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家姓趣事典故——牛姓

 闫乾易 2021-06-30

家谱传记




一、对牛弹琴

源于汉朝牟融的《牟子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各其耳矣。”古代有个很有名的音乐家公明仪,能弹得一手好琴,但轻易不给人弹。在城里住着太过嘈杂,便搬到农村幽静处,饮酒弹琴,好不痛快。

一天,他见牧童骑牛放牧,吹着竹笛,悠闲自在,便突发奇想,人民都说我弹琴到深处,听者都想翩翩起舞,我何不弹奏一首欢快的曲子,让牛给我跳舞呢?于是公明仪就认真地弹奏起来,弹得满头大汗,但牛只是低头吃草,仿佛无动于衷。公明仪很是丧气,手按在琴上,无意间发出“哞哞”之声,那牛立即竖起耳朵,抬头望来。公明仪自觉得可笑:“牛把我的琴所发出的声音当成是小牛叫了。”今天用来比喻听的人不懂说的人所说的是什么,也讽刺说话的人不看对象,白费口舌。

二、牛皋与岳飞

说牛皋,不能不提岳飞。如果说故事中的岳飞和牛皋的关系过于简单化,那么两者真实的关系又如何呢?

史实表明,牛皋和岳飞既是好朋友,上下级的关系也处理得很好。以庐州之战为例,当时与牛皋一同驰援庐州的还有徐庆。徐庆是岳飞最宠爱的部将,而牛皋则是一年前才归属岳家军的。庐州之战结束后,其他官员在给岳飞回信中只提“牛皋如何如何”,并没有谈及徐庆的表现,这与岳飞的考虑是不一致的。岳飞在向南宋王朝奏报时,就把牛皋的一些功劳转到徐庆身上,使徐庆得到非同一般的破格提拔,而牛皋的官秩却仅升了两级。显然,岳飞在平衡新老部下的关系。但牛皋并不介意,他天性豁达,又极其聪明,很能理解岳飞的难处,甘愿服从大局,事实上他曾多次让功。攻破随州之役他就主动推张宪首功,并说:“吾之存心者,国事耳。功何争为!”从岳飞这方面看,虽然他在局部搞平衡,但总体来说还是公允的,使牛皋在其军中节节高升,地位超过了岳家军旧部的很多大将。

据专家考证,岳飞生前,其部将升正任承宣使的,仅有王贵和牛皋两人,连岳飞最为倚重的张宪也不过是正任观察使,比牛皋要低一阶。曾经“夺过”牛皋功劳的徐庆,也不过是正任防御使而已,比牛皋要低上两阶。而可代替岳飞“摄军事”,主持全军事务的只有王贵、张宪和牛皋三人而已。可见,岳飞是重视牛皋的,也非常认可他的才能。

岳飞长期在前线作战,体恤下情,能够了解下级的长处,倒是史称“知人善任”的宋高宗赵构不识货。1139年,通过议和,南宋重得河南之地。群臣讨论哪员大将去镇守时,宋高宗说:“岳飞军中偏稗,如董先、牛皋颇骁勇可用,但先好货,皋嗜酒,皆有所短,未可统众。”认为董先好财,牛皋好酒,不能统众,不让他们驻守河南。其实牛皋等人有缺点不假,但如果能像岳飞那样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何尝不可以委以重任?结果金国大兵压境时,宋高宗所任命的东京留守孟庾望风迎降;权西京留守李利用弃城逃跑;南京留守路允迪也投降了。宋高宗信任的人,非降即逃,而他不信任的人,却在此不久后大败金兵。由此也可见,若不是岳飞对牛皋格外重视,在宋高宗的偏见之下,牛皋怎么可能节节高升呢?

牛皋与岳习之所以相处融洽,既与他们为人正派、胸怀坦荡有关,也在于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岳飞言必称“直捣黄龙”;牛皋则向高宗面陈“伪齐必灭之理,中原可复之计”。岳飞“恨十年之功,毁于一旦”;牛皋叹:“所恨南北通和,不以马革裹尸”。可见二人虽性格各异,却称得上知音。了解到这一点,我们就会猜想,牛皋绝不是一个头脑简单、可有可无的追随者,而是可以和岳飞把酒论英雄的智勇双全的大将。

想要了解具体姓氏文化,可以参考北京家谱传记机构编辑《百家姓寻根手册》

书籍主要内容:

1.姓氏文化概论

2.姓氏渊源

3.迁徙分布

4.郡望堂号

5.家谱收藏

6.字辈排行

7.家训选辑

8.姓氏楹联

9.趣事典故

10.姓氏名人

服务电话:010—68920114       8841 5586

参观咨询: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海淀图书城)25号楼家谱传记文化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