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贺上联:天若有情天亦老,难倒无数才子,最后被一酒鬼随口对出

 贵而全之 2021-06-30

《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对联文化,追根溯源,无从查证,历史悠久。文人骚客,吟诗作对,当作娱乐,无数佳作,传唱千年。

大家应该都有类似的感受,随着年龄逐渐增长,“年味”却愈发变淡,和幼年时期大不相同,很多习俗也被一一简化,原本异常隆重的春节似乎已经变为一个普通的传统节日。而被保留的几个传统习俗,便是贴春联、年夜饭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也只能从这些方面感受年味,其中贴春联这一举动可谓是历史悠久。

最初,人们只会在门上张贴门神,王安石在《元日》这首诗中便充分的描写了人们于新春佳节更换门神的举动。不过,随着有人开始用对联代替门神,对联便成为春节的“新宠”,每户人家都会在门上张贴新的对联。

对联出现之后,同样深受文人墨客喜爱,成为他们日常的一种娱乐活动。例如,当大家聚在一起饮酒,便可以吟诗作对,以此作为筹码,甚至还出现了“曲水流觞”的形式。众人围着溪水而坐,根据盛酒之觞的流动决定谁吟诗作对,这种娱乐方式一直流传到今天。

而在唐朝,名士层出不穷,更是将吟诗作对推向巅峰。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以及贺知章、骆宾王、王勃等人,皆是这个时代的名家,他们的作品传唱千年,不少还被收入语文教材之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同样生活在唐朝的诗人,还有被称为“诗鬼”的李贺。他曾写过一句诗,内容为:“天若有情天亦老”,虽然有不少人纷纷作出下联,但总体并不完美,并不能与上联形成完美对照。这一点,古人对其要求极为严格,除却格式、字意之外,总体立意也应该有所关联。

由于长期无人对出令人满意的下联,李贺这句诗在当时也成为一大谜题,后世多少学者都在此折戟,他们认为这句话根本无法可对。直到宋代年间,一位酒鬼在醉醺醺之际,突然想到这句百年无人可对的绝句,脱口而出:“月如无恨月长圆”,在场众人听闻无一不对其表示钦佩,此下联堪称佳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不过,那位酒鬼并非默默无名之人,他本名叫做石延年。刚开始,石延年参加数次科举,皆名落孙山。宋真宗在位时,他颁布了一项特殊的法令,如果有考生三年都没有中举,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入仕途。不过,石延年具有古文人风骨,羞耻于这样做。

之后,石延年顺利进入仕途,一步一步从地方官员进入中央。他除却才华横溢之外,还具有敏锐的政治嗅觉。当时,石延年多次进谏劝皇帝注意西夏、契丹,但皇帝并没有在意。直到西夏进犯边境,皇帝才对石延年开始重视。

另外,石延年有一大爱好,便是饮酒。在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有一个叫做刘潜的人,他同样喜欢喝酒,并且常常同石延年比较酒量。一次,二人前往新开业的一家酒楼畅饮,从白天喝至晚上,依旧面不改色,连酒楼老板都被二人震惊。一段时间后,大家才得知那两人便是酒仙刘潜和石延年。

总而言之,在当时石延年之酒量人尽皆知,他还新创了不少喝酒新词,例如“巢饮”、“鳖饮”、“鬼饮”等。甚至连皇帝都得知他非常喜欢喝酒,时常劝诫他适当饮酒,爱惜身体。只可惜石延年并没有听从,年仅四十七便去世,后人推测与其饮酒无度有关。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家在闲暇时间的娱乐方式有多种多样,甚至仅用一部智能手机便可以解决,相比古人的娱乐方式自然更多元化与有趣。但是,似乎也缺乏了古人吟诗作对的文学情操,大多娱乐方式皆为消磨时光,对自身并无多少提升,尤其是一些游戏的出现,已然占据年轻人绝大多数时间。

所以,在新的时代,大家该如何继承古人的高尚情操,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成为关键。否则,我们将很难欣赏到类似于“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有恨月长圆”这样的佳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新的时代赋予其新的内涵,这才是年轻人的目标,也是一种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