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鸟人说鸟事】鸟相片还有“色彩还原”吗?(全文1400字)

 新用户2223N9xr 2021-06-29

【鸟人说鸟事】

鸟不是这个色(shai)

户外活动

“鸟不是这个色(shai)!”不只观鸟人看完拍鸟人鸟片之后这么说,就是玩鸟老头们也是这么说。


那天,手机上给一个当地农民老兄看,问他当地有没有这个鸟,老兄回答说:“有,但不是这个色(shai)”。

其实,我们都有过不只一次两次三次和这个老兄这样类似的对话;其实,我们经历的也不只是老乡这么说;其实,我们把手机里的相片拿给家人看的时候,时不时会得到有关于颜色不对的质疑——好听点说:“颜色真好看,比肉眼看到的鲜艳”。

其实,我们拍鸟人自己更知道,镜头里肉眼看到的颜色哪里有这么鲜艳?这鲜艳的颜色都来源于后期:经过我们一制作,有的时候鸟的颜色变了,变得和我们看到的鸟色(shai)不一样了。
鸟的颜色为什么变了呢?都是后期惹的祸:“饱和度过度”。


说到这,想到了另外一个词:“色彩还原”。
“色彩还原”是怎么回事?现在拍鸟还讲“色彩还原”吗?
查【百度百科】:
色彩还原指彩色胶片经过拍摄和洗印加工,彩色摄影画面的色彩大体上和原景物的色彩相一致。是早期彩色电影摄影追求的目标。影响色彩还原的因素有胶片的性能,摄影镜头的质量,光线的色温、洗印条件、印片光号等。如果一幅作品的色彩接近于原物.其真实、自然的效果会给人一种舒适感.这在摄影中称色彩还原准确。当人们谈起“好的色彩还原”时.常常对色彩的把握、控制和校正津津乐道.这带给人极强的神秘感和诱惑力,使人乐此不疲。”(这个需要细心看看)


现在,在拍鸟群体里,好多时候似乎忽略了“色彩还原”问题了。“色彩还原”被革命了(我好这么说)。

数码摄影技术的兴起,革命了胶片,革命了冲洗,也革命了“色彩还原“”,也革命了看相片的方式。

为什么说看相片的方式也被革命了呢?
过去,民间多冲洗4寸彩色照片。那时候,照片拿到手是怎么的看啊?专心致志不说,还要翻过来掉过去的看,要保存起来,装入相册,时不时再拿出来看看。冲洗一张大的相片,特别是那种风景照,要装裱起了,挂在屋内最显著的地方。


现在,看相片都怎么看?
走马观花,一目了然最准确。基本上都是在手机上看。现在人们都浮躁,每天都会有成千上万的相片供你看,假如你愿意的话,要多少会有多少相片供你看
即使是你有选择的看,关注了哪些号,哪些群也多是处于礼节看一看,赞一赞。
正因为如此,作者往往为了吸引眼球,会把相片弄得花里胡哨的,增加相片的冲击力——调高饱和度是最快捷的办法之一。


于是,当拍鸟的人陷入这一困境,其结果必然是“鸟不是这个色(shan)”。

那咋办呢?提倡“色彩还原”。在后期的时候适当控制饱和度(当然,其他的一些也只是作简单的调整)。
在我的鸟圈里有多位大师级别的鸟人,片子就是普普通通,接近于自然,包括他们出的书籍也都是如此。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自然啥样,就尽量保持啥样,不要太大改变,啥样就是啥样会更好些。
“啥样就是啥样”说得很贴切(并非不做后期)。其实这也是野生鸟类摄影的一个基本要求。
我喜欢这几位大师的作品,特别是一起拍完之后同时刻的光线下,制作之后,片子不只是风格上的不同,重要的是创作理念上的不同,反应到作品上感觉到许多不一样,最不一样的还是色彩。两者比较对比,一个是来自于自然,一个来自于网络。


真实颜色:还原于鸟的真实颜色,这应该是鸟片后期的基本要求。也是后期鸟类片子衡量的标准。

主张:鸟的色彩要讲究“色彩还原”。“---彩色摄影画面的色彩大体上和原景物的色彩相一致。是早期彩色电影摄影追求的目标---”现在在鸟类摄影创作过程中亦当如此。

提示:饱和度还是要要控制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