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简介

 菌心说 2021-06-30

中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是学校的一个重要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单位,伴随60年的建设和发展历程,不断成长壮大,先后经历了药物研究所(1973年)、以西医基础各教研室为主的基础部(1980年)、加入了中医基础各教研室的基础医学院(2002年)、基础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7年)、撤销基础医学院建设中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18年)五个发展阶段。

2018年12月为适应学校建设和事业发展的需要,学校决定撤销基础医学院,成立中医学院,并将临床医学院的伤寒、金匮要略、温病等中医基础理论,药学院的临床中药学学科组及中医研究所、健康养生研究所纳入中医学院管理,基础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正式更名为中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学院”)。

一、学院概况

学院现设有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内经教研室、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方剂学教研室、中医诊断学教研室、临床中药学教研室、中医养生学教研室、医古文教研室、伤寒教研室、金匮要略教研室、温病学教研室、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组织胚胎学教研室、生理学教研室、病理学教研室、生物化学教研室、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预防医学教研室、循证医学教研室教研室一个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省部级以上科研机构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分中心、江西省中医药食疗产品开发与评价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中医研究所、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健康养生研究所、气功科学研究所、中医药膳研究所、转化医学中心、基础医学研究所、循证医学研究中心、江西省高等学校中医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内科研机构

现有教学、科研实验室面积896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225台,仪器设备总价值近7000万元。

承担学校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医养生学、药学、中药学、制药工程、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事业管理、医事法律、医疗保险等26个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成教生、留学生等不同层次学生的所有中、西医基础课程课程的教学、科研任务。学院每年承担计划总学时数40024,人均承担计划学时数626。

二、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在岗在编教职工13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43人,占全院教职工比例33%;硕士学位70人,占全院教职工比例53.8%;正高职称16人,占全院教职工比例12.3%;副高职称39人,占全院教职工比例30%;副高及以上职称占全院教职工比例42.3%;中级职称69人,占全院教职工比例53%;其中专职实验教师18人,高级实验师3人,占实验系列比例17%;实验师14人,占实验系列比例78%。教工党员87人,占全院教职工比例66.9%。另外,柔性引进人才12人;江西省教学团队1支,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 ,校教学标兵6人。

三、学科建设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诊断学。

2.“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1个:中西医结合。

3.省级高水平学科1个:中医学。

四、教学质量工程

1.资源共享视频公开课2门:中医诊断学、黄帝内经。

2.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中医诊断学。

3.江西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中医学基础。

4.江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基础医学实验中心。

5.省级精品课程2门:中医基础理论、人体解剖学。

近年来,主持省级教改课题6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中国中医药技术研究会教学成果奖1项,主、副主编和参编教材著作50多部。

五、科学研究

近年来,主持科研项目116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6项,总经费达1000多万元。李雪梅教授历经28年主持完成的《槐定碱抗癌作用及机理研究》荣获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研制成功的“槐定碱注射液”获国家一类化学新药证书;《脑Nestin-IR神经元的发现-形态、化学属性、纤维投射和功能》获国家教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其中SCI收录23篇,核心收录200多篇。

六、专业建设

依托学院优势学科,2000年开设了生物工程专业,并首届招生。其培养目标在于以生物和工程技术为依托,着重培养医药发酵、生物制药领域的的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目前已招收17届学生,第一志愿录取率达100%。毕业生综合素质较高,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4%,不仅有学生进入中科院、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知名院校深造,还有学生进入辉瑞、葛兰素史克等跨国制药企业工作。

七、研究生教育

学院现有中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硕士点5个(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医史文献、中西医结合基础)。本着突出学科特色,培养高素质中、西医基础人才的目的,在对研究生的培养中努力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发挥研究生的个人才能和特长,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八、优势学科培养

近年来,在学校的支持下,学院投入1200万元,建立了中医气理论现代科学研究平台,购置了太赫兹波检测仪、生物光子扫描仪、生理多导仪、动态生命特征监测仪、体电图仪等仪器设备,致力于中医与功能医学、生物能量医学的研究和探索,开展气功科学研究。

                                          中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2019年4月28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