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波把曾国藩家书讲得很生动,既生动地诠释了他的一生,又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他说,曾国藩是个笨小孩儿。曾国藩小时候读书很刻苦,但是很笨,最典型的一次是晚上读书时,小偷溜进了他家,躲在梁上,准备深夜下手。灯下,曾国藩一直在重复背诵一篇文章,到了夜半,还没有背会。小偷睡了又等,等了又睡,天已三更,这个孩子还没有背会。小偷实在气不过,从梁上跳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把文章背了下来,然后,拂袖而去。后来,曾国藩科举也不顺利,考了几次,才有机会中举。曾国藩在学问上下过大功夫,是立志在学问上有所成就的人,但是,他留给后人的,主要是记述家庭琐事的家书。我们还在看曾国藩的书法,也是中规中矩,没有锋芒,没有个性,全是功夫字。曾国藩的笨还体现在带兵打仗上,虽然,在与太平天国的作战中,成就了他一生的辉煌。但是,他也常常打败仗,更重要的是,打了败仗,还常常欲跳河自尽。完全没有将帅的风度。但是,就是这样的笨小孩儿,成为晚清最后一代大儒。有人评价中国的圣人,有两个半人,其中一个是王阳明,一个就是曾国藩。在上世纪战火纷乱的年代,有两大统帅,一个是红军的毛泽东,一个是国军的蒋介石,两个的性格不同,信仰不一,但是,他们都崇拜同一个人,他就是曾国藩。就连红军提出的三大主义八项纪律,也曾国藩的治军中都有过类似的提法。  曾国藩是个笨小孩儿,却成就了大事业。他的“笨”,有哪些可供我们借鉴学习呢? 一是不说谎。说话是修行的第一功夫。古人修身常讲半日读经,半日静坐。读经是吸收,重在更新;静坐是反思,重在守成。说话的最高境界是不说话,少说话,底线是不说谎话。谎话就是假话,和事实不相符合的话。说了假话,需要用更多的谎言来弥补,就会走更多的弯路。时间久了,一个人说的和做的总不相符,就成了双面人,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活得很累。一个人的语言和思想不相符,很容易导致语言和行动也不相符,这时,就不是老子所讲的“营魄抱一”,也就很难充满精气神,也更不会有什么战斗力了。我认为曾国藩经常写日记,经常反省自己,就是在格物致知上下功夫,就是找到简单而纯真的自己,并不断坚守自己。不说谎是修身的第一功夫,看似简单,却难以坚守,一个人,时时在言语上观照自己,才会让思言行合一,才会安于当下,成为一个有力量的人。 二是不偷懒。曾国藩是记忆力不好,但是,他肯下功夫,一个读到半夜也不懈怠;小偷聪明,但是,他不肯下这笨功夫啊,他习惯于走捷径。所以,肯下功夫的人,坚持读书,科举,治学,修身,齐家,治国,成了圣人;而不肯下死功夫的人,习惯于放弃,取巧,钻营,娱乐,就成了普通百姓。无论是书法,作文,还是带兵,曾国藩都不像一个聪明人,但是,他懂得下功夫。即使打仗,他讲究的也是打硬仗,拼的也是一股狠劲。人生最怕两个字,懒和怯。而我们所说的懒,不是表面的,象征性的,而是骨子里的。由此,我想到了一个词,叫假性努力。有一些人,表面很勤奋,其实并没有把勤奋下到骨子里面去,只是象征性地学习,象征性地工作,这种勤奋不但骗了别人,也骗了自己。人生没有白走的路,看似聪明者,常常是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大坑。不偷懒,不但说给年轻人,也说给中年人,老年人。有时候,我们是否偷懒,连自己都不明白,想来真是可怕。三是不绕道。就如曾国藩背书,背不会也要背;科举,失利了,明年再来,又失利了,那我还来;打仗,败了也要打,屡战屡败,那就屡败屡战。这种死磕到底的精神,也许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绕道,不是体现在对别人不放过,对事情不放过,而是对自己不放过。书背会不背会那是结果,而肯背不肯背却在于自己;科举考取与不考取有很多原因,考不考却在于自己;打仗的结果也许还有天意,但是,怎么打却全在我自己。不绕道,不是打败对手,而是活出自己,是一种很恣意、很妖娆的活法。前几年,在教育科研上做了一些努力,我得到了一个词,那就是学会和问题共处。人生有很多问题,我们要做的不是绕着问题走,不是对于问题避而不见,而是积极地发现问题,面对问题,和问题共处,然后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之后呢,一定是又有了新的问题,就如山的那面还是山一样。有人会说,这样的人生太累了,是的,很累,但也正是在这样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中,我们走向暮年,走向成功,走向成熟。要不,我们为什么白白走这一生呢? 有了这么三点,似乎可以解决很多人生中的问题,笨小孩儿也可以成为有出息的孩子,但是,我想到了很多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们很诚实,从不撒谎,他们不偷懒,披星戴月地耕作,他们不绕道,每天都是汗流浃背,会什么他们活得还是那么痛苦呢? 我想,大约还是没有真正在这三个“不”上悟明白。他没有真正的问过自己,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没有真实地问过自己,很容易说出自己都不信的谎言。他们是很辛苦,但是,辛苦既有体力的,也有脑力的,他们没有大的格局,看不到大的世界,这种偷懒是真正的,只关注于眼前吃喝的大懒汉。他们不绕道,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更多的道路,他们不是在坚守,而是在向眼前妥协,向生命妥协。所以,在这三个“不”之后,还要加上一句,要更新,古人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不断地舍弃,不断地选择,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坚守,才会看到更大的世界,才会成为真正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