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构图的逻辑误区

 报春晖131 2021-06-30

照片即历史

我希望有一天可以为我的偶像毛晓彤拍一套照片,感谢各位新朋友的加入,更感谢各位老朋友多年的支持

图片

  图 

前不久我根据赵钢老师的B站内容给大家整理了《构图不是玄学》一文,粗略地讲了一下在实际摄影中构图的可能和一些误区。

今天我们想进一步聊聊我们在日常摄影交流中经常谈及的构图问题,我们在摄影构图时的一些误区和问题。我整合了一些摄影师,一些摄影理论书籍,来聊聊这个问题。
一般认识中,构图的好坏可以非常粗略地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非常好,每个人说得好不一定一样,但一般都觉得好。
第二类就是一般,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世界上大部分事情都无法分清绝对的好或是不好。
第三类是不好,同样可以给出许多理由,也各不相同。
第四类是糟糕,基本就是这照片已经没办法看了。
也存在价值反向认定的情况,也就是一些照片不同的人拍出来,对于构图价值的判断不一样,如果是普通爱好者拍得,就说狗屎,如果是什么大师拍得,又立刻转变风向,各种上天。

图片

这种评论往往是技巧性的,几乎从一开始就偏离了构图的本质,其实是将“画面效果”与“画面内容”混淆的结果,将构图简单理解成画面效果,并且进行技术性解构,是对构图最大的逻辑误区。因而这种觉得构图不好,很多时候不是构图不好,而是形态问题,关系问题,色彩问题,光线问题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构图好和不好总是千奇百怪的原因。
荒木经惟说:
“我花了大半生时间研究照片的构图,结果就是,那些并不重要。”
如果实在不理解,不妨换个问题:在4000万像素级别的数码时代,裁减几乎可以解决所有对象主体的位置问题,你的主体太中间了,不够三分法了,裁减一点就行了,但为什么还总有人提构图,或者有些照片无论怎么裁减,都还是难以令人满意呢?
我们也可以再来一个问题,既然构图如此重要,那为什么还要升级器材呢?为什么还要搞数码呢?为什么还要4000万像素呢?你只要把主体放在合适的位置,不是用什么样的器材都一样吗?
这两个问题直指问题的核心:构图的本质是内容,而不是画面效果,更不是位置。

图片

当我们将构图简单理解成画面效果时,与其相匹配的构图技巧就出现了,这些构图技巧听起来好像高深无比,但归根结底都能用非常简单的逻辑来表达:你需要把主体放在画面的什么位置。

那么,是不是我拍摄每个人物的时候,都应该把这个人物根据公式一样放置在一些特殊的位置呢?是不是我们拍摄风景,都需要找到固定的角度,固定的高度来解决问题呢?

比如下面这种图,是许多爱好者最喜欢的图,如果放在一些公众号上,就会给出“一张图学会构图”的豪言壮语。

图片

这些所谓的构图技巧,究竟是按照这些技巧拍出了这些照片,还是根据这些照片给总结出来的呢?

或是只要构图觉得顺眼的照片,就都可以随意划几条线当成“构图圣经”呢?

问题是,在某一个特定地方使用的技巧如何能用到全体呢?至少上面这4张所谓的构图图,和构图的构建没什么关系,都是在分析画面中的透视关系。这种分析显然是没有普适性的。

构图技巧本质上并不存在,真正存在的是如果表达画面内容,回到上次文字的那句话:关键不是你要把东西摆在哪里,而是你要放什么东西进去

图片

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只是简单地处理位置,那么器材就无关紧要了,无论你用什么镜头,把东西摆在这个地方就行了,显然这又违背了我们的认知。

所以,只有认识到构图是内容本身而不是内容的位置,摄影才能与器材产生强关联,因为器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拍摄内容的能力和范围。接下来,摄影将与人的思维联系起来,产生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我到底该怎么去拍,而不是怎么去摆。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摄影的技术,技巧才能得到施展,才能回过来谈画面效果的问题,才能谈物体的形态,谈透视,谈色彩,谈对比,谈物体间的关系。

所以当许多人以为按照公式可以解决问题时,上述的形态,透视,色彩,对比,关系等等无法被考虑到,照片始终不能让人满意。

图片

构图不是摆放,而是表达。

通过这个画面到底想说什么,想让别人感受到什么,或者干脆不考虑比人想感受什么,只是纯粹就是想要表达,那么无论你把主体摆放在什么位置,都能够完成这个目的。

所以,构图也不是没有投机取巧的方法,为什么一开始学习摄影构图要做减法?为什么商业摄影喜欢在你背后拉一块幕布?为什么婚纱摄影明明是外景,却又要把景深吃得很浅?

归根结底都是简化画面内容,让画面简单。因为简单,所以容易表达清楚,容易让人理解。当一个画面只有一个主体时,无论你放在左中右什么位置,都不会觉得某一种方法很糟糕。而在画面只有一个主体时,故意将这个主体放在很偏的位置,那么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也比较容易理解。

图片

为什么许多人拍人物喜欢虚化?就是这个道理,不是说虚化又多么好看,而是虚化后画面主体被固定下来,容易理解。

不信的话,你放两个人虚化一下试试看?感觉一下子就变了。

放一个人,虚化了就能搞定,但是放两个人就复杂了。

许多人觉得这个时候更加考验构图功力了,因为东西变多了,变复杂了。事实却恰恰不是如此,当物体变成多个时,关键就更不是怎么摆了,而是物体间的关系

有些时候,关系是被构建出来的,通过特殊的呈现形式表达了原本并不是如此表达的模式,比如Alex Webb的这张照片。

图片

并不一定所有的构建都利用这种视觉错觉的方式,但能够构建更好的关系,显然能让画面更有趣,而决定画面关键的并不是位置,正如上面这个小男孩的位置。

还有一些关系则是捕捉获得的,这里角度,光线,以及拍摄者想让观众把视角先落在的位置,将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画面,当我们在看多个事物时,我们很难一眼全看进去,观众是有焦点的,焦点移动的顺序将决定照片的故事性,这种问题在单一构图上不存在,因为只有一个主体。但如果有多个主体,想先让观众看哪个东西就很重要,而决定观众想看什么,绝不是摆放这么简单。三分法有一种特性它的交叉位置容易引起重视,但在实际摄影中却有许多人在单个主体中使用三分法。

图片

构图是重要的,但这里的构图并不是我们意义上的摆法,这里的构图是我们能看到什么,我们想表达什么,构图的根本技巧在于我们能不能看得更多,我们能不能有更活跃的思维。

老老实实学习摄影的基础性技巧,正规课程,而不是那种快餐式的,仙人指路式的江湖经验是尤其重要的,那种所谓3小时成为大师,10小时升级巨匠,一听就不靠谱,大学里学摄影要学好几种课程,学2年多。真正的摄影专业需要学习许多真正的专业知识,有很强系统性。

且不说别的,大家仔细想想,纽摄其实是很厚的对吧?你要三句两句说清楚比较难吧?

另一方面,如果自身是个枯燥乏味的人,是个做事情喜欢按照范式的人,是个害怕失败,害怕被人否定的人,那么拍出来的照片,自然也是无聊的。个人修炼,个人境界,个人眼界的提升才能拍出更好的作品,或者至少是让自己满意的东西,因为我们在拍照时,总需要明白,我们自己究竟需要什么。

如果你希望通过照片获得别人的赞美,那这是很难的,因为总有人看你的照片不顺眼的,如果指望摄影爱好能够得来虚荣,那我觉得还不如买一块世界名表戴戴,效果肯定好得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