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淌的《史记》——洛河

 勒马听风 2021-06-28

作者:阎兴业

洛河,古名洛水,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全长447 公里。它从远古流淌至今,犹一部史书,记载了中华民族漫长而辉煌的历史。其流域地处中原,产生了影响深远的河洛文化,故人们常将黄河、洛河并称为“河洛”,汇流处称“洛汭”。

图片

洛河发源于秦岭山脉东侧的陕西洛南县,流经河南卢氏、洛宁、宜阳、洛阳、偃师,进入巩义后,在神都山下大王庙处与黄河汇流。其最大的支流伊河发源于河南省熊耳山,经栾川、嵩县、伊川、洛阳,在偃师杨村注入洛河后,今称伊洛河。

洛河自西南来,进入巩境,因河水清澈,又称清河。它蜿蜒东进,经回郭镇、益家窝、黑石关、康店、礼泉、孝义、仓西、南河渡、水峪沟口、七里铺、神堤,擦邙岭头注入黄河。境内长34公里,宽250-300 米,支流有休水、干沟河、曹河、天波河、坞罗河、石子河、西泗河、东泗河等季节性河流,流域面积803平方公里。

图片

古时河洛汇流处并不在现在的地方,而是在向东6公里的洛口注入黄河,谓之洛汭。洛河径流量大,年平均流量为50-60立方米/ 秒,常年有水,多年平均水位108.37米,为古代洛阳东通开封直至大运河的主要水路。早年,神北、七里铺、洛口一带群众多以航运为业,西达洛阳、北进黄河,上溯潼关、陕州,下达郑、汴、山东。沿河有行人渡口十多个,即神北、南河渡、龙尾、五龙、石灰务、庄头、黑石关、益家窝、回郭镇等。北宋时,在小訾殿处洛河上建有奉先桥。20世纪初,建成陇海铁路黑石关洛河大桥,60年代南河渡乡在石灰务建水泥船浮桥,1978年建成康店钢筋混凝土公路桥。近些年,在洛河上建的大桥更多,质量更高,如七里铺洛河桥、白沙洛河公路桥、站街伊洛河特大桥、康店连霍高速公路桥。如今两岸畅通无阻,原来的漕运、渡口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前年,在五龙、龙尾间建起了橡胶拦河坝,既可调水,又可发电,提高了水位,使礼泉至五龙间的洛河形成了一片平湖,杨柳夹岸,苇翠鸥飞,十分壮观。★

中国古代的好多传说和历史事件都是在洛河两岸发生的,洛河见证了巩义历史的全过程。

图片

神堤村有洪沟古人类遗址,通过考古发掘,证实11万年前古人类就在这一带活动。他们会制造工具,会使用和保存火,集体生活,能围捕象、鹿等大型动物。由此可以证明河洛地区确实是“豫象”之乡。

图片

洛口村东岭有伏羲台,据传系伏羲女娲所建,在此祭天观地,看到河之黄,洛之清,汇流时形成纹路清晰的漩涡,受到启发,绘出了太极图,加之“龙马负图”、“洛龟出书”,成为八卦、周易等河洛文化的滥觞。

图片

伏羲的女儿宓妃为救民于水火,溺于洛水,被后人尊为“洛神”。回郭镇刘村建有洛神庙,形成流传至今的古庙会。古时的后羿部落就在巩境洛河两岸活动,留下了“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美丽故事。

图片

双槐树古文化遗址,通过近几年的发掘,证明是一处黄帝时期的大型先民聚落,出土的牙蚕骨针极为精致。他们养蚕、种植、渔猎、驯养家畜,三道壕沟作屏障,有着严密的社会结构。

史书所载,黄帝以及五帝(少昊、颛顼、喾、尧、舜)都曾在洛河边筑坛沉璧,禅让新君。大禹治水,首先“通轘辕”,疏洛水,其妻妾启母、少姨助之。回郭镇柏峪村有唐代始建的启母少姨庙,香火颇盛。★

夏初,夏王封其子弟于斟鄩(遗址在今罗庄、訾殿一带),称为夏伯国,这是巩邑出现的最早的封国。夏代第三王太康把国都从阳城迁往斟鄩。太康荒政,后羿篡国,王室逃亡洛汭,遂产生《五子之歌》,有北窑湾花地嘴遗址可证。后少康中兴,直至“伊洛竭而夏亡”(《国语·周语》),斟鄩的都城地位未变。

成汤灭夏,建立商朝,都于亳(今偃师缑氏)。汤王曾剪发断爪,于桑林(今鲁庄)祷雨,祛除旱魔。商在巩境西南部有一个封国,名“阙巩”,盛产皮革盔甲,以斟鄩为都邑。这是巩地以“巩”为名的开始。

西周时,在古娵訾氏故地(即夏都斟鄩)建訾城(今訾殿村一带),封文王第72子于此,人称“訾王”。因是军事重地,故受中央直接控制。 “訾王台”、“訾王殿”遗址今存,洛河对岸有訾王山,周围还有不少带“訾”字的地名。訾殿是中华訾姓的发源地。文王的另一个儿子荣公的封地在荣錡涧(现在的马峪沟),是富饶之地,渔猎耕樵、手工业、商业发达,盛产弓箭,开专利政策之先河,国内大富。周王常来打猎游幸,周景王就因心脏病猝发而死在荣錡国。这里就是中华荣姓的发源地。★

春秋时有一个姬姓小诸侯国叫巩伯国,国君称巩简公,其都城旧址就在洛水北岸的康北村。战国后期,周惠公封其少子班于巩,承袭父号,称东周惠公,都城仍建于巩伯国原址,历118 年被秦灭。康北村有“东周故址”城墙和“巩王阁”存焉。

图片

战国时的大纵横家苏秦的故里在苏家庄。他以锥刺股的精神刻苦读书,后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秦时,实行郡县制,置巩县,属三川郡,县治为东周故城。秦始皇祭奠泰山,“东临碣石”路经此地。★

东汉光武帝刘秀起兵,南渡洛水,诛灭王莽,建都洛阳,遂以洛水为东通水道。“二十四孝”中“田氏三兄弟哭活紫荆树”的故事,发生在洛河边的孝义镇。

三国时,蜀先主刘备带关、张讨吕布,曾在回郭镇洛河边祭洛水,建营寨驻兵。著名诗人曹植在芝田洛河边流连观景,有感而发,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洛神赋》。

图片

西晋时,俊男兼文豪潘安就居住在洛水南东青龙山下,“花果盈车”的故事当发生在这儿。潘安及其父潘芘的墓就在芝田镇北石村路旁。东汉、西晋、北魏、隋均以洛阳为都城(今洛阳东),时巩境属京畿之地。

图片

北魏宣武帝时,在洛水北岸邙岭大力山下凿窟刻佛,初名希玄寺,后改净土寺,经北齐、隋、唐、宋继续扩建,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石窟群,今名石窟寺。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巩县石窟。

图片

隋大业二年,在七里铺至洛口的南原上“筑仓城,周回二十里,穿三千窖,窖容八千石,亦名兴洛仓。”兴洛仓是隋代四大粮仓之一,靠的是河洛漕运之便。隋炀帝杨广,多次下江南,均由陆路转洛水,在洛口改登豪华龙舟,浩浩荡荡扬帆东去。自此始,洛河成了水、陆丝绸之路的重要一段。

图片

李密、翟让率领瓦岗军攻占兴洛仓,筑洛口城,方圆四十里,又“临洛筑偃月城”,建立大魏政权,李密称魏王,年号“永平”。瓦岗军曾在石河道一带与隋军王世充激战,大获全胜。仓西村有“李密拴马柏”(又叫六股柏),至今仍苍郁旺盛。

图片

唐太宗李世民(时为秦王)曾率军在柏谷坞(今回郭镇柏峪、干沟一带)与王世充交战。隋时这儿有上百顷土地被赐给了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前此,南朝宋的创建者刘裕西进长安,曾在此屯兵,后东魏和西魏两军也曾在这里展开激战。

唐玄奘幼时出家于净土寺,即现在的石窟寺;西天取经回来后又到青龙山奉旨重修慈云寺,并在慈云寺译经弘法。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曾驾临石窟寺朝佛。

公元712 年,世界文化名人、诗圣杜甫诞生于洛水旁南瑶湾,其曾祖杜依艺、祖杜审言、父杜闲为官均家居巩县。杜甫吃洛河水长大,后又归葬于洛河北岸邙岭之上,留下了1400 多首忧国忧民的壮丽诗篇。

图片

宋代,赵匡胤选陵寝于依嵩临洛的巩境宝地,北宋七帝八陵以及寇准、包拯等重臣祔葬墓都在此地。帝后葬礼以及每年祭祀,文武百官均须参加,欧阳修、王安石、蔡京、宋祁等名家都有诗文留在这里。

图片

宋真宗时,割巩县西部、偃师东部、登封北部之地置永安县,治所在芝田。宋仁宗在洛水北岸訾王山建会圣宫,占地百亩,作为祭奠先皇之所。又在洛河上修奉先桥,以便直通陵区。后被金兵毁之一炬,今仅留10米高会圣宫巨碑一通。

北宋名相寇准,被谪迁为河南府(府治在今洛阳东)通判有年,建别业于黑石关南洛水东岸(今寇家湾)。后复被贬为雷州(今广东海康)司户参军,病逝于任上,宋仁宗诏许归葬永安县原住地。故寇家湾今仍称“莱公故里”。

金兵南侵,烧杀抢掠,掘墓挖坟,北宋皇陵一片狼藉,甚至哲宗尸骨亦被抛于荒野。南宋大将韩世忠曾与金兀术大战于后泉沟,岳飞亦曾率岳家军与金兵在石河道激战,并一度收复皇陵区。★

元末,“八月十五杀达子”,朱元璋部将徐达转战在巩洛地区,驱除鞑虏,剿匪平叛,维护社会安定。

明清两代,曾有四次“流寇”攻陷巩县城(今老城村)。明正德七年,义军首领刘某攻进城内,致知县杨宏丢官。崇祯十六年,闯王军破城,训导阎士选率众抵抗,被执而死。清咸丰三年,太平军北上攻下巩县城,杀死县知事王恩泰。咸丰十一年,捻军攻克巩县城后,欲进军洛阳。巩县、偃师、登封等县组织民团在黑石关西岸一线阻击,殉难一万多人。捻军未能西进,后渡河北去。

明末清初,康应魁靠漕运起家,在康店临洛河大规模修建庄园,两次挂千顷牌,盛极一时。后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西逃,次年返京路过这里,康家在洛河上搭彩桥恭迎,并捐助饷银,故称康百万,此庄园即为康百万庄园。站街水峪沟口还修有五孔供慈禧停船的港坞,称龙窑。

图片

民国初年,国民政府在孝义岭修建了全国四大兵工厂之一的巩县兵工厂,占地两千多亩,蒋介石曾多次来厂视察,中共也在厂里建立了巩县最早的党组织——兵工厂党支部。七七事变后,遭到敌机轰炸,为防落入敌手,兵工厂奉命南迁四川。

图片

神北邙岭下,还有民国时修建的刘镇华庄园。刘镇华及其弟刘茂恩曾分别任安徽、河南省主席和重要军职。刘镇华主持出版了民国《巩县志》。

图片

1944 年10月12日夜,皮部八路军和民兵袭击驻守黑石关的日伪军,俘敌13人,烧毁汽艇13艘,解救被逼修桥的民工2000余人,打乱了日军修复大桥西侵洛阳的计划。延安《解放日报》曾有报道。日寇火车头掉进洛河,铁路始终未通。

1948年4月5日人民解放军陈谢兵团再克洛阳后,其九纵秦基伟、黄镇率部解放回郭镇,沿洛河东进,过黑石关、孝义,4月7日拂晓,不费一枪一弹,进驻巩县城,巩县宣告解放。解放军女子大学曾住康百万庄园。

图片

现代,有好多名人出生在洛河两岸,如,豫剧艺术家常香玉、书画艺术家谢瑞阶、中德友协会长王国权、版画书法家陈天然等。

这就是洛河,一条写满历史的河。

巩境洛水谣  2010.3.29

洛水辞帝京,蜿蜒巩境行。

绿树夹岸栽,水边芦荻丛。

堤甸遍茸草,鸥鹭集芳汀。

拦河橡胶坝,凌波架五虹。

两岸新丝路,高铁复高公。

远古淌今世,傍依周故城。

嫦娥翠袖舞,宓妃莲步轻。

康氏留余匾,北宋皇帝陵。

飞天耀石窟,三田颂紫荆。

杜府笔架月,伏羲汇流风。

水润灵秀地,厚壤出群英。

站街崛豫联,邙岭升恒星。

永安矗明泰,杨里亘耕生。

园区雨后笋,拔地起楼囱。

蝉联百强市,科技排头兵。

两岸米粮川,五业惊神农。

榴枣居林苑,瓜菜住大棚。

塘跳黄河鲤,箱簇华北蜂。

奶牛听音乐,肉猪逛闲庭。

葡萄番茄架,苹果草莓红。

熙熙农家乐,诗乡沐春风。

小楼排鳞栉,蜂蝶戏花丛。

碧波轻舟荡,临河蹲钓翁。

歌舞赏书画,棋牌练琴功。

和谐奔小康,喜颂黄河清。

图片

        阎兴业 1943 年生,男,河南省巩义市人,自考中文本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教书近 40 年,曾任初中校长、高中教导主任、副校长等职,桃李遍天下。喜欢登山、旅游、摄影、诗文创作,亦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系中华诗词学会、河南诗词学会、河南省杜甫研究会会员,担任河洛文化发展研究会、杜甫故里诗词学会、巩义市民俗研究会理事,《诗圣吟风》、《河洛姓氏》编辑。被聘为中央社会文献出版社副社长、中央文艺出版社首席编辑。擅常古典诗词,其作品被收入《中国作家全集》、《中华国学人物志》、《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诗词》、《诗词国际》等 50 多种国家正式出版的书刊上,获国学文化大师、当代诗词人民艺术家、中华诗词一级著作家等称号。其散文、摄影作品登载在《郑州日报》、《中原文史》、《古都郑州》、《中岳独秀青龙山》等十几种报刊图书上。最近主编出版了《巩义阎氏通志》。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