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司马迁壮游路:西安(宫阙万间) 今天去了两个地方:秦咸阳城二号宫殿遣址、大慈恩寺(大雁塔)。本来还计划去参观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可惜今天闭馆。有些遣憾。 宫阙万间 秦人是古老的华夏民族东夷部落的一支,夏商时期,从东方西迁晋南、关中、最后游牧在陇东谷地。擅长养马和御车,是周人的附庸。公元前770年,北方的犬戎攻占关中,灭亡西周。周平王东迁洛阳,秦襄公护驾有功,被册封为诸侯,随后秦人东进关中。穆公时,国力强大,史称“春秋五霸”之一。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迁都咸阳,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国力迅速强盛。经过孝公至秦始皇七代国君145年的建设,咸阳城横跨渭水南北,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人口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宏伟的大都会。 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公元前206年,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熄,秦都毁灭,一片废墟。汉晋时期,这里已变成农田和墓地,只有夕阳下垒垒高台,诉说着昔日的繁华和辉煌。(以上选自秦咸阳宫遣址博物馆的前言) 秦人擅长养马和御车,成为专业技术人员,在哪个朝代都不可或缺。当年,周穆王还在造父的陪同下到西方云巡回视察,欢乐得忘却了应该返回。 只因为在周灭商的时候站错了队,一直被冷落,成为周的附庸。直到秦襄公护驾有功,才被封为诸侯,但仍然有任务,就是攻打并驱逐戎人。 这个部落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一步步走向中国权力的中心,确实不容易。推荐大家看孙皓晖《大秦帝国》及吕世浩讲《史记》。 在《史记·秦始皇本记第六》中提到”秦每灭亡一个诸侯国,都描绘出这个侯国宫室的图形,在咸阳北阪地区仿建,南面濒临渭水,从雍门向东直到泾水、渭水的汇合处,殿屋之间有天桥和环行的长廊相互连接。把从诸侯国所得到的美人、钟鼓,都安置在这些宫殿中。”后来,又修阿房宫等,关中地区的宫殿总计建有三百座,并外建有四百多座。 神奇的是,在方士卢生的劝导下,始皇帝为了能成为“真人”(类似道家讲的仙人),下令将咸阳周围二百里以内的二百七十座宫观,用空中的复道(类似于现在的高架吧)和有围墙的甬道互相连接起来。 真是宫阙万间,转眼灰飞烟灭,都作了土。一己私欲,把整个秦人建立的功业毁于一旦,不可以说是不智的。 另外,把项羽这种焚宫室的做法与刘邦当年封府库的做法比较起来,更能说明项羽对于秦人的痛恨以及“沐猴而冠”的自负。 免费参观 大慈恩寺 玄奘雕像 褚遂良碑文 七层浮图下的南面视野 小朋友有点萌 大雁塔在大慈恩寺的北面,整体建筑呈南北走向,以大雁塔和大雄宝殿为中轴,渐次展开。 最前为玄奘雕像,次为入口(售票处)左右两侧有各种殿,正北就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后是兜率殿,后面就是大雁塔,每层塔看到的景色都会有些不同。相传是当年玄奘藏经所在。再往北则是玄奘三藏院,有关于玄奘的相差介绍。 玄奘是一位矢志传播佛法的人,在此处译经弘法,受后人景仰。难怪河南偃师市玄奘故里的景区只有关门大吉的份了。 中国文化儒佛道合流,进入近代更是兼收并蓄西方学术。目前来看,整个学术融合已经有人在做,比如牟中三,就试图融会贯通中西之学。可惜很多作品大陆未能购得。他的主张有一点值得注意,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即把中国儒释道与西学之康德哲学理性部分做一个综合,为中国文化,世界文化找一个出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