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诲启迪意深长 ——长诗《行走在残冬雪路》读后|| 朱华昌(山东淄博)

 菊野文化传媒 2021-06-29




教诲启迪意深长

——长诗《行走在残冬雪路》读后

文/朱华昌

编辑/落英小桥

    大爱文学社谭延明主席的长诗《行走在残冬雪路》读后,始感震惊与震撼,更富教诲与启迪!

   今读谭先生长诗《行走在残冬雪路》,觉深邃、浑厚、沉重。就形式论,这当然是诗,是好诗;但其本质上,它更是先生内心的独白、情感的倾诉、人生的写照、生命的感悟。

    其实,就先生之阅历、之行为、之境界、之意志,本身就是一首诗,一首历尽沧桑、阅尽浮华、洗尽躁动、返璞归真后,交通世事、沉郁顿挫、委婉含蓄、荡气回肠的写景、叙事、抒情、言志式长诗,当他还不曾在纸上写下只言片语之时。就像是一尊富涵年轮、穿越时空、见证变迁、彰显历史的逾越数百年之参天碧树,虽偶现残枝败叶,依然枝繁叶茂,它傲然耸立在那里,俨然就是一幅巨画、一首长诗,尽管他悄无声息。而言语即出,则是幽深阔远的境界、才华横溢的智慧、感人肺腑的真情、发人深省的哲理。

    自古以来,诗人多喜春悲秋,因之咏春、昔春、伤春、叹春者巨,而对瑟瑟秋意避之不及。春固好,毕竟寸时寸金。其实,只要在秋霜前结好你的果子,就不必在春花面前羞怯。泱泱大中华,上下五千年,亦有少许前积后发者,若唐之梦得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更引诗情到碧霄。”极赞秋之深美、之寥廓。然秋意萧杀,非心阔胆壮者莫敢触及。致于寒冬,畏严却之,非壮士文烈,鲜有为其而歌、而舞者。

    先生贤德胥备、聪颖出凡,想必是彻悟冬之深处春已萌动,因之敢于直面寒冬,傲雪起舞。终于,热血炽化了冰雪。回首已经走过的残冬雪路,斑斑余痕,自是可歌可泣;尤可贵者,先先最先嗅觉残冬后面春的气息,又在运气发力、蓄积能量,大爱普渡,准备迎春绽放了!

    先生精神,可敬可佩。先生行为,一扫社会拜金经年沉沉腐气。别开生面,大爱前驱,开出当世芸芸入诗入画之朗朗旷野。是谓“有怀而发之,爱莫大焉!”

    余读先生长诗,醍醐灌顶,振聋发聩。虽无先生聪敏,唯知贤思齐,法其所俱,饬躬恪行,想必会得乎一二。其生足矣!

附谭老先生原诗:

   行走在残冬雪路

(一)

来到世间,

便开绐行走,活生生的路上,

人来人往,

总是那么拥挤

怯懦或善良

惧怕或隐忍

总是让路……

生物钟没有停歇,

经过了春夏秋,

我没停步,

却还在原地。

熙熙攘攘,

没了。

嘈嘈杂杂,

息了。

我的世界,

好寂静!

……

只有,

路边掉光叶子的老树

牵伴它的影子。

只有,

长空飞去归来的雁

偶尔发出断续的嘶鳴。

(二)

走进了冬季,

已是大寒。

茫茫雪的旷野,

只剩下清涼和冷静。

我仍在行走,

思维里

只有雪的圣洁与肃暮

只有勾勒单线条的速写薄

冥冥中

身后漫漫雪地,

应有我一串足的痕跡

可回首转身

扫描的视网膜

总是空白,

还是空白。

皚皚雪海中,

无踪无迹,

无边无沿

只能怪

潜意识中,

忙于归巢雀儿,

急促扇动翼翅

扫平了所有一切。

皇天厚士,

只剩下宁静,明沏

只剩下晶莹,清淡!

我——

还要跋涉前行,

因为终点还有一段路程。

生命的旅游鞋,

业已残破,

踩踏过雪路的

原故,

磨砺平滑的掌底,

洁净的象片镜子。

 后跟上留下的洇渍、

竟粘留着一拈不甘寂寞的春泥!

它告诉我,

前面还有;

红花绿草,

还有

茂密的树冠,

还有

挂果的枝头……

我鼓足勇气,提起精神

拼博前行

冬的风雪

路,

依然看不到尽头……

(三)

额骨下抽出,

绾节记事的绳线,

团成一团,

寒住纠结的漏斗。

与往事做一个了断!

老枝的梢头,

採下那颗蘋果

把它象征的平安,

塞进肚里,

来慰藉尚存的灵魂。

怀中掏出

仍在博动的心,

奉献给雪的世界!

用天地搭起地祭坛,

追悼逝去流年!

掬起鹅绒般柔软的雪,

盖在心上,

让纯洁掩埋赤诚!

因为,

只有这无染晶莹的纯白,

才配与其相伴。

把,

一腔存有余热的皿倾出,

泼洒向天空,

染红牵挂天地的夕阳。

霞光炫烂,

苍穹辉煌!

映得这辽阔雪野,

泛出金色的光芒!

    当我激动不已的心稍微平静,终于可以搁笔少息之际,倏忽看到老作家石峰先生的留评。豁然领悟到,该诗就其影响与震撼,已远远超出其本身,成为一种力量,一种催人奋进、驱尔前行的强大正能量。这不仅是对于我,而且对于大凡读到该诗,尤其是已经捧读细嚼文辞语句的人们。

附作家石峰诗评:

    读延明老文友的诗,那如诉如泣,心灵的独白,是人生的一首歌。只有经历生活磨难的人,才能写岀如此美好的篇章。

“来到世间,便开始行走…只有路边掉光叶子的老树,牽伴他的影子…我还要跋涉前行,因为终点还有段路程”。当年的热血文学青年,至今仍壮志凌云。“从怀中掏出博动的心,献给雪的世界。用天地搭起的祭坛,追悼逝去的流年!…把一腔存有余热的血倾出,泼洒向天空,染红牽挂天地的夕阳。霞光炫烂,苍穹辉煌!映得这辽阔雪野,泛岀金色的光芒”!

言为心声,文以载道。老文友延明的诗完全是一种生命本真的外延,一种寓于身世沉浮的感同身受的领悟。正是这种真诚之美,他创力了巜大爱文学》,让众多的文学愛好者,更好的触摸到自然造化和人文景观所赋予一个民族的情感和精神追求,其品格是多么的高尙。

其实,人活一世,不老的是精神,永存的是灵魂。时光会流失,容颜会老去,唯内心的丰盈才是一辈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所以,最美好做不是未来,而是今天。祝福老友今后不管天气怎么样,始终给自己一片晴朗!

2021.06.28

作者简介:朱华昌,大明太祖高皇帝24代孙,宪宗纯皇帝之第七子衡恭王20世、衡恭王之第二子玉田怀简王19世。山东临淄人。史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央企长期从事党务、宣传、统战、思想政治工作。嗜史学研究,尤明清为最。世纪初兼地方史、地名学、方志学、谱牒学、地域文化与姓氏文化研究。秉性好游历,临巅索胜、访古探幽、碑版卷轴、交通古今,登涉劳瘁,无所忌惮。现为潍坊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山东师范大学与山东省地方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名学会地名与姓氏文化专委会学术顾问、世界朱氏联合会顾问。专著《皇明宗室宗支衍续疏》逾四十万字,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国际标准书号,全球公开发行。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山东图书馆及山东大学图书馆等十余家政府及高校图书馆特别收藏。在报刊、杂志、媒体发表散文多篇、诗词数十首。

菊野文化传媒编辑部组员

诗词: 大筱   罗学贵  北地梅香  钟华戟

诗歌:

 钟金洲   槐花飘香  湘子 新新  五月雪   

组稿:罗学贵   湘子   剧明水

石峰   明月心   秋实  李汉军  枫叶红

主播:

深谷幽兰   柳音  钟金洲  宴平乐  伤木

主编:菊野芳香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