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锋言冷语 2021-06-30

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喜欢读毛姆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这本书是毛姆的随笔集,书一共分三个部分:怎样读书才有乐趣,怎样的人写出怎样的书,怎样思考就有怎样的人生。无论翻到哪一部分哪一节,都可以直接带着乐趣读下去。

毛姆一开始说,「培养阅读的习惯能够为你筑造一座避难所,让你逃脱几乎人世间的所有悲哀。」这句话说得真好,当然不同的人其避难所也不同,有的人爱阅读,有的人喜欢影视,有的人通过和其他人交谈获得精神自足,还有一些人就是思考和实践。

毛姆说,小说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最重要的一项职能就是让读者获得愉悦感。小说不是传播知识的平台,阅读最重要的是获得乐趣。

在书的「怎样的人写出怎样的书」部分,毛姆“毒舌”了十几个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和其他文学评论员不同,毛姆从作者的成长历程来挖掘他们写书的动机和过程,他认为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作者的“气质”其实悄然地体现在故事和文字中。

比如:菲尔丁写《汤姆·琼斯》,他了解人性,知道彻底的无私是美好的,但在这世界上找不到,想找到它的愿望是幼稚的;再比如毛姆认为简·奥斯汀是一位风趣幽默,对生活有情趣,才华横溢,且对生活细致体验的人,才写出了他心目中一个字都不能删的《傲慢与偏见》。

当然,读这本书还有另外一个体验。从毛姆的笔下,我们了解到这些曾经的大文豪们,其实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如大多数人一样,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书中,毛姆调侃狄更斯丰富的情史,甚至喜欢上了自己的小姨子;他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个挥霍无度的赌徒;他讽刺托尔斯泰让自己的私生子为他的儿子驱赶马车;他嘲讽司汤达其貌不扬,是个两面派,勾引表兄妻子,且从来不懂得感恩。

还有巴尔扎克即便奢侈无度,也不救济自己的母亲,要知道他的母亲曾经用她为数不多的积蓄替他还清债务。对此,毛姆更是在书中直言:“他就是一个极端自私而无德,同时也缺乏诚实与坦率的人。”

所以,从艺术性上来说,小说和小说家是完全不同的。伟大小说背后的小说家们,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是一个极度虚伪的人,或许是他们自己本身的若干毛病才需要在小说中塑造完美的人设,或者正是他们自身的刻薄、丑陋,才产生了让读者感慨、无法忘记的各类小说人物。


之所以看这本书,是因为9月中旬回老家参加了堂哥的葬礼。在来回的火车上把这本书看了两遍,伤感的时候会有那么一丝丝治愈。

堂哥今年45岁,大概是三十几岁的时候显示出了症状,和他父亲-我的大伯症状一致。大伯过世的时候我还写了一篇文章,当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病,后来偶然在一个刑侦纪录片中看到原来还有这样一种病-亨廷顿舞蹈病。

亨廷顿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 H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一般在中年30-50岁之间发病,出现运动、认知和精神方面的症状。亨廷顿舞蹈症临床症状复杂多变,患者病情呈进行性恶化,通常在发病 15~20 年后死亡。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以舞蹈样动作伴进行性认知、精神功能障碍终至痴呆为该病的主要特征。病因是亨廷顿基因上多核苷酸重复序列的错误表达,从而影响不同的分子通路,最终导致神经功能失调和退化。

最可怕的是这种病目前没有治疗方法,如果患上了就只能等待时间来惩罚病人。 而且由于HD是单基因显性遗传病,只要父母中一方患病,一定是50%的几率遗传。大伯家就是如此,他和大妈一共生了6个孩子,目前只有2个堂姐没有被遗传。

想到50%的几率,想到已故世的3个堂姐、堂哥,以及他们的孩子,甚至孩子的孩子,我产生了深深的悲伤和担忧。

在来去的火车上,我不止一次的想,作为一个普通人,堂哥的命运仿佛被写进了小说一般。前二十几年,即使没怎么读过书,但靠着勤奋和努力以及落在尘埃中的学习,也一步步从农村走向大城市,在上海谋得一份工作,娶妻生子。

但是有些人的命运底色,就如上帝写好的剧本。你越抗争,显得越无力。大部分的小说,是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中真实地表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但真实世界里大伯一家、堂哥的剧本无疑更悲凉。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疾病、痛苦、亲人死亡、贫困、犯罪、恶行、希望幻灭,各种各样,不胜枚举。而我此时想起了小时候,那个因为被其他小孩欺负,大喊着堂哥来救的场景。

九月已尽,祝大家十一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