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乙肝患者低病毒血症是怎么回事?

 肝博士杨明博 2021-07-01

有病友问我,吃了多年的抗病毒药,病毒一直稳定控制在检测下限。昨天检查病毒出现了反弹,问我是不是耐药了?

看了一下他的检查结果,病毒量500多个,而之前的检查都低于检测下限。

这种情况血液少量存在的病毒,在临床称为低病毒血症。这并不是耐药,但是有可能会诱发耐药,并有可能让病情仍在缓慢进展。

什么是低病毒血症?

低病毒血症这一概念来自于艾滋病研究领域,指的是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患者体内病毒数量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但不完全消失。慢性乙肝也存在低病毒血症这一现象,指的是血浆中乙肝病毒持续存在或偶尔可测到,但HBV病毒DNA载量检测低于2000 IU/ml。这种情况普通的PCR技术检测不出来,而灵敏度高高敏PCR技术才可以检测到病毒。近期发表的一些数据显示,即使接受一线HBV抗病毒药物治疗,仍有20%~37.9%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患者处于低病毒血症。

低病毒血症可以分为两类:持续性低病毒血症是指用灵敏的qPCR法检测至少2次,每次间隔3~6个月,血清HBV DNA均为阳性,但均<2000 IU/ml;间歇性低病毒血症是指用灵敏的qPCR法检测至少3次,每次间隔3~6个月,HBV DNA呈间歇性阳性,但<2000 IU/ml。

为什么会存在低病毒血症? 

众所周知,为了实现通过抗病毒治疗降低乙肝相关死亡率的目标,欧美指南和2019年新版的《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按照强效低耐药原则,将丙酚替诺福韦(TAF)、替诺福韦酯(TDF)和恩替卡韦(ETV)作为一线抗病毒药物。

早期的抗病毒药物比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阿德福韦酯,由于耐药靶点不高,很容易存在耐药的病例,新指南同时建议服用传统抗病毒药物改用一线药物。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换成一线药物恩替卡韦,也会有相当一部分病例存在低病毒血症,这是因为拉米夫定、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三种传统药物和恩替卡韦存在相似的耐药位点,对于传统三种药物耐药的慢乙肝患者,同时也会对恩替卡韦耐药。

诊断低病毒血症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1)患者对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差。

如患者漏服抗病毒药,自己减少药物剂量,或改为隔天服药,或服药方法不当等,如ETV未遵从餐前或餐后至少2 h空腹服用;丙酚替诺福韦最好随餐一起服用等;

(2)基线HBV DNA水平对48周NAs治疗效果的影响。

HBV DNA水平≥10的8次方拷贝/ml的患者治疗至52周时HBV DNA虽有明显下降,但仍可检测到的概率为33.8%,持续治疗3年时为23.5%。对这些高病毒载量患者或许应该延长治疗后再观察时间再作低病毒血症的诊断。

(3)HBV耐药突变。

包括恩替卡韦治疗后耐药,拉米夫定、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经治的恩替卡韦耐药(4)药物与药物、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对一线NAs抗病毒作用的可能影响。

(5)排除HBV检测因污染带来的“假阳性”结果的可能。

低病毒血症的危害有哪些?

LLV不仅与病毒学突破、耐药、肝纤维化、肝细胞癌(HCC)等临床危害有关,还会进一步加重特殊人群(肝硬化、HCC患者)的病程。

明博,西安市第八医院肝病四科主任,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长安医学张氏肝病流派第四代传人。

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肝病专业青年委员会委员,亚太肝病诊疗联盟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脾胃治未病与中医外治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理事;西安市中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脂肪肝学组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的中医药防治。先后在国际期刊上发表SCI学术论文3篇,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支军宏临证精华》1部,《成冬生临证撷要》1部,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西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目前主持陕西省科技厅课题1项,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项,西安市科技局课题1项,参与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4项。2017年莲湖区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首届中国医师节被评为西安市首届“最美医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