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教子:积钱不如教子,闲坐不如看书,教育孩子别再走弯路了

 雅博学苑 2021-06-29

给孩子最好的家产不是金钱,而是教育。

教会孩子勤劳刻苦,教会孩子认真读书。

勤劳可以踏实性格,读书可以高大灵魂,有了这两样,孩子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蔡元培曾在《中国人的修养》中写道:

“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万丈高楼始于基,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起点是家风,一个优秀孩子的成长,一定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离不开良好的家风在潜移默化中的熏陶。

古往今来,那些名垂青史的伟人,不一定出生在富贵家庭,但家庭教育一定给到了他们很多正面的影响。一门好的家风,胜过万千名校。

家规家训,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灯塔,将深远的影响着他们往后的人生。

人生幼小,精神专利,成长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人在幼年的时候,没有私心杂念,精神集中,长大之后,思想就容易分散,所以需要在幼年的时候对人进行教育,不要错失良机。

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贪玩、不愿意读书,父母也不加以管教,总觉得等长大了就好了。殊不知,越是幼年时候学到的东西、养成的习惯,越会如影随形一辈子。

南怀瑾先生曾说:“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告诉人家,这都是我十三岁以前熟背这些古书,积累的结果。”

读书需趁早、好习惯的养成要趁早,父母管教孩子更加要趁早。否则等到长大以后没有学历,没有知识和技能,难以立足社会,那么将会是父母后半生最大的痛苦根源。

对于普通人来说,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

读书,是一个人开拓眼界,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

古往今来,在学问和事业上有所成就的大家,几乎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读书的。

苏轼被贬到海南岛,没有随身携带书籍,在简陋的草棚里,和儿子一起默书抄书,乐此不疲。

王阳明被贬龙场,本是毒瘴之地挣扎求生,他却依然不忘研习《易经》。

曾国藩半生戎马,行军途中哪怕再忙,他也会抽时间看书。

读书,就是在聆听长者的智慧,开阔眼界,增长见闻,成为一个丰富的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经常读书,气质和格局都会有很大的改变,做事做人,都会有质的飞跃。

“清代姚文田所说,“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读书,是一个家庭最好的习惯,是一个孩子最好的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