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姓氏文化:植姓

 闫乾易 2021-06-30

姓氏渊源

得姓始祖

勾践。夏少康之庶子封于会稽而有越国。勾践是春秋末越国国君,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6~前465年在位。勾践即位后,在夫椒一役中,遭吴国反击,兵锋大挫,退保会稽山,后用范蠡计向吴王夫差乞和。勾践返国后,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锐意灭吴雪耻。后乘吴王夫差北上争霸之际,发兵袭吴,继以频繁的攻扰,至公元前473年,勾践一举灭了吴国。旋乘胜渡淮,大会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州),称为霸主。周天子使人赐胙,命为伯爵。植氏是越王之后裔,但越始封于谁在史籍上无记载,而越王勾践复兴越国,称霸诸侯,乃春秋五霸之一,功勋殊可惊人,举措可泣鬼神,故后世植氏多尊勾践为其始祖。

第一个渊源

源于姒姓,出自春秋末期越国王族之后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和《元和姓纂》等记载,越王之后有植氏。夏王朝时期,君主姒少康将自己的庶子姒无余封于越地,建都会稽(今浙江绍兴),从此有越国。勾践,名叫姒菼执,他就是春秋末期越国国君,是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 496~前 465 年在位。勾践即位后,在“夫椒之役”中遭吴国反击,兵锋大挫,退保会稽山,后用范蠡计向吴王夫差乞和。勾践返国后,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锐意灭吴雪耻。后乘吴王夫差北上争霸之际,勾践发兵袭吴,继以频繁的攻扰,至周元王姬仁三年(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吴王夫差二十三年,公元前 473 年),勾践一举灭了吴国。旋乘胜渡淮,大会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州),成为最后一代春秋霸主。当时周元王曾派遣使臣前来赐胙(祭福之肉),命为伯爵。植氏,就是越王勾践之后裔,被敕封在南越植邑(今广东番禺南部),其后裔族人以地名为姓氏,称植氏,世代相传至今。

虽然在史籍上没有记载植氏始封于谁,而越王勾践复兴越国,称霸诸侯,乃春秋五霸之一,功勋殊可惊人,举措可泣鬼神,故而后世植氏族人大多尊奉勾践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

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植,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植,是西周时期设置的官位,有两种:一是专门负责建造城池的官员,称植史,隶属于天官府司,职在大役之上。另一是在春秋时期的主力军队的监军者,称植人、或植令。这在典籍《周礼·大司马》中有记载:“大役与虑事,属其植。植,筑城桢也。又,将领主帅监作者,谓之植。”例如在史籍《左传·宣公二年》中就记载,春秋时期的周顷王姬壬臣十二年(公元前 607 年),宋国大夫华元,即官为植,领军巡察国境边疆,有功。

在植史、植人、植令等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植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

源于天竺,出自古印度人之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古印度人大多为信奉佛教者,有僧人在大唐盛世期间入中原者,自号“直性婆罗门拘尸力士”,后以佛偈“欲植善种求胜福田,菩提树者证佛果处也”为本,随汉俗改以“植善”为氏,称植善氏,最后融入汉族,省文简改为单姓植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

源于柔然族,出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中的植黎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植黎氏,是东晋十六国时期至南北朝时期代北鲜卑民族中的一个部落称谓,在南北朝时期归入北魏王朝。

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 493~496 年)间迁都洛阳后大力推行的汉化改革过程中,植黎氏族人为了有别于鲜卑族的素黎氏,大多改汉字单姓为植氏,但亦有改黎氏者,后皆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五个渊源

源于百越族姓氏,壮族有植姓。

迁徙分布

植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当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六十三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六百九十六位,人口约二十九万五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0.0018% 左右。

植氏源起于古时越国王族后代,古越国原在今浙江中南部一带,战国初期得封于植邑,因此得姓。在其得姓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即繁衍滋长于该地。晋室南迁至江东时,一些北方豪族也随之迁于今浙江中南部,并强行抢占土地,掳当地土人为奴,致使植氏避难四奔,南迁福建,西徙江西,北上安徽。

姓氏名人

植廷晓(?~公年元 971),东莞人(今广东东莞)。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将领。

植轩(生卒年待考),明朝官吏,曾任文昌知县。

植以进(生卒年待考),广东开建人。著名明朝孝子。文盲。家贫,居于山中。父早没,事母极孝。

植敏槐(生卒年待考),字穉青;四川邛州人(今四川邛崃)。清朝学者、教育家。清顺治八年举人。战乱之后,郡内书籍尽毁,以家藏《礼记存要》一书,教授诸生,达二十余年。筑室白鹤山南,学者称鹤山先生。

植尧兰(生卒年待考),广西怀集人(今广东怀集)。清光绪十六年进士及第,中第三甲二十名。

植久安(公元 1902~?年待考),四川邛崃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黄埔军校第五期炮科毕业,中央军校校尉班第三期毕业。参加过著名的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炮兵团排、连长,第十八军炮兵团副营长,江防军总指挥部炮兵指挥所副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镇江炮台要塞副指挥,长江中下游江防总指挥部岸防炮团少将团长。

年,植久安因对倭战事失利而被撤职,后调任成都中央军校炮兵科上校兵器教官,炮兵科上校附员。1948 年,植久安辞职,返乡定居。

植峻岭(生卒年待考),四川邛崃人。黄埔军校第十期步校毕业。

植登超(生卒年待考),四川邛崃人。黄埔军校第二十三期步校毕业。

想要了解具体姓氏文化,可以参考北京家谱传记机构编辑《百家姓寻根手册》

书籍主要内容:

1.姓氏文化概论

2.姓氏渊源

3.迁徙分布

4.郡望堂号

5.家谱收藏

6.字辈排行

7.家训选辑

8.姓氏楹联

9.趣事典故

10.姓氏名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