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美资源集团:戴比尔斯将“温柔对待”钻石行业的恢复

 钻石观察 2021-06-29
Knowledge is Power

戴比尔斯(De Beers)母公司——英美资源集团(Anglo American)CEO Mark Cutifani(如上图)在近期的一次投资人会议上提出:全球钻石行业目前呈现的良好状态应该能维持三年的时间。与此同时,Cutifani格外强调:戴比尔斯没有向市场强行输入过多毛坯石的打算。

“我们对于(钻石)行业的预测是很谨慎的,我们的运营不会迫使行业变得供大于求。”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说到了戴比尔斯今年的产量预计为2600万克拉,远低于年初时制定的3200万-3400万克拉。这个数字在这次会议上并没有改变(包括对未来两年的产量预计也没有改变)。根据Cutifani的表述,现在钻石市场的积极状态得益于两点:(1)减少了毛坯石的供应;(2)成品钻在零售端的需求不断上升。

其实,随着澳洲阿盖尔矿的关闭,全球钻石年产量将会减少3000万克拉左右。并且Cutifani认为,这3000万克拉中,至少有2/3是“不会再恢复了”。

这种整体减产,对于行业而言是有益的。它不但能支撑价格,也能清理掉一些应变能力不强、发展愿景局限性过大的中下游企业。

一百多年来,无论是不是处于垄断地位,Anglo American都十分关注供应量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有分析文章认为,在明确地看到市场价格持续上升之前,英美资源集团都不会刻意地增加市场中流通的钻石总量。

相比一百年前,现在的英美资源集团对钻石市场的控制力已经没有那么强了。不过,我个人依旧相信,集团和埃罗莎(Alrosa)之间存在着某种紧密的沟通。两大巨头联手调整供应,从而影响市场的供求关系,这并不会出人意料。

由此再回想昨天说的“戴比尔斯12月份涨价”的情况,就不难理解这其实也是一种调控手段。正如Cutifani所希望的,巨头公司正在借此机会“重塑”(shaping)钻石行业,让它变得更健康。

说到“重塑”的问题,不得不顺便提一下戴比尔斯那个叫“building forever”的战略规划。可以这么说,未来的十年,building forever就是戴比尔斯行动的主旨,通过“四大支柱”(环保、社区、女性权利、道德操守)打通从矿山到零售端的所有环节。相比单纯的通过科技手段(如区块链等)改善供应链而言,building forever的长远影响力会更大。

由此想到培育钻石行业。抛开HPHT和CVD的发展差异不谈,从整体产量上来看,我们现在是全球第一,在供应链上的地位似乎和百年前的戴比尔斯有点儿像。那么,我们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build forever”呢?我们应该怎样打通“从工厂到零售端”的所有环节呢?

关于这个问题……业内高手如云,我就不在这小小的公众号里班门弄斧了。

钻石观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