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地膜“白色污染”,以前和现在回收对比,可降解地膜将成主流

 农民的小帮手 2021-06-29

对于种植户来说,地膜都不陌生,当外界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使用地膜,能够促进和保护农作物的生长。不过地膜使用过后,会造成“白色污染”,如何回收地膜成为了一个“难题”,本篇内容,小帮手就详细和大家说说回收地膜的相关事宜。

为什么要使用地膜?

其一,能够起到增温的效果,一般跨冬生长的作物或者是春季生长的作物需要使用地膜,比如冬前种植大蒜,以及3-4月份种植春玉米等,不少农户会铺地膜。

其二,能起到保墒的作用,地膜覆盖以后,水分不容易被蒸发,对于比较干旱的地块来说,能起到一定的保墒效果,促进作物的发芽生长。

其三,减少田间杂草的发生,被地膜覆盖后,田间的杂草数量大大减少,不会过多和农作物争水分、争养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地膜的影响

地膜如果长时间留在田间,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第一,地膜长时间留在土壤中,会导致土壤中的微生物无法正常活动,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降低土壤肥力,如果追肥会增加种植成本,如果不追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第二,这些地膜留在土壤中,降低了土壤的通透性,不利于水分的渗透,进而影响水分的传输,农作物容易出现缺水干旱情况。

所以,田间的地膜要及时回收,不能长时间丢弃在农田中,当然也不能丢弃在河边或者是其他无人的地方。

以前地膜回收方法

地膜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让其自然处理,遇到有风的天气,田间被吹得到处都是,造成白色污染。而这些地膜又很难降解,不仅造成当前的环境污染,对于后续几十年,也会造成污染。

以前的地膜回收,基本上都是采取人工拾取的方式,地表上面的地膜直接拾走,土壤覆盖下的地膜,需要刮出来后再拾走。以前也没有回收的网点,地膜拾走以后,有些人就堆在家里,或者直接扔在路边的小沟里。部分农户的想法,只要地膜不在自家地里就没事,结果造成了二次污染。

还有一些农户,使用地膜后,不采取回收措施,就让它在田间“自生自灭”,也不担心对田间的农作物产生影响,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现在地膜回收方法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人工拾取地膜的办法,由于作业效率太低,已经逐渐被机器所替代。近几年,已经有专业拾取地膜的机械,每小时能作业5亩左右,相对于人工来说,大大提高了效率,并且拾取还比较干净。

虽然机器收费较贵,但是和人工相比,如果加上人工的费用,以及人工的作业效率来说,总体算下来,机器的成本比人工要便宜。尤其是地块较大的种田大户来说,使用机器拾取地膜,已经成为了首选。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地膜也和以前的地膜有了质的变化,以前的普通地膜,现在已经渐渐被生物降解膜所替代,通过材质的变化,生物地膜可完全降解,并且对土壤无害。虽然成本相比普通地膜要贵一些,但是不再使用人工或机器回收,对于种田大户来说,整体的成本并没有增加。

地膜回收需要引起所有种植户的注意,不要小瞧了地膜,如果随意丢弃,污染还是很大的,大家当地目前如何回收地膜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