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鹰眼头条】2017江苏卫视大剧开年,《最后一张签证》展现大历史关怀

 吾家小儿女 2021-07-01

2016年卫视江湖风起依旧,在视频网站自制剧、网台合制剧的新趋势下,各大卫视纷出奇招,逐渐形成了“5+X”的省级卫视竞争格局。新年伊始,各大卫视早已携带好收入囊中的头部资源,摩拳擦掌,严阵以待,2017卫视争夺已经打响。

独具慧眼的江苏卫视:

剧场丰收,收视TOP3


回望2016卫视江湖,江苏卫视始终坚持“只引领、不跟随”的创新精神,在一线卫视中稳扎稳打,更是凭借独到精准的购剧策略,深耕布局精妙编排,晚黄剧场一度飘红,收视稳居卫视前三甲,在已经拉开序幕的2017年,江苏卫视也乘胜追击,主打热门大剧,坚持品质先行。

1
回望2016:年轻主导,占领情感高地

2016年对于江苏卫视的电视剧布局来说,是收获满满的一年,从暖春的《女医明妃传》,炎夏的《我是杜拉拉》、《好先生》、《微微一笑很倾城》到深秋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及寒冬的《老公们的私房钱》,这些主打年轻市场的剧目在收视和口碑上都赢得大满贯,持续稳固江苏卫视的一线地位。


2016江苏卫视收视TOP4剧目

谈及2016年江苏卫视的“非大剧不播,非独剧不收,非热剧不入”的购剧策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江苏卫视采购部主任高王珏如是说道:“通过幸福剧场历年来收视表现的分析,我们发现我们平台的受众属于相对成熟的都市白领人群,他们偏爱都市化电视剧,因此我们在2016年上半年主打都市白领题材的生活和情感故事。现在看来, 播出的剧目表现非常不错。”可见,精准定位受众人群,占据受众人群的情感诉求高地,也是江苏卫视能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在剧目题材和剧作质量的把关上,江苏卫视秉承锐意创新原则,坚守品牌社会责任感,立志为观众呈现出更多打动人心,能引起观众共鸣的优质作品,而恰恰也是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在2016年一路助力着江苏卫视强势前进。

2
展望2017:大剧主打,坚持品质制胜

展望2017,江苏卫视锐意突破,在情感剧的基础上携品质大剧迎接更大的挑战。开年大剧《最后一张签证》品质精良,以历史正剧之姿开启新年新篇章,加之为了制作上精益求精,还在沉淀打磨的备播大剧《白鹿原》,紧锣密鼓拍摄制作的剧王作品《如懿传》《那年花开月正圆》《军师联盟》,辅以《小巷名流》《南方有乔木》《下一站,别离》等都市话题剧,2017年江苏卫视在谋篇布局上的大气风格已彰显无遗:主打大剧,辅以都市情感,以正剧唤醒主流受众注意,以口碑剧贴近观众引起共鸣,组合出击,播出效果实在值得期待。

而纵观2017年开年大剧,各大卫视为了首战告捷赢得开门红,在开年戏的排兵布阵上各显神通。不同于其他几家一线卫视意图以古装剧或都市情感剧博得年轻观众的眼球,江苏卫视独具慧眼选择了历史情怀大剧《最后一张签证》作为开年大戏,其厚重的历史背景,主流的价值观,促使该剧在一众情感剧中更具观赏性,同时侧面展现出江苏卫视的差异化排播策略和良苦用心。


据悉,江苏卫视之所以会挑中《最后一张签证》作为开年大剧,在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该剧具备国际化的二战题材和一流的主创团队;其次,该剧既有大格局的气势磅礴,又有小细节的精致严谨;最后,该剧和江苏广电“责任塑造形象、品质成就未来”的办台理念高度契合,不仅易于发挥江苏卫视的影响力,而且也满足江苏卫视力求在开年给观众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独具风味的饕餮盛宴全力领跑2017。

独具匠心的《最后一张签证》:

差异编排,出奇制胜


1月1日登陆江苏卫视幸福剧场《最后一张签证》一开播收视即进入前三,位列江苏卫视2016年以来战争题材剧目收视第二位,网络上线后点击量也迅速破亿,且后力十足,值得期待。该剧无论是在题材、制作上,还是在主创团队、价值观传递上都一一展现了大剧浓厚的情怀和恢弘的气魄,电影级别的视听盛宴,定将不负荧屏内外观众的期待。

1
题材:二战题材,彰显历史情怀

《最后一张签证》取材于上世纪30年代二战期间,中国驻奥地利大使无私帮助4800名犹太人逃亡的真实历史故事。该剧通过对中国驻奥地利领事馆工作人员与犹太抵抗组织合作对抗德国纳粹,营救犹太难民的故事的艺术化的创作,跳脱了一般历史剧平铺直叙、过度渲染人物传奇色彩的套路,更加注重主角形象的立体刻画,秉承着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原则,真情实景地再现了那段艰难岁月 。


就取材来看,该剧充满大历史关怀的国际二战反法西斯题材,既为其赢得国内口碑市场创造了充分条件,又为其走向国际创造了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双管齐下,《最后一张签证》必将成为风评飘红的又一力作,从中也可窥见江苏卫视大谋略下的高远视野。

2
制作:比肩电影,打造美学盛宴

影视剧产业的运作有一定的周期律,2016年普遍被业界认为是电视剧创作的一个小年,这一年里,电视剧内容、制作、艺术上不断推陈出新,大众对剧目品质的重视也得以重新回归。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最后一张签证》以事实向观众证明:只要怀着匠心制作,小荧屏同样可以比肩大银幕。

打开《最后一张签证》正片,迎面而来的是大片即视感:电影的艺术构图,光影捕捉恰到好处,随着不断地转场,电影的运镜调度也表现的淋漓尽致,除了轨道运镜、摇臂运镜和肩扛运镜,连固定镜头也讲求动作调度,以此表现不同的景别和角度,空间和层次。值得一提的是,据制片人朱凯透露,本剧不惜重金采用阿莱mini摄影机拍摄,6k高清画质,积累了400T的海量素材。与之对比,电视剧通常为2k,电影也就4k,本剧6k画质无疑刷新了国剧国际水准的一个新高度。

着眼于画面,其风格大胆,以浅淡泛黄的年代感胶片质感色彩奠定基调,让人仿佛置身于30年代,正身临其境的感受着当时发生的一切,而大景别人机运动和调度,进一步彰显着画面的精致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再聚焦于布景,布拉格古城、二战时期老爷车、服装逐一入镜,无不突显着制作组对细节的用心把控。据了解,其中服装的制作材料是特意从波兰进口,并由捷克设计师在查阅大量二战时期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亲自操刀为演员们量身定制的,这一幕幕的如画风景,精美的服饰道具,将电影美学完美植入,为观众呈现出顶级视听享受。

3
主创:一流班底,还原人性本色

在主创团队方面,《最后一张签证》的班底就像本剧的标签一样——十足的实力派。该剧聚集了国内一流编剧高满堂“金牌战争剧导演”花箐,两代视帝演员陈宝国、王雷,以及高颜值高演技的外籍演员群体。其中,高满堂编剧功底深厚,善于以开阔的精神视野把控细腻的故事,导演花箐摄影师出身,执导过多部有口皆碑的经典战争影视作品,其水平和经验堪称业内一流,而戏骨陈宝国和实力演员王雷的强强联手,加上新鲜面孔的外籍演员的搭配,不仅确保了每个角色的鲜活饱满, 而且为切实还原影像下最真实的历史、最真实的人性添砖加瓦。 


导演花箐(左)、编剧高满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