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是不是高智商?五岁之前就能看个大概,你家有没有同款宝宝?

 木香草堂 2021-06-29

美国的心理学专家埃伦·温纳经过对许多孩子进行调查、研究后,在其发行的书籍《天才儿童—科学培育儿童指南》里指出:“孩子是否是高智商,5岁前的许多细节便能看出。”他的这个结论得到了许多专家的赞同,专家们普遍认为,5岁或6岁前,是孩子大脑大于的黄金时期。

最近同事刘姐时常跟我们诉苦,“你们说,孩子老喜欢一个人发呆,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啊”,这是刘姐最常提出的问题。原来,刘姐4岁的儿子桐桐与同龄的孩子不一样,别的孩子总是不知疲倦的蹦蹦跳跳,玩各种游戏,而桐桐则能一个人定定的发呆,完全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有时候还会对着书本自言自语。原本以为桐桐只是在家里没有其他小朋友跟他一起玩耍才会这样。但刘姐询问了幼儿园的老师后发现,连在幼儿园这么热闹的地方,桐桐也是不为所动。

刘姐担心桐桐的这种表现,可能是大脑或者心理有了问题,便带着桐桐到医院心理科及神经科进行检查。一番检查下来,医生表示桐桐并没有什么问题。而且,在对桐桐进行智力测试的时候发现,他的智商达到了120以上,已经是高智商的范畴了。刘姐再回想以往桐桐在幼儿园的优异表现,确实有这个可能。而医生说,桐桐之所以会表现出喜欢发呆,其实是大脑正在进行高度的运转,思考问题而已,如此高的专注力,不是一般孩子能拥有的。

其实,早前美国儿科学会经过对近千名不满5岁的孩子进行跟踪、调查后发现,这些孩子中智商超过120以上的高智商的孩子,总会有不少异于普通孩子的举动。但这些孩子中,不少因为家长以成人的角度来看待,被直接干预、纠正,最终变得平庸了。

孩子是不是高智商?五岁之前就能看个大概,你家有没有同款宝宝?

专家们发现,越聪明的孩子,好奇心越强。而好奇心的驱使下,会令孩子主动、积极的探索未知,获取知识。尤其是2岁至4岁之间的敏感期,更是宛如“十万个为什么”一样,不断地向大人提问。

不过,不少家长因为对孩子没有足够的耐心,要么对孩子的提问置之不理,要么直接制止孩子提问,回避与孩子交流。这样的做法无疑令孩子失去了获取知识、锻炼语言能力的机会及压制了孩子的好奇心

当然,除了强烈的好奇心外,善于观察、专注思考也是高智商孩子的表现之一。正如上文中提到的喜爱发呆的桐桐,看似在发呆,其实大脑正在高速运转,思考事情。这也是拥有高度的注意力、专注力的表现。

一般来说,5岁左右,智力普通的孩子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为10分钟左右,而对于高智商的孩子来说,能达到半个小时或1个小时以上。如果期间没有外界的干扰,他们还能继续专注于自己的事情。

还有一个高智商孩子的表现,那就是活力十足,仿佛不知疲倦般。除了睡觉时间以外,总能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思考。

而这也侧面表现出孩子不仅拥有高智商,四肢也是非常灵活的。不管是翻箱倒柜还是非常好动等,都需要大脑与四肢的协调才能做到。

以上几点,可能有一些家长会觉得孩子的这些表现会令人厌烦。往往会忍不住制止、干预,殊不知,当孩子失去了这些特别之处,很容易便成为“泯然众人”的效果。

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曾说过:“孩子的性格、处事之道、三观等都与家长给予的家庭教育有着极为紧密的关联。”即孩子哪怕有天才基因,如果家长不能好好培养,甚至是运用错误的方法干预,那么孩子的高智商得不到保护,也会变得普通。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让孩子更聪明、更优秀呢?

亚里士多德说过:“天才必须是有别于常人的。”所以,家长在发现孩子有种种高智商的表现时,不应该以成人的角度来看待,并判定为缺点,直接将这些行为纠正,让孩子趋于普通。

而是应保护好孩子的优势,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与孩子一起做到扬长避短,使孩子能在不断进步之后,变得更聪明、优秀。

当然,在此之前,家长还要注意对孩子保持足够的耐心与尊重,不要过于急于求成,做出“拔苗助长”的事情来。尊重孩子的人格与成长速度,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导者,而非主导者!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在培养、守护孩子的智商发展时,也不要忽略了培养孩子的情商。这样才能预防孩子成为高智商、低情商的人,对以后的生活、工作都是不利的。

孩子能否更优秀,天才的基因能否不被“扼杀”在摇篮里,需要家长在孩子达到5、6岁之前,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好好培养,为孩子打下优异的基础。做到如泰曼·约翰逊所说的那样,运用成功的家庭教育,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