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锡剧团,是常熟市目前唯一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其前身是常熟市友爱锡剧团和常熟县合众锡剧团,两团分别于1955年4月和5月在常熟市、县登记成立。1958年,常熟撤市并县,两团即合并为常熟县锡剧团。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锡剧团停止正常演出,仅演些当时形势下的宣传节目。当时的“乌兰牧骑”式的农村文化工作队,为满足锡剧观众的需求,逐年排练了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小、中型锡剧及折子戏,深入农村、工厂和部队进行演出,填补了锡剧阵地的空白。1970年以后,经常熟县革命委员会领导同意,招收了部分上海及常熟插青和学生,充实扩大成立了常熟县文工团。1978年底,文工团正式恢复改建为常熟县锡剧团。1983年,常熟撤县改市,即更名为常熟市锡剧团。
剧团成立六十年来,挖掘、整理、移植、创作演出剧目有150余出,其中主要演出的大型传统和现代剧目有:《苦叔嫂》、《救风尘》、《狸猫换太子》、《洛阳桥》、《荒江女侠》、《七侠五义》、《灰阑记》、《珍珠塔》、《九天仙女》、《天仙配》、《包公打銮驾》、《秦香莲》、《赵五娘》、《孔雀东南飞》、《十五贯》、《杨乃武与小白菜》、《白蛇传》、《恩仇记》、《寻儿记》、《三女抢板》、《三女审子》、《双玉蝉》、《走上新路》、《红色小战士》、《黄继光》、《八女颂》、《夺印》、《琼花》、《红灯记》、《洛阳令》、《王老虎抢亲》、《纯阳与牡丹》、《孟丽君》、《罗帕记》、《玉凤恨》、《文武香球》、《李三娘》、《三脱状元袍》、《柳如是》、《龙凤合同》、《前珍珠塔》、《长青藤》、《雪地产子》、《白蛇前传》、《叫化鸡传奇》、《阴阳灯》、《多情的芦荡》、《难咽的苦果》、《流泪的雕像》、《传孙楼》、《谢方正进京》、《杨乃武出狱》、《常德盛》、《木马遥遥-森林之王》、《快乐木马》、《侠医缪希雍》、《双珠凤》、《玉蜻蜓》、《@所有人》、《沙家浜》等。
小型锡剧及折子戏有:《追坯船》、《一副保险带》、《三月三》、《红柳朝阳》、《金桥红哨》、《审椅子》、《三亲家》、《金绣娘》、《双推磨》、《断桥》、《盗仙草》、《李翠英告状》、《拔兰花》、《访鼠》、《千里送京娘》、《庵堂认母》、《赠塔》、《见姑》、《摘石榴》、《双美成亲》、《秋香送茶》、《玲珑女》、《庵堂相会》《分家》、《追鱼》、《荷塘恋》、《良心》、《传家宝》、《钟声》、《生日》、《偷娘记》、《家有长子》、《醋是甜的》等。
剧团早期前辈锡剧名家有:钟嘉禄、徐庭贤等。
老一代主要演员有:王义生、吴筱楼、黄杏云、黄河、梅桂珍、陈凤燕、顾秀英、黄翠芳、徐玉英等。
中青代主要演员有:孙卫雄、庄澄、邹云秀、何惠萍、薛川宝、吴汝贞、王小平、薛梅媛、曹羽、汪跃进、张敏亚等。
新生代主要演员有:王卫星、韩桂芬、俞新跃、蒋丽娟、金冬梅等。
剧团整理、创作的剧目《龙凤合同》、《长青藤》、《多情的芦荡》、《谢方正进京》、《杨乃武出狱》、《常德盛》、《快乐木马》、《侠医缪希雍》、《@所有人》等,分别参加江苏省锡剧节、江苏省新剧目观摩演出、江苏省戏剧节、中国艺术节展演、中国戏剧节和中国儿童戏剧节,荣获集体奖28项,单项奖64项。
剧团长期坚持在江、浙、沪一带及常熟城乡巡回演出,受到广大锡剧观众的欢迎和较高评价。
时代在发展,改革无止境,传承和弘扬锡剧艺术,必须走创新探索之路,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常熟锡剧团将继往开来,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