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允许抑郁症患者表达自己的公主梦,她才能走出来

 三清心理感悟 2021-06-30

抑郁症患者需要一个安慰的美梦,刺破幻想才是可怕的痛

原创2021-05-18 07:00:00·三清心理感悟

有一个妈妈有一天咨询的时候很是愤怒,她说我的孩子就是伪装的,就是逃避,不想参加考试。有的时候还自残,用刀割自己的手臂,我看虽然割了十几个口子,但都是很浅。我觉得她就是吓唬我,我真想撕开她的伪装,省的骗自己又骗我们,这样会把她耽误的,马上要考试了,真的没有时间了。

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的,我们很容易看清楚别人。但是每个人都很难看清自己,我们会给自己很多理由,给自己很多问题合理化,那么我为什么不赞成这个妈妈这样呢?

一、因为理解我们才能够帮助到别人,否则我们只会指责。

理解别人,代表着我们能看到别人的压力,别人的痛苦,我们才能试着帮她解决痛苦。如果我们简单粗暴,觉得不就是参加考试吗?有什么了不起的,谁的人生没有经历过考试?逃得了一时能逃得了一世吗?我们总是给孩子拉回到现实,而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现实就是痛苦,那个正是自己内心害怕的和逃避的。

如果一个妈妈习惯性地讲道理,满嘴都是正事,对孩子来说,这样的妈妈就是自己痛苦的根源。所以她才会远离妈妈,因为这样至少自己不用马上面对,自己可以享受暂时的快乐。可以让自己暂时心安而不至于那么焦虑。当然,妈妈的话每句都是有道理的,可是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这样的话就是有问题的。

一个拼命的隐藏,拼命的防御,一个说你不要隐藏,不要防御,这实际上就是完全的对立。所以关系一定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不过度干涉的基础上。即使是妈妈,即使是孩子,也应该有界限感。各自负起自己的责任,否则就容易变成互相伤害。一个人的付出,另一个人看不到,甚至被看成了伤害,最终会变成费力不讨好。

二、只有亲情有爱有行动有心,才能建立亲密关系,才能感化孩子

有一个孩子出现精神疾病已经十年了,十年来,妈妈陪伴孩子没少吃苦。因为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总是打妈妈,所以妈妈内心也好有很多怨气。当妈妈来到我这里咨询的时候,我首先鼓励妈妈把自己内心的不满表达出来。然后妈妈哭了很长时间,情绪平稳之后说自己从小到大特别优秀,从来没有让自己的爸爸妈妈操过心,自己从小到大都是学霸,最后考上了名牌大学。

当然,妈妈也想孩子像自己一样,不让父母操心,就能够各个方面都优秀。可是情况却完全相反,每个事情都得妈妈操心,而且孩子学业也不好。孩子也很努力,就是成绩上不去。孩子也痛苦,妈妈也难受。我鼓励妈妈找到自己原生家庭和这个家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孩子哪一点像妈妈,哪一点像爸爸,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对妈妈攻击的?当时发生了什么?

经过两次咨询之后,妈妈有一天突然从内心对孩子有一种无名的亲近,觉得自己多年都没有这样对孩子亲近和说话了。妈妈突然发现,原来这么多年自己一直非常嫌弃孩子。从内心深处从来没有尊重过孩子,这次妈妈改变过来,孩子要求做什么,妈妈就去做什么。过去自己虽然也会做,可是嘴里会唠叨。批判孩子不懂事,这么大了,总是指使自己。

三、看破不说破,同样适合亲子关系。

不能因为自己是父母就肆无忌惮地对孩子什么都说,口无遮拦,肆意妄为,有的还会因为孩子不听话,诅咒孩子。我咨询中遇到过很多这种情况,你不听你妈妈的话,你就是个逆子。你骂你妈妈,你会不得好死,你会下地狱。更有甚者,孩子都犯错误了,妈妈会给孩子下跪,然后诅咒孩子说老人给孩子下跪孩子一生都不会得好。

很多时候都是情绪的宣泄,这根本不是教育,也根本不是亲密关系,这样的父母简直是制造仇人。所以即使父母看到的绝对正确,也要装作看不到,因为很多时候都是靠孩子自己去觉察,自己去体悟。如果父母处处跑到前面,这实际上是限制了孩子探索的勇气。该孩子学习的功课,父母帮忙学了,等孩子长大了,才发现自己什么本领没有学到。那个时候他就会既恨自己,又恨父母。

我们生活中也要学会不要揭别人的短,那个是别人怕见光的,怕被别人看到的部分。如果你说了,别人就会离开你,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所以疗愈有心理问题的人,不要去揭他的伤疤,他需要隐藏,需要保护脆弱的自己。需要一个梦来给自己希望,需要一个幻想来补偿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挫折和痛苦。

我们越是反对,他隐藏得越深。当我们认同他的时候,他自己自然会看到,因为没有反对就没有防御。所以疗愈心理问题的第一步,是认同而不是批判,否则适得其反,变得费力不讨好。

三清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催眠师,今日头条签约作者,老师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老师的心中,没有谁是不正常的,没有谁是病的,心变世界就变。喜欢老师的文章,可以关注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