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最早的床是用枯草铺的,这是爷爷辈的床。 老人们在早年时候总说枯草铺的床睡着暖和,而且还有枯草的香味。枯草是稻谷收割后晒干的茎,一捆一捆挑回家堆垛起。确实有种太阳的味道。 小时候一次回家,看到家里请了工人,工人是来打床垫的,一个个弹簧不知道如何连接在一起,上下铺一层垫子然后用套子套起来。大概花了七八百。那时候三口人,一年包括栽秧打谷,2500左右。 小时候就在这张床上度过许多个夜晚。妈妈妹妹睡床头,我睡床尾。 后来长大一些,我自己睡一张床,床是红色笔杆床,是爸妈结婚时打的,漆还是爷爷辈们上的。那时候有个帐子,在靠墙里面一点有个破洞,上面用一块有熊猫的布补上,小时候喜欢扯着这块布,感觉手感很好,很喜欢熊猫图案,也想看看有多大多深这图案。 这个床我睡时候是床垫了。但感觉很硬,没有小时候打的那个床垫软。 后来,家里有一次花了一千多买了新床,旧时候的那张床搬偏房了。 再后来爸妈从外面发回一张床,白色的,用来替换了我原来睡得床,笔杆床搬楼下了。 新房时候爸妈发了两张比较好一点的床,都是新床垫。 家,有床垫,有厚厚棉絮,所以温暖, 小时候毅力很好,天没亮就起来读书,妈妈做饭,吃完饭出发往往天还是黑的。小时候用纸裹蜡烛,用火把,只要走过田坎到了对面公路,就算摸着也可以去学校。有一年早上风很大,很冷,身体倾斜60度前行。那时候想,等我长大了,我就不用早起了。 初中有一段时间住校。学校的床是木头的,可以摇起来吱嘎吱嘎那种。从家里面带耙喆垫在下面,然后放棉絮等。 高中住校,惊讶于床居然用一个木板,高级,不用从家带耙喆过来了。高中记得清晰冬天很冷,被子很薄。有一段时间和一朋友睡一张,他那头,我这头。 大学时候没那么冷,南方就算冬天也暖和。那时候毫无目的的看书,借了很多,桌子上放不下,床上放两排。果然一个人,只要容身一塌就够。 毕业之后惠州期间,睡了公司床,自己买垫子。后面隔壁大叔搬走,把床架子就给我了,还有床垫。一次我在楼下捡了一个靠背,不过很重,很硬。感觉不是很好。 后两年到汕头,重新1.2床。 有一次一朋友过来找我,我想着酒店有点贵,还不如买一个垫子睡地下,他来了,我们一起睡地下。后来这个垫子就垫在了床最下层。后来陆续买了被子,屋子没地方放,夏天就把被子垫在床上。上面还有一个棉花被,是在惠州一次逛时候,有家清仓,花了40买了一个棉花被子。这也是我第一次自己买棉花被子。果然不冷了。如果你现在来看我床上垫了多少层,你会惊讶得掰完十根手指。因为我感觉,垫子多了,下面不会漏风,就不冷了。 21年六月 终于买了床加宽拼接器,买了真正的床垫。 未来正在路上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