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感于“小明”在韩国被骗,再提醒留学生要有防骗意识!

 我谈加拿大留学 2021-06-29

      随着,加拿大和各国在今年9月都有机会开始线下学习,我们很多学生又开始新的征程!在此,我想向新生和老生,做一个关于防止受骗的提醒:

       首先,告诉大家最新一个案例(根据学生家长口述,可能与事实有些出入):我们加拿大学生的亲戚,在韩国留学。化名小明,他很勤快,就读期间经常勤工俭学。在最近的一次工作中,他选择了一个华人开的同城快递公司。有一天,雇主电话通知他,去帮客人取件和送到同城某地,于是,他去到客人家,发现家里没人,再致电雇主,雇主说,客人刚刚有急事外出,并说客人家里没有人,要寄的快件(一个文件信封)在餐桌上,请他进屋内在去取件马上送到目的地。在路上,他又接到雇主的电话,说客人由于焦急,需要紧急帮忙,把信封中的钱转入小明银行卡,再转账到客人指定的某个账号。结果在他把钱存入柜员机后,马上就被出现的警察逮捕——因为,所谓的客人已经报警,说被人入室盗窃,,,,这时的小明百口莫辩!

      故事还没有结束,由于入室盗窃,和客人声称造成财产损失,当地检察部门向法院对小明4年监禁诉讼!小明家人远在国内,心急如焚!分别找了当时小明韩国项目的老师,联系了中国驻当地大使馆,找了韩国当地代理律师进行应诉。后来客人的律师提出撤销民事诉讼的经济损失索赔。经过几轮磋商,达成一致后,通过律师转款。但小明依然获刑1年(缓刑1年),为了回国心切,小明只能认罪,并且在一周上诉期结束后,小明被当地官员送上回国航班递解出境!小明非常肯定地跟家人说,他是冤枉的!

       这个案例,可能并非偶然,希望留学生、留学生家长和从业者都需要关注的留学安全,多思考思考:

1)这是一个骗局吗?

     从常识看,这很可能是一个骗局!理由,雇主给出的指令全部是电话,没有文字记录;后来的民事诉讼,都是开出所谓丢失“财物”天价索赔,最后再达成一个“可行”赔偿!

2)  小明事前如果做好防范,可以避免跌入陷阱?

      如果当时小明去正式的公司入职,而且了解清楚雇主公司合法性,同事和客人口碑情况(据说,小明压根没有认识雇主以外其他公司的同事)。

3)如果这个过程,他这样处理,事情完全可以避免!

     其中,有几点:

     a)雇主给工作和过程指令全部是电话(口讲无凭!);

     b)在客人不在家情况下,进入别人房子,本身就有问题;

     c)途中接到把钱转到自己账号,这个也是非常的诡异,如果他把钱拿回来,给雇主自己处理,也不至于到此地步吧。

     e)保留任何可以帮助自己的脱罪的证据。

      事情至此,希望小明回国后安顿好,收拾心情重新开始学习,完成学业吧!

      关于后续的处理:我昨天亲自致电我们的公安局“反诈中心”96110热线,工作人员听完我介绍后,给出的建议:由于我不是当事人,案件也不是发生在国内,他们很难受理。但是,也是建议小明可以先打电话12348咨询司法局的意见后,尽快在户籍所在地的110报案或者备案,看看有没有涉及跨国诈骗方可以立案。

      对于其他留学学生,在国外被骗的事情近年来还是发生不少,最多是电话诈骗,例如,骗子假扮同学要求帮忙汇学费,又如以优惠汇率兑换外币,高额带货出入境等。我们留学生防骗需要注意几点:

      a)不贪不义之财,没有一夜暴富和不劳而获,凡是反常的回报都要小心!

       b)保护好自己的个人隐私信息,避免被骗子利用;

       c)了解当地法律法规,例如税务、隐私和私有财产保护等的法例;

      d)了解最新的诈骗手段,骗子手段日新月异,了解更多资讯:警钟长鸣;

      e)与家人和朋友紧密联系,发现可疑情况,要及时和相信的人诉说,寻求意见,旁观者清;

      f)不明确的灰色地带,不去尝试!例如国外很多环保法规,很容易误犯。

      同时,我在2017年一篇文章《加拿大也有电话骗案!》中,加拿大皇家骑警RCMP给出了防范电话诈骗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不轻易按照来电陌生人的要求去做

2.切勿在电话中透露你的个人信息

3.提醒你的家人警惕精心设计的诈骗行为

4.如果感觉受骗和紧急情况下拨打9-1-1


      希望海外同学们多加防范,注意自己的言行,并且要有原则和底线!家长朋友与孩子建立有效沟通,知道孩子的动向!我们从业者,多分享相关案例和提醒!共同努力!真心希望我们海外留学生避免落入骗子圈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