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世同堂

 江北大汉 2021-06-30
按照民间风俗,每年大年初二,是做女儿的回娘家的日子,因此,我父母借这个机会通常总会将全家人召集早一起,拍张全家福。有一年因为我外甥媳妇带着孩子初二也要回娘家,而我侄女这一天还在未来的婆婆家过年,所以,全家团圆、拍全家福的日子往后顺延了一天。不过,感觉中,老俩口的情绪似乎并未因此而受影响,相反更高。为什么?因为这回可是真正的“四世同堂”呀!——去年,晚年以摄影为爱好的我母亲将近年来拍摄的各类照片,包括风景照、人物照、新闻照等结集出版,特地对合家欢进行了处理,将我大姐的孙子的照片合成了进去,变“三世同堂”为“四世同堂”。而现在,四世同堂真实版就在眼前,所以,他们能不高如吗?
在我的记忆中,几乎所有的老年人都对是不是儿孙满堂相当在意。这也许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本来就有重亲情、重家庭的文化传统,同时或许还有儿孙满堂对于不少老年人来说就是家庭幸福最重要的指标。对于我的父母来说,可能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原因,这就是在他们之前的家族史上,儿孙满堂是十分罕见的——我的爷爷奶奶在40岁上下就先后因病去世了,我外公也只活到了50岁多一点,并且我们几个兄弟姊妹根本就没有看到过。我们唯一看到过的是我外婆,她也只活了68岁,并且她60开外的时候就已经离不开拐杖了。她给我们最后留下的印象是皮包骨头,看上去比今天90岁的人还要苍老。


到我父母这代人,大都属于高寿之人——我父亲母亲最后双双跨过了93岁的门槛。比他们丢了8090奔的年龄更为让人惊叹的是他们的健康状况:即便是在这年龄上老两口依然能说能行,生活基本自理,甚至于很长一段时间不愿意接受我们几个儿女提出的为他们请个钟点工,定期给他们打扫打扫之类的建议。不仅如此,只要天气晴好,他们天天还会定时出现在老年活动中心,打打门球、看看报纸、打打乒乓球,甚至随本地老年门球队外出比赛——他们不是比赛,而是如随队记者一样,义务为本地老年门球队写新闻报道、拍新闻照片。我的一些同事和熟人时常跟我反映,又看见你老爷子骑着电动三轮车载着你母亲出现在街头某某地方了,他们的身体真好!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的身体好,是儿女的福气。想想还真是这个道理。因为他们身体都挺好,所以也就免去了我们很多的麻烦——这话或许说得不是很准确,因为照顾年高的父母是做儿女的义务和责任,但有一点却是十分清楚的:假如他们的健康状况不佳,跟我外婆的晚年一样,病病唧唧,那么,我们必定要投入相当的时间和精力。让人十分高兴的是,在80开外的高龄上依然能够多少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也是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晚年生活可以说丰富多彩十分充实!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事实上,像我父母这样身体健康、精神矍铄的老年人在我们这座小城多的是——前不久听说的一件事可以作为旁证:去年,本来地方政府有意对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每年发放一定数额的津贴,可通过社区进行的调查表明,如今80开外的老人几乎遍地都是,因此,最后地方政府只能把发放高龄津贴的老人的年龄提高到了90岁。即就是90岁以上的老人事实上眼下也不少,比如说,我们家就有一个——我岳父就活到了96岁。甚至于百岁老人如今也不稀罕:我母亲过去两年中曾经为小城里大约10来位百岁老人拍过照,其中有一位孟姓老爹已经是103岁的人了,还能从二楼上每天下到小区的健身角做运动。而这位孟姓老爹家里,已经是五世同堂了!
这样一比较,我们四世同堂又算得了什么?并且我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医疗水平的提高,今后这样的家庭一定会越来越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