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10-31】查看收藏“写文章”

 林子漫笔 2021-07-01

  当今信息社会,资讯极其海量,传播方便迅捷,我们稍纵即逝的创作灵感,如何保鲜收藏?没错,在身边经常没带笔纸的情况下,智能手机的收藏或便签功能非常实用,将引发乍现灵光的随机信息即时储存在收藏夹或记录在便签盒内,待有空时再调阅思考,便能恢复大部分的灵感。

  比如,前段时间看到人民日报微公号发的【夜读】《你的梦想有多雄奇,中国就有多美丽》,情绪倍受感染,可惜手头较忙,没能及时撰写“读后感”,便先一键收藏了。翌日,考虑到之后几天亦会繁忙,讲究时效性的读后感可能是来不及了,遂以按者注的形式,写了个百字短文《一起打卡“新时代”》:“昨天,盛大的会议已胜利闭幕。今天,新一届班子将集体露面。几天之前,人民微博《给青年的一封信:你的梦想有多雄奇,中国就有多美丽》瞬间火了,开始到处霸屏,进入高光时刻。直到昨晚,人民夜读才正式炖熟端出了这碗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心灵鸡汤。下面,林子漫笔邀请大家一起欣赏,为它打call!'都说时代匆匆,但时代哪有脚,走的总是人。’点击'阅读原文’,品读那一封信……”

  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会依据收藏夹或便签盒里的内容,整理出一些思路观点,然后填充以感性文字,形成一篇篇小小的千字文,作为林子漫笔“微日记”系列短文的一个个的“小积木”,在日积月累经年累月中渐渐搭成“大建筑”。大概回想一下,这两年所写的五百多篇“微日记”,有不少都是通过这样的“中转站”,在后来的加工中完成。比如,这个月发表的《惊鸿一瞥秦淮河》《背诵如同搭积木》《用心对待熊孩子》等皆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微日记”的发布时间往往会比所记内容发生日期延迟几天的缘故。

  在这种循环往复的动作中,我渐渐形成了浏览信息、收藏信息、查看信息、提炼信息、输出新文的习惯。这也使得身处信息时代的我,拥有了生生不息的知识宝库,拥有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感谢智能机,感谢新时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