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悟书,才是真正的读书

 细雨青衫 2021-06-30

封面图|《小欢喜》


01


每个人从小都在读书,小学,为识字读书,牙牙学语;高考,为学历读书,挑灯夜读;工作,为考证读书,争分夺秒。

似乎能为自身加成的种种证书,都是以一种「考试」的形式来检测,在读这些书的时候,人们知道自己是抱着目的去读书的,而读书这件事,一旦和功利心结合在一起,书就成了冷冰冰的工具。
 
为功利而读完的书,很快会被扔到一边,书中的文字被渐渐遗忘,也就也谈不上因为读书,人生产生了新的感悟和思考。当读书变成一件使用和被使用的关系时,获得的也许是一本证书,一份学历,一种技能,但人生的自我价值,却不仅限于外部的加成,自我价值更加体现在提升自我的认可,打开思考的维度,和真正的智者共鸣
 
图片
短视频带来快乐是短暂的
读书带来的快乐浓度更高

还有一些人,读书时没有打开心扉,不愿意加以思考,不管是知识上,还是情感上,当他读书时,没有建立一种和书中文字的连接,所谓「学问不思则罔」,不能静下心来带着思考去读,不带着感悟的心去读,书里的智慧是没法真正浸润你的人生的。
 
现在,人们需要面对太多的信息诱惑,卡点刺激的短视频,声嘶力竭的特价直播,叱咤风云的爽文爽剧。只需要一部手机,这些信息流以一种猝不及防的姿态闯入人的生活里,它们悄无声息地偷走大把的时间,人们在亿万兆的信息里迷失了自省的能力。

每个人的一天都是 24 小时,相较而言,每天能花上一两个小时好好读一本书,仔细地品味书中蕴含的哲理,沉浸式地阅读,像婴儿一样,不带一丝杂念,带着一种「悟」的方法去读书,书才能超脱信息流,成为人生的导师和挚友。

02


真正的读书是把书当做空气和水一样,当做一件稀松平常的事。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智慧和文明都记录在这一个个的文字中。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从古至今,文字都是传承文明和思考最好的载体。书不像信息流,它不会主动抢占你的视野,不会设计复杂的算法,它静静地躺在书架一个角落里,饱含着智者的思考与沉淀,等待你的开启。
 
高尔基曾说,「我读得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图片


与书为伴 滋养人生心态

一个读书越多的人,在面对生活时,越发沉稳。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种焦虑,教育焦虑,阶层焦虑,职场焦虑。焦虑产生的原因是,面对一个已经存在或者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人们陷入一种找不到解决办法的困境中。人们需要一个出口,或是针对问题本身,或是情绪的出口。
 
有人选择暴饮暴食,有人选择买买买,有人通过倾诉社交,不过降低焦虑最好的办法是——静下心来读书。
 

图片


古人云,书可医愚。

作为最传统的媒介方式,书籍能够以最朴实的方式把圣贤先哲的智慧呈现出来,这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是经过层层筛选,是需要花时间去沉下来心来去接受的知识。
 
余秋雨说,「读书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坚持终身读书的人,一定是不平庸的。

三毛说,「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很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当一个人坚持读书,他的心态被滋养,知识在积累,世界观在扩大,心中眼里也就不再聚焦于生活中的种种焦虑,换言之,逐渐对这个世界的流传规律产生了认知,心态逐渐开阔。也许困境一时无法走出,但读书绝对是一安抚心灵的最佳方式。

与书为伴,打开见闻

读书,是为数不多的能快速让人知晓事物的方法。书中的文字经过凝练,修改,向读者传达了精准的信息。充分利用时间,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读书增加见闻,拉小和他人的差距。
 

图片


俞敏洪的办公室曾经在一档节目采访中出现过,办公室内没有书架,满屋子的书堆在地上。他曾多次表示,进北大前,他的目标是去天安门,当一个复读三年的人终于进入北大后,他发现身边同学的梦想是去美国。
 
因为感受到自己和同学的差距,俞敏洪曾决心大学期间一定要读完八百本书,后来,大三的他因肺结核住院一年,俞敏洪读了三百本书。
 
直到现在,俞敏洪还保持着一个月看四五本书的频率。
 
对于没有资源、没有背景的人来说,读书是最快的打开见闻的方法。每个人的起跑线并不一样,社会的圈层也在不断固化,想要突出重围,就不能流连原生世界,和优秀的人站在一起,去看看一个广阔的世界。
 

图片


与书为伴,和智者对话

读书是向智者学习最简易的方法。从古至今,从孔夫子到商业巨头,他们都乐于把自己的思想结晶通过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一个真正的智者,心怀苍生,他们的书或传巴不得被纷纷传阅。读书便成了和智者对话的比便捷渠道。同时,也是也是一场深度对话。
读书,不仅仅是一场对话,更是一场学习和模拟。对话是形式,学习是目的,模拟才是提高。

王健林曾表示,《日本失去的二十年》是他会反复翻阅的一本书。为什么会重新翻呢?这本书讲的是影子,可是却可以看到现在的影子。他曾说重读这本书可以与日本比较一下,看有没有相似之处是现在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在读书中模拟未来,锻炼思维,创新办法,才是真正的与智者对话。

03


知识的多少决定着阅历的丰富性,但不等于是生存能力的强度,生存能力是由运用知识的水平决定的,而运用能力又是由领悟能力决定的。知识可以通过查阅、教授、练习来获取,而领悟只能通过自身体验和思维合并加工消化来形成,形象地说,获得知识是「物理反应」,达到领悟是「化学反应」。
 
真正的读书人拥有一种悟的能力,找到悟的方法,读的书才能内化为自我成长的力量。

图片
2017 年,郑州地铁上一组关于「读书」的标语火了

04


如何悟书?跟着会读书的人一起领悟。
 
来冯叔的《风马牛书房》,这里是书房,也是一个待客的空间,这里很开放,欢迎每一个愿意一起悟书的人。
 
跟着冯叔一起,不再囫囵吞枣,把书拆开了读,揉碎了读,掰开了读,以一种轻松的聊天的方式,读出书中真正的智慧,感受美好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