙儿、孙女们“服侍”的妥妥帖帖的,以至于三年下来,三个孙辈亲近了爷爷、奶奶,而疏远了爸爸、妈妈。每个孙儿、孙女都轻轻松松地考上了重点大学,继而成为硕士、博士,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
 

母亲对父亲事业的支持是无私的。几十年来,母亲远秀贤淑,任劳任怨,不仅承担了家庭几乎全部的家务,而且分担了父亲相当部分压力。特殊年代,父亲为了不把自己的委屈带回家里,曾一度很少回家,母亲能够谅解,自己默默付出,含辛茹苦地带大孩子;改革年代,父亲事业如日中天,要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经常没日没夜,刻苦钻研,很少顾家,母亲特别理解,不仅从生活上照顾父亲,而且从情感上支持父亲,每当父亲讲一次公开课,发一篇好论文,获一个大荣誉,母亲总是同喜同乐,言语上鼓励,行动上犒劳;走进新时代,父亲倾心教研,热爱生活,紧跟时代,除了纳入到相关系列丛书计划的书籍外,父亲为了留下数十年的教研成果和诗文造诣,先后自费出书、印书十数本,母亲无需了解,从无怨言,在家大口阔,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无条件的支持,给了父亲实实在在的帮助。
 


母亲虽然出身“豪门”,但勤俭持家却特别“抠门”。那些年,家里人多口众,经济拮据,加之计划经济时期,一切凭票,为了让家人生活过得好一些,母亲总是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自己动手。我们穿的衣服,从买来粗布原料到印染加工,裁剪缝制都是靠母亲的那双巧手;我们吃的荤菜,从平日节省下来的鱼肉,到平价买到的破损鸭蛋都是靠母亲自己腌制。虽然衣服不是那么精致合身,虽然荤菜不是那么可口营养,但却是倾注了母亲无限的母爱,体现了母亲贤惠的品德。一个曾经养尊处优的大家闺秀能如此忍辱负重,咽苦吐甘,贤惠豁达,固然是时代造就的,也是母亲自身的品性生就的。
 

如此这般,如果没有母亲这个贤内助和顶梁柱的坚守与付出,我们这个大家庭在那个困难年代是难以为继的,也是不可能兴盛发达的。
 
改革开放以后,曾经笼罩在我们家庭的阴霾散去了,政治上解放了,生活上富裕了,心情也愉快了,在父母的引领下,在儿孙的努力下,我们这个大家庭,与国家同步,与时代共享,也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跨越。相比之下,母亲尤其开心,特别豪迈。时至今日,母亲对现实的记忆力几乎为零,最多只有半分钟,但对过去的经历却刻录在心,记忆犹新,在她的时常念叨中,我的思绪也会穿越时空,忆起那些如烟的往事。
 


母亲不是家庭妇女,而是职业女性。她在职的那些年,对工作也是蛮拼的,母亲曾担任初中毕业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为了稳定教学秩序,让学生们尽可能多的学些知识,有好几次,母亲让我陪着她走街串巷,去那些调皮的学生家中家访,与家长一起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有一次,刚走进巷子里,疯狂的狗叫声就吓得我想往回跑,母亲拉着我的手镇定自若,毫不畏惧……这事我好多年都在纳闷,凭母亲瘦弱的身躯、柔弱的性格是哪来的勇气?现在想明白了,那是母亲强烈的事业心支撑着才如此刚强。
 


在母亲不惑之年,单位让她“转行归队”,调到了学校财会室。会计科班出身的母亲,对离开教学岗位虽有遗憾,但她更明白学校领导让她从事财务工作不仅是对她业务能力的信任,也是对她这个出身不好,但忠厚老实人品的认可,这在那个年代是极不容易的。为此,在而后的十多年里,母亲干一行,爱一行,认认真真,规规矩矩,把学校的财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在她任上没有出过任何差错,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成绩,以至于在她退休了还被返聘。
 


正是由于母亲的朴实、老实、忠厚、忠诚,爱岗敬业、积极上进、矢志不渝,在她56岁那年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每每谈及她为什么退休后还要入党,她都会自豪地说:这是我人生的夙愿!母亲是一名普通妇女,也是一名忠诚正直、尽心尽责的共产党员。这次,父亲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郑重地向党组织上交10万元特殊党费,母亲不仅全力支持,而且积极参与。但她把名誉看得很淡,她一句话”你爸上交的当然也是我交的”,这让我们感佩不已!
 


我母亲就是这样,数十年如一日,始终贤惠豁达,是父亲的贤内助;始终忍辱负重,是家庭的顶梁柱;始终外秀内刚,是单位的女强人……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