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再也不装病了,你跟我儿子复婚吧”,儿媳:对不起,我已再婚

 东林夕亭 2021-06-28
我有酒和茶。

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戴尔·卡耐基说:“人类有被人尊重的欲望,这是人和动物之间重要区别之一。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我小时候家住农村,家里养了猪和牛,我们经常带它们到牲畜展览会展出,并多次获奖。父亲每次都把奖章别在白布上,每当有亲朋好友到我家时,他就会拿出勋章炫耀。那些获奖的猪和牛全然不知自己的荣誉,但我父亲却十分看重,因为这能让他在亲朋好友面前得到被尊重的感觉。”

他说得没错,人类渴求被尊重的欲望是十分强烈的,它能让你甘愿做许多事情。很多人所追求的“出人头地”,其实就是源于内心被尊重的欲望。即便有人不承认,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你说你追求成功是为自己,实际上是为了让自己活得体面一些,不被人看不起,这其实就是想要被尊重。

既然每个人内心都渴求被尊重,那么我们就不能只是想让别人来尊重自己,或者说,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需要合理利用“他人也想被尊重”的需求,与其纠结别人为什么不先来尊重自己,不如主动出击尊重别人,以此换取别人的尊重。

就像卡耐基在《美好的人生》一书中所说:“想让别人做某件事,独一无二的方法就是让人'乐意’去做那件事,把他所需要的给他,让他感到被尊重了,他就会主动去做那件事。

所谓“把他所需要的给他”,并不仅限于物质,每个人都可以列举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同样也有可能是别人感兴趣的东西,比如生命的健康和安全,生活必需品,充足的睡眠,金钱以及钱能解决的所有事,名利,荣誉,地位,尊严等等。

想要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首先应该认清自己,问问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同时了解别人对什么感兴趣,只有找对了切入点,才能得偿所愿。反之,如果你想赢得别人的尊重,却不管别人想要什么,认为别人有义务尊重你,或者要求别人必须尊重你,甚至不惜用装病的方式骗取别人的尊重,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朋友珊珊说她上段婚姻中的婆婆就是这样的人:不懂善待晚辈,却要求晚辈必须善待她,如果晚辈不从,就从道德层面施压;如果晚辈还不从,她就开始装病。

珊珊说:“扪心自问,我已经给她足够多的尊重了,可她这个人贪得无厌,不知道是为了向别人炫耀,还是想自鸣得意,总是故意跟我过不去。她自认为自己装病的手段很高明,实际上在我看来很蠢,我无法继续忍受这段不被尊重的婚姻,只好选择放弃。

她刚离婚时,婆婆自认为儿子可以娶到一个更好的儿媳供自己欺负,结果却事与愿违,儿子一开始婚姻不顺,之后就发誓说此生不结婚了,以至于她再也没办法用装病的方式骗取别人的尊重了,于是又跑去求珊珊复婚:“我再也不装病了,你跟我儿子复婚吧!”结果被拒绝了:“对不起,阿姨,我已再婚!”

不光是珊珊的婆婆获取尊重的方法有问题,现实中有不少人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他们要么缩在自己的世界中纠结为什么不被人尊重,要么用错误的方法去骗取别人的尊重,最终都无法如愿。想要如愿获得别人的尊重,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去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很多人对《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这样理解可以是可以,不过不够全面,全面的理解应该从“换位思考”的角度去理解。

所谓“己所不欲”,不仅指的是自己不喜欢的,还包括自己不想要的,不想做的。以珊珊和她婆婆的关系为例,她婆婆很明显不明白什么叫“己所不欲”。换言之,如果她能思考一下“如果别人用装病的方式骗取我的尊重,我是否会接受”,应该就不会用那种拙劣的伎俩要求儿媳尊重自己了。

其他人如果不想落得被人嫌弃甚至抛弃的下场,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应该先反思自己,认清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想让别人做某件事,或者想让别人怎样对待自己的时候,试想一下如果别人用自己的方式对待自己,自己是否能接受,如果不能接受,就应该“勿施于人”

己之所欲,先施于人。

想要被人尊重,方法只有一个:己之所欲,先施于人。这也就是卡耐基的那个观点:让别人“甘愿”做那件事。

前文中有提到,每个人内心都有被尊重的渴望,当我们想要被人尊重的同时,别人也想要被尊重,谁都没资格剥夺别人“渴望被尊重”的欲望,那些只想让别人尊重自己,自己却从不尊重别人的人,注定不会被尊重,哪怕你是长辈和领导,也会惹人厌。

想要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应该学会尊重别人,这不是主动去乞求别人的尊重,而是主动驾驭彼此的关系,你能先人一步做到尊重,你就比别人技高一筹,不能觉悟提高了,还换来了尊重,何乐而不为

还以为珊珊和她婆婆的关系为例,其实在她婆婆装病之前,她已经先婆婆一步做到了尊重,结果非但没有换来尊重,还被婆婆要求必须尊重她,这不仅对她婆婆来说无法如愿,对她来说,也是时候放弃这段不平等的关系了。

这段话的意思是,通常情况下,与人相处的时候,只要对方是个正常人,用“己之所欲,先施于人”的方法都能换来尊重。如果你用了这种方法,对方是珊珊婆婆那样的人,没能给你尊重,你可以收回自己的尊重,结束彼此的关系。不要因为这样一个插曲就放弃那种方法,你只是遇到的人有问题,不是方法有问题,之后想要赢得别人的尊重,依然需要做到“己之所欲,先施于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