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名称职教研员必须掌握的四种能力

 木香草堂 2021-07-01

从机制层面看,“教研员”这一角色既不是“行政”,也不是“老师”。但在实际工作中,其又像“行政”,也像“老师”。其实,早在20191130日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而且首次提出了教研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政治素质过硬、事业心责任感强、教育观念正确、教研能力较强、职业道德良好等五个方面,该《意见》为基层选拔教研人员与有效开展教研工作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也突显出教研人员这支队伍的独特地位与特殊作用。笔者作为教研队伍中的一员,一直认为“教研能力较强”这一条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成为一名称职的教研员,且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研究与指导作用笔者认为以下四种能力必不可少

第一,形成教研主张。笔者认为,教研主张是在大量学科教研实践的基础上反复提炼形成的体现并指导区域学科教学的一般范式,具有区域性与学科性特点。比如一节优质的学科课堂与一位优秀的学科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如何设计;区域内校本教研怎样开展才能真正落地生根等,对此作为学科教研员必须深入研究,科学提炼,最终形成自己的学科教研主张,从而有效指导区域内学科教学工作。绝不是人云亦云,泛泛而谈,零敲碎打。

第二,精准指导教学。教研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应该姓“研”,“教”则是前提。“研究、指导、管理、服务”是其基本职能。如何有效精准指导教学,这就需要教研员长期关注课标、教材,走进课堂,分析教情学情,尤其要关注常见课型常态化效果,比如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如何开展才能确保有效等,这就需要从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施教手段、作业设计、试题命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提炼形成带有普适性与规律性的共识。于此,区域性的学科教研才有可能对不同学校,不同师生群体产生真正的指导作用,而不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第三,搭建成长平台。教研员要有甘为人梯、为人嫁衣的胸襟与气度,更要有打造优秀学科团队的执着与谋略。通过长远规划,精心设计,开展系列学科教研活动,如公开课、主题讲座、学科竞赛、各类评选等,及时发现并挖掘学科内优秀教师发展的潜能与动力,有组织有计划的为各年龄层次教师提供多种专业成长发展的机会与平台,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努力让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进步,从而为学科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培育一支优秀的教师群体。

第四,提供优质资源。实践证明,丰富多元的教学资源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与源动力。教研员要有统整区域内学科教学资源的能力与定力,将区域内学校教师现有资源与专长进行分工与整合,集思广益,实现资源共享。同时,教研员应充分利用各种外出交流学习,自身见多识广,同行众多的机会平台,广泛收集各类教学资源,及时进行整理汇编,针对性下发给区域内学校教师,供他们教学实践参考。殊不知,在信息数据异常繁多的当下,教研员应学会打好学科教学质量提升的“组合拳”,形成区域内教研合力,切忌单打独斗,不成体系。

常言道,实践出真知,磨练长才干。教研工作也是如此。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研员群体是连接教师与学科之间的纽带与桥梁。自身能力与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区域内学科教师队伍成长与教学质量提升。基于此,加强教研队伍建设,提升教研工作生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研人员,笔者认为掌握好上述四种能力则是有效加强和改进基层教研工作的关键与突破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