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品市场犹如雾里看花,挥之不去的雾,搅扰不了爱花的人

 绘事 2021-07-01
《圣母子与天使》(Virgin and Child with an Angel)是伯纳德·贝伦森(Bernard Berenson)在1899年替加德纳夫人从伦敦艺术品交易得来,最终以14,500英镑的价格成交。这其中还有一段插曲,最初是加德纳夫人得到消息,听说罗马的奇吉家族中有人要出售桑德罗·波提切利的画作,这是艺术收藏家不可多得的一件作品。

正如今天的艺术圈还在传说,波提切利创作了人类艺术史上最不朽的人物肖像,如今能够在民间流传的,可以交易的,据说只有十幅刚刚出头的数量。说是其它有一些都在各个美术馆中馆藏,不能被私人收藏。听到这话,六月劝你也别太在意这存世多少量的事,别认真。

拍卖行总是要制造一些紧张的节奏,这类作品果真是稀少些,可是画儿永远是静静地在那里或这里,声势之下,只是人的声势。似乎本应是淡雅的油彩味,转化成了浓烈的铜钱味,向着观者翻涌扑鼻。


这次春拍的节奏带得就特别到位,六月发现有一处不便透露的透露,颇有十二分玩味。一头是通告拍出个第一加第二的排名,有一头则是透露只出了一次价,而且是出价较低时,然后就退出了竞拍,背后是一位来自亚洲的客户。


六月仿佛听到隔空喊话的意味,类似留给亚洲人出价的作品不多了,赶紧收了吧。这种场合怎么会缺位了亚洲人,没有缺位,缺了坚持到底的亚洲人。要不要武断一下,下一个竞品第一,十之八九会是一位亚洲人。当然,只要不是类似达芬奇的《救世主》一类的画作。相信亚洲人是会很豪横地捡起早先落在拍卖场的面子。


于是乎中了拍卖场的名利谋。其实说说拍卖场的事,也是挺有意思,现在的亚洲人面对艺术品,一是懂得行情,二是有了理性,少有再为面子而拍了。犹如加德纳夫人所处的那个年代,价高的艺术品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以及学院派的作品,而且要求收藏人的身份,流通居多的,是眼前的印象派,以及更为先进的后印象的作品,说是当时的低价品也不为过。


暴发了的美国人,以及俄罗斯贵族,收获时价贵重的早期作品已经为数不多,多数是印象派的作品,用横扫一词来形容当时美俄的藏家,同样也不为过,正因此,美国和俄罗斯现今的各大博物馆会有大量的印象派藏品。个中缘由只因人的观念,老牌的馆藏对新兴艺术的不看好。


因此,加德纳夫人一获悉波提切利画作的报价,便向贝伦森询问《圣母子与天使》这幅画是否值3万美元,贝伦森果断说了不。因为在前些年,贝伦森曾替加德纳夫人,以3400英镑购买过一幅波提切利的《卢克蕾提亚的故事》(The Story of Lucretia),大约1.6万美元,居然现在涨了快有一倍。

一大意于是错失了第一入手的时间,几个月后,价格涨到了7万美元,贝伦森似乎缓过神来,建议加德纳夫人购买,于是有了今天陈列在加德纳博物馆的光荣。就在第二年,1900年,加德纳夫人没有通过贝伦森,以4万美元,购得了波提切利的又一幅作品《耶稣诞生》(The Nativity)。


oOooOoooOooooO
谈点绘画的事儿

无问西东

不分青红

往白处说

……

绘事

微信号 HuishiArt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