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郑尉老师用科学的头脑和母亲的心肠进行英语启蒙讲座回顾

 安可妈妈在英国 2021-06-29

用科学的头脑和母亲的心肠
进行英语启蒙讲座回顾

经常有家长问我“老师打算什么时候送安可出国留学呢?”我的回答是“什么时候我觉得她心智成熟了,什么时候就可以去留学了。”

心智成熟和年龄没太大关系。我有的学生,比如经常和我探讨教育话题的思淼(她也是我们公众号的撰稿人之一),现在才15岁,但是心智已经很成熟了,所以她现在在美国读高中,收获非常大。父母和老师完全不用担心她会在那边混日子。但是还有的学生,都已经是成年人了,仍然不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的孩子出国读书,其实就是换了个地方上网、花钱。

至于我自己,在32岁的时候选择出国读书,也是时机正好。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为什么要出国读书。对于出国读书,我也没有早年读高中时对大学的那种憧憬和向往。我真正憧憬和向往的,是我自己的理想---真正把“家庭双语启蒙”做好。出国读书和准备出国读书的过程,只是给我的研究增加新思路的一种方式。所以我打算把这个从准备申请就给我带来灵感的过程记录下来。

前几天我上了牛津大学的官网,看到有关任职于牛津大学的Professor Murphy的一个采访:Professor Murphy从小就生活在法国,接受双语教育,受益匪浅。所以她说:

 “I am a strong advocate for teaching children second languages at the earliest possible ages.”

并且她不相信每周45分钟的外语课就能把外语学多好。

 If you only spend 45 minutes a week o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hen your outcomes are going to be limited as well.

另外,有关双语儿童的优势,教授是这么说的:双语教育有很多的优势。第一,能说本民族的语言,孩子可以和祖父母交流(比如我们小孩会说中文,就能够和中国人交流);第二,会说除了本国的另外一种语言,孩子有受教育的优势,也会有找工作的优势;第三,说两种语言能帮助延缓痴呆。教授的原文,请在牛津官网查找。

http://www./research/research-in-conversation/acquiring-language/professor-victoria-murphy

Professor Murphy的理念给我们 “家庭双语启蒙”什么样的启发呢?我想最大的启发就是:双语启蒙,越早越好。这个结论,和“郑尉工作室”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大家看看我们会员妈妈的反馈就知道,启蒙越早,孩子越不会排斥外语。而且,英语的启蒙有助于中文语言能力的发展。

昨天北京会员xixi妈妈给我反馈一个英文启蒙促进孩子中文发展的案例:“xixi妈妈给xixi输入了high quality(质量好的);后来xixi外婆买了土鸡蛋,说这种鸡蛋比普通的鸡蛋香。xixi说,“我知道,这是高质量的蛋!”这就是英文和中文相互促进的一个例子。

 

好了,教授的采访看完了,我们来看看Victoria A. MurphyMaria Kyriacou&Prerna Menon的研究报告:

Profiling Writing Challenges in children with English as an Additional Language(EAL)

两位教授说,专家们对“母语非英语”的孩子的阅读做的研究挺多的,但是对于这些孩子的写作研究却没有多少。

Literacy education includes both learning to read and write, and while considerable advances have been made in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our understanding of writing development is far less advanced.

既然英国本土对“母语非英语”的孩子的写作研究都很少,中国就更少了。研究写作,是继听力和阅读之后,又一大难点。当然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点。我一向认为,能读书,只是一个基础,如何把你读到的,你想到的,写出来漂亮的文章,才是最关键的一环。这也是我前期为什么一直强调妈妈们做好孩子语言发展记录的原因。只有多阅读,多学习地道表达,再慢慢用起来,你的写作能力才能获得提升。

有关写作的能力,是“郑尉工作室”将来要下大力气研究的。因为当我们积累了足够的听力和阅读表达后,下一步就是口头和书面作文了。说到这里,大家对今后的学习应该有了初步的了解。再次提醒大家好好朗读、背诵教案的单词和句子,积累丰富的听力和阅读词汇,为以后把这些词汇转换为口语和写作词汇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铃木道一给我的启发。知道“铃木教学法”是因为看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活动指导》。后来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与活动指导》,再次看到“铃木教学法”,所以我就读了一些网上能找到的资料:“铃木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在将西方古典音乐带到日本进行普及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及方法,而后这种思想又被西方音乐教育界所采用和推广。”

“《铃木镇一教学法》一书的作者在介绍铃木教学法对美国的影响时,曾引证美国媒体的报道:“全美进入各大音乐学院的学生,有70%以上曾经接受过铃木音乐法的音乐教育。”(摘自赣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詹燕君《对铃木“母语教学法”再分析和思考》)

铃木的音乐教学法,和我们的英语启蒙思想类似。都是强调先听;并且铃木强调妈妈学乐器,造成良好的家庭音乐氛围,以此来影响小孩。这也和我们的“提升妈妈的语言质量”的理念和要求一致。所以,没准我们的理念和方法也能给西方语言学习带来影响呢。考虑到牛津教授说现在英国本土对“英语非母语小孩”的写作缺乏研究的实际情况,我觉得我们的研究有很多内容可以做。所以明年我去英国读书,也有很多具体项目可以做。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要立足母语。

昨天和北语詹老师吃饭,詹老师谈到每年北语都有很多ABC回炉学中文,她觉得如果这些小孩从小就能重视中文,会比上补习班效果要更好。所以我希望不管在中国的小朋友还是移民国外的小朋友,都能重视我们的母语。文英文都强,才有更大竞争力。另外千万不要认为,在中国,中文一定会好噢。我们之前提到过文盲英语,也得警惕文盲中文。也就是说,我们要有目的地提高两种语言(中文+英文)的质量。不管日常说话还是演讲、写作,都要让人感觉我们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well-educated people)

不管是牛津大学的Professor Murphy,还是日本的铃木镇一,还是咱们的“郑尉工作室”的研究成果,都表明一个观点:家庭氛围很重要。不要把小孩扔给学校或培训机构就不管了。要知道,“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关系亲密的人所说的话人们容易相信;所敬佩的人发出的指令,人们愿意接受。)这句话,我深有感触、深以为然。

我会努力成为我的孩子敬佩的人。

郑尉老师讲座内容回顾



讲座中提到的词汇多样性在著名读物中的体现

敬请期待下一期公众号文章


理念介绍

We teach English, but we also maintain Chinese customs and cultures. Besides academic performance, we also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personality. Our goal is 'Empowering Children for Life'. We set the bar high here. Eventually, you will acquire knowledge, self-esteem,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critical thinking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necessary for global citizenship and lifelong learning.

我们着力于高质量的幼儿英语启蒙,把高端英语渗透在孩子生活中,潜移默化学习;并在提供英语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优秀品质:比如不盲从,不偏信,善于表达,勇于挑战,乐于分享等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