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辉光日新1210】选所普通院校又如何?(图:老干部合唱团)

 新文艺 2021-06-29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琐事杂记 


志愿填报真是烧脑:报高了怕被“戮”了,报低了怕浪费分;选个好学校怕竞争压力大,选个普通学校怕不求上进浪费光阴......有这些想法的同学或家长,多半没有清晰的目标、对自己的将来没有明确的规划、对自己的毅力缺乏足够的信心。

如果,清楚地知道自己有什么、想要什么,明确地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干,坚定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坚持把自己喜欢做、想做、应该做的事做完、做好,那么,选所普通院校又如何呢?

我听过郭继承老师讲的传统文化课、大学生励志课,他原本也是一个农村娃,高中读的也是一所普通高中,据说在他之前,这所学校从来就没出过本科生。

或许是寒门出贵子,他知道要给自己家改改“门风”,对父母最好的报答就是自己有出息。于是在其他同学都迷迷登登混日子的环境下,他发奋努力,坚持不懈,成了他所读的那所高中的第一个本科生,虽然只是一所很不入流的普通本科院校的边缘专业(起码在当时是被边缘化的专业);

或许是逆境出英雄,本科毕业后在高校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他觉得不适合他,于是又选定了新的目标,读了首都师范大学法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又成了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历史学博士后,现在是中国政法大学思政研究所副教授、北京市委讲师团主讲老师、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主讲老师,弘正学堂学术导师,经典家庭教育创始人,人民大学总裁班、清华大学总裁班、北大EMBA班等多家教育机构主讲老师。

英雄不问出处。如果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有什么、想要什么,明确地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干,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经受得起各种压力,坚持把自己想做、喜欢做、应该做的事做完、做好,那么,选所普通院校又如何呢?

我身边的同学中,有连高中都没考上,却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某一行业的精英独挡一面的;有只考了普通专科,毕业后又考本读研现在读完博士成为专家教授的;当然也有本科毕业后这山望着那山高,不断找工作跳槽的......

读大学是为了什么?很多人是为了拿个文凭(本科毕业以后不管是就业还是考研),将来好找工作;有些人也可能是真正地对科研感兴趣,努力在学术上求精进。

我认为,现在读大学,应该像古代研读《大学》一样,要明理正心,修身齐家治国服务社会。大学里学的那些理论、考场上考的那些知识,实践证明,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一成不变的场景供你去发挥。大学的目的,应该使大学生学会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帮助他们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然后才是掌握一些生活、工作的技能,而不是记住多少公式定理、掌握多少理论观点。

现在找工作难不难?难!很难!其实又不难!只要明理正心,不贪不懒,总有有益的工作可以干,总可以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升华自我。昨天看到一个新词叫“教育内卷”,具体意思我说不清楚,但是我以为,要减少内卷,还是要教会学生明理正心。

理明心正,选所普通院校又如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